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商埠区再展繁华魅力
开埠博物馆试运行,沉浸式触摸历史脉络

济南开埠博物馆对外试运行


馆内设置商埠主题拍照打卡互动体验区

“为了一座馆,奔赴一座城”。近年来,博物馆作为生动的历史教科书,已成为文旅“新宠”。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了解到,每逢小长假及旅游旺季,山东博物馆、孔子博物馆等省内热门文博场馆均出现“预约难、抢票热”现象。今年五一黄金周期间,承载济南百年文脉的老商埠区将焕发新活力——济南开埠博物馆进入试运营阶段。记者实地探访这片焕发新生的老街区,感受城市更新赋予的现代魅力。
◎文/图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史尚静 实习生 徐晓艳
济南开埠博物馆试运行
“尽情拍照”梦回老商埠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在四月的尾声走进济南老商埠区,目之所及皆是盎然生机。漫步在沥青路上,处处干净整洁,充满烟火气。穿过中山公园北门,西侧一栋砖红色建筑在暖阳下泛着温润光泽,像是老城故事里新写的一页,这便是济南开埠博物馆。记者注意到,不少市民游客在馆前驻足扫码预约,沉浸式感受这座建筑承载的历史肌理与文化脉络。
120余年开埠历史,两甲子沧桑巨变。在五一期间,济南开埠博物馆新装亮相迎来了试运行阶段。该博物馆以1904年济南自主开埠历史为主线,彰显商埠历史文化,弘扬济南敢为人先的开放精神。据济南商埠城市更新有限公司总经理赵艺介绍,济南开埠博物馆位于商埠区“一园十二坊”传统风貌区的核心区域,中山公园北门西侧。总建筑面积约3700平方米,地上共2层,包括展厅、多功能厅及公共配套用房等。博物馆设有自开商埠、新城崛起、商埠百业、商埠生活、新生力量、振兴开放六个板块。与此同时,记者了解到,开埠博物馆是由中山大酒店和一栋居民楼改造而成,整体设计中大量运用了商埠区原有的老物件,其中不少是原件乃至孤品。其中,馆内展出的《济南商埠界线全图》不仅是一张孤品地图,更是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济南商埠规划蓝图,展橱中陈列的正是这幅珍贵原图,堪称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记者发现,相较于其他博物馆常见的“禁止拍照”标识,开埠博物馆展区内“尽情拍照”的提示牌显得尤为醒目。对此,山东建筑大学设计集团数字空间设计院院长、开埠博物馆策展人刘宪光说:“博物馆通过技术创新与多元业态融合,为游客带来了崭新的观展体验,让游客梦回老商埠。老商埠内百业兴旺,通过馆内触屏交互装置,即可查看当时商户发展情况,通过‘穿越之门’,即可拍照打卡,穿越到一百多年前的‘中央商务区’,体验商埠生活。在这里,能寄出‘有声’明信片,扫描二维码即可听到当时录入的声音;还有霍格沃兹魔法墙,生动地展现了当时城市新景观以及地标建筑;专门开发开埠博物馆剧本解密书,丰富大家的游览体验,使其成为一个具有很强文娱属性的互动博物馆。”
“老地标”中山公园升级
城市记忆与现代活力交融
作为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推介的“五一热门旅游打卡地”,开埠博物馆通过沉浸式展陈空间与活化展示,让观众在历史场景中感受城市文化的深厚底蕴,进一步推广商埠文化IP,成为激活城市文旅活力的新引擎。这里除了商埠历史展览,还引入了泉水书房、老字号、创意餐饮、全球展览快闪店等业态,在体验百年商埠历史之余,体验泉城烟火气、国际艺术,助力济南构建“历史场景+时尚消费”的文旅生态圈,激活博物馆文化活力。
五一假期期间,在开埠博物馆东侧还有一处济南人更为熟悉的打卡地——老商埠区地标“中山公园”。作为“一园十二坊”中的核心景观,这座闹市绿洲静静矗立于道路尽头,居中而建的设计凸显了以人为本的理念。自建成以来,便成为济南著名的公园景点,是闹市街区中的一处静谧空间。
作为中国最早的“商埠公园”,中山公园于1904年与济南商埠同步建成,集历史、文化、休闲于一体,是山东省兴建最早的以公园命名的公共游览场所。它历经百年沧桑仍静静守护着城市的历史记忆,为城市绿化、美化和旅游事业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2022年,济南市住建局发布公告,对济南商埠区改造更新项目一期(中山公园地块)房屋实施征收冻结,明确中山公园将扩建。记者了解到项目东至纬四路,西至小纬六路,南至经四路,北至经三路,实施范围用地约92.73亩、总建筑面积扩至约5.08万平方米。同时,对拥有百年历史的中山公园其北门和门前广场进行改造,老的公园入口景观进行整体提升。如今,原来大门上方的字牌也已拆除,大门主体外层安装了灰色装饰铝板,门前的两棵冬青也修剪成层层叠叠的云朵状。大门北侧原来的停车场改建成了休闲广场,铺设石板路面,同时安装了写有老商埠发展节点的铜条进行装饰。
此外,济南中山公园的扩建工程不仅将提升城市文化旅游吸引力,更将激活百年商埠区的未来发展潜力。作为济南现存历史最悠久的城市公园,这座承载着商埠百年记忆的文化地标已经度过了120个春秋,是市民日常休闲的好去处,在升级更新的过程中又再次唤醒了百年商埠区的新活力。在这近百年的时间里,中山公园历经千帆、讲述商埠百年故事、见证了近代济南的开放和繁华,更是承载着济南几代人的记忆。
打造“一园十二坊”传统风貌区
更新中再现商埠区繁华魅力
繁华的街道上,店铺林立,老字号招牌与非遗工坊错落交织,往来市民穿梭于繁闹街市。转过街角,一处承载着历史记忆的场所静静伫立。自明朝设立济南府至近代自主开埠,济南历史文化名城是由古城与商埠区两部分共同组成,同时联系两部分最重要的两条道路是经二路与经四路,因此历史城区层面的特色空间结构由古城文化传承核、商埠区文化传承核双核心及经二路传统商业轴、经四路城市发展轴构成,完整展现了城市历史发展轨迹。
2024年5月份,《济南市“一园十二坊”传统风貌区保护规划》获批实施。位于经二路和经四路轴线上的“一园十二坊”,由中山公园及周边“三经六纬”围合而成的十二个街坊构成,总用地面积约47.9公顷,集中分布了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及历史建筑60处,传统街巷13条,古树名木122株,是最能代表商埠区昔日繁华的传统风貌区。
《规划》提到,要保护中山公园,强化主导功能,提升景观形象,凸显其作为济南市第一个城市公园的历史价值,促进公园开敞空间与周边区域的连通。此外,在市中区人民政府对“关于复兴百年老商埠打造济南新名片的建议”的答复中提到,根据商埠区产业策划方案,将以中山公园为核心,东至纬二路西至纬六路,沿经四路打造“济南1904”街区,以“公园+”理念,加强与各类城市功能的有机融合,通过功能互补与联动提升城市活力,打造商埠区保护提升标杆,打响“济南1904”品牌。其中,中山公园的资产划转和提升改造正进一步研究实施方案,旧书市场保留并与济南图书馆老馆及济南商埠开放博物馆统筹建设,用于提升公共文化业态。
随着开埠博物馆开门纳客,这座以“自主开埠”为精神内核的百年商埠区,正通过历史场景的活化与产业转型升级实现蝶变,而济南“一园十二坊”的更新提升又迈向了新的阶段,这片老街区在一次次焕新中释放着繁华魅力。
◎文/图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史尚静 实习生 徐晓艳
济南开埠博物馆试运行
“尽情拍照”梦回老商埠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在四月的尾声走进济南老商埠区,目之所及皆是盎然生机。漫步在沥青路上,处处干净整洁,充满烟火气。穿过中山公园北门,西侧一栋砖红色建筑在暖阳下泛着温润光泽,像是老城故事里新写的一页,这便是济南开埠博物馆。记者注意到,不少市民游客在馆前驻足扫码预约,沉浸式感受这座建筑承载的历史肌理与文化脉络。
120余年开埠历史,两甲子沧桑巨变。在五一期间,济南开埠博物馆新装亮相迎来了试运行阶段。该博物馆以1904年济南自主开埠历史为主线,彰显商埠历史文化,弘扬济南敢为人先的开放精神。据济南商埠城市更新有限公司总经理赵艺介绍,济南开埠博物馆位于商埠区“一园十二坊”传统风貌区的核心区域,中山公园北门西侧。总建筑面积约3700平方米,地上共2层,包括展厅、多功能厅及公共配套用房等。博物馆设有自开商埠、新城崛起、商埠百业、商埠生活、新生力量、振兴开放六个板块。与此同时,记者了解到,开埠博物馆是由中山大酒店和一栋居民楼改造而成,整体设计中大量运用了商埠区原有的老物件,其中不少是原件乃至孤品。其中,馆内展出的《济南商埠界线全图》不仅是一张孤品地图,更是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济南商埠规划蓝图,展橱中陈列的正是这幅珍贵原图,堪称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记者发现,相较于其他博物馆常见的“禁止拍照”标识,开埠博物馆展区内“尽情拍照”的提示牌显得尤为醒目。对此,山东建筑大学设计集团数字空间设计院院长、开埠博物馆策展人刘宪光说:“博物馆通过技术创新与多元业态融合,为游客带来了崭新的观展体验,让游客梦回老商埠。老商埠内百业兴旺,通过馆内触屏交互装置,即可查看当时商户发展情况,通过‘穿越之门’,即可拍照打卡,穿越到一百多年前的‘中央商务区’,体验商埠生活。在这里,能寄出‘有声’明信片,扫描二维码即可听到当时录入的声音;还有霍格沃兹魔法墙,生动地展现了当时城市新景观以及地标建筑;专门开发开埠博物馆剧本解密书,丰富大家的游览体验,使其成为一个具有很强文娱属性的互动博物馆。”
“老地标”中山公园升级
城市记忆与现代活力交融
作为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推介的“五一热门旅游打卡地”,开埠博物馆通过沉浸式展陈空间与活化展示,让观众在历史场景中感受城市文化的深厚底蕴,进一步推广商埠文化IP,成为激活城市文旅活力的新引擎。这里除了商埠历史展览,还引入了泉水书房、老字号、创意餐饮、全球展览快闪店等业态,在体验百年商埠历史之余,体验泉城烟火气、国际艺术,助力济南构建“历史场景+时尚消费”的文旅生态圈,激活博物馆文化活力。
五一假期期间,在开埠博物馆东侧还有一处济南人更为熟悉的打卡地——老商埠区地标“中山公园”。作为“一园十二坊”中的核心景观,这座闹市绿洲静静矗立于道路尽头,居中而建的设计凸显了以人为本的理念。自建成以来,便成为济南著名的公园景点,是闹市街区中的一处静谧空间。
作为中国最早的“商埠公园”,中山公园于1904年与济南商埠同步建成,集历史、文化、休闲于一体,是山东省兴建最早的以公园命名的公共游览场所。它历经百年沧桑仍静静守护着城市的历史记忆,为城市绿化、美化和旅游事业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2022年,济南市住建局发布公告,对济南商埠区改造更新项目一期(中山公园地块)房屋实施征收冻结,明确中山公园将扩建。记者了解到项目东至纬四路,西至小纬六路,南至经四路,北至经三路,实施范围用地约92.73亩、总建筑面积扩至约5.08万平方米。同时,对拥有百年历史的中山公园其北门和门前广场进行改造,老的公园入口景观进行整体提升。如今,原来大门上方的字牌也已拆除,大门主体外层安装了灰色装饰铝板,门前的两棵冬青也修剪成层层叠叠的云朵状。大门北侧原来的停车场改建成了休闲广场,铺设石板路面,同时安装了写有老商埠发展节点的铜条进行装饰。
此外,济南中山公园的扩建工程不仅将提升城市文化旅游吸引力,更将激活百年商埠区的未来发展潜力。作为济南现存历史最悠久的城市公园,这座承载着商埠百年记忆的文化地标已经度过了120个春秋,是市民日常休闲的好去处,在升级更新的过程中又再次唤醒了百年商埠区的新活力。在这近百年的时间里,中山公园历经千帆、讲述商埠百年故事、见证了近代济南的开放和繁华,更是承载着济南几代人的记忆。
打造“一园十二坊”传统风貌区
更新中再现商埠区繁华魅力
繁华的街道上,店铺林立,老字号招牌与非遗工坊错落交织,往来市民穿梭于繁闹街市。转过街角,一处承载着历史记忆的场所静静伫立。自明朝设立济南府至近代自主开埠,济南历史文化名城是由古城与商埠区两部分共同组成,同时联系两部分最重要的两条道路是经二路与经四路,因此历史城区层面的特色空间结构由古城文化传承核、商埠区文化传承核双核心及经二路传统商业轴、经四路城市发展轴构成,完整展现了城市历史发展轨迹。
2024年5月份,《济南市“一园十二坊”传统风貌区保护规划》获批实施。位于经二路和经四路轴线上的“一园十二坊”,由中山公园及周边“三经六纬”围合而成的十二个街坊构成,总用地面积约47.9公顷,集中分布了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及历史建筑60处,传统街巷13条,古树名木122株,是最能代表商埠区昔日繁华的传统风貌区。
《规划》提到,要保护中山公园,强化主导功能,提升景观形象,凸显其作为济南市第一个城市公园的历史价值,促进公园开敞空间与周边区域的连通。此外,在市中区人民政府对“关于复兴百年老商埠打造济南新名片的建议”的答复中提到,根据商埠区产业策划方案,将以中山公园为核心,东至纬二路西至纬六路,沿经四路打造“济南1904”街区,以“公园+”理念,加强与各类城市功能的有机融合,通过功能互补与联动提升城市活力,打造商埠区保护提升标杆,打响“济南1904”品牌。其中,中山公园的资产划转和提升改造正进一步研究实施方案,旧书市场保留并与济南图书馆老馆及济南商埠开放博物馆统筹建设,用于提升公共文化业态。
随着开埠博物馆开门纳客,这座以“自主开埠”为精神内核的百年商埠区,正通过历史场景的活化与产业转型升级实现蝶变,而济南“一园十二坊”的更新提升又迈向了新的阶段,这片老街区在一次次焕新中释放着繁华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