订阅本报 收藏报纸 报纸头版

内容导航 版面导航

获得 Adobe Flash Player

10亿元“真金白银”助力AI赋能

        吹风会上,相关部门负责同志解读《关于支持人工智能全产业链创新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简称《政策措施》)。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在发布会现场了解到,为支持人工智能创新发展,2025年山东将投入省级财政资金约10亿元,其中新出台增量政策涉及资金约2亿元。
  
  此次出台的《政策措施》从政策、资金、项目多维发力,构建起涵盖科技创新、要素供给、场景赋能、产业培育、资源保障的全链条支持体系。政策明确,将重点实施28条45项具体举措,通过系统性布局加速人工智能赋能高质量发展。
  
  具体来看,在科技创新方面,我省将重点突破人工智能基础研究和技术攻关。每年布局不少于150项基础研究项目,瞄准多模态智能、具身智能、群体智能等前沿领域;同时实施人工智能芯片及软件专项奖补,着力提升自主可控能力。针对产业创新“卡脖子”难题,每年遴选10项重大产业攻关项目,重点突破基础软件、智能硬件等关键技术瓶颈。
  
  在夯实基础的同时,山东将创新构建“三券一库”要素供给体系。其中,“算力券”通过按比例补贴算力采购,为创新研发提供普惠智能算力支撑;“语料券”每年支持10个优质语料库建设,并配套开展数据资产管理试点,充分激活数据要素市场活力;同时,每年择优支持30个大模型产品应用“模型券”,形成从基础资源到创新成果的完整支持链条。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政策措施》还创新性地将元宇宙“名品”“名景”培育、人形机器人终端开发纳入支持范围,并利用超长期特别国债拓展智能家居消费场景。人才政策同样亮点突出,对顶尖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实行“一事一议”专项机制,在职称评审、薪酬激励等方面开辟绿色通道,为人工智能创新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山东省财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王旭东表示,下一步我省还将聚焦人工智能重点支出政策,开展财会监督和绩效评价,加大针对重点领域的专项监督检查力度,切实让资金红利转化为发展红利,并不断加大对上争取力度,积极争取更多政策、试点和项目落户山东,推动形成政策叠加合力。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杜姿霖 实习生 李大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