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1版: 头版 A02版: 豹眼 A03版: 豹眼 A04版: 通读 A06版: 豹览 A07版: 豹览 A08版: 警界 A09版: 运动 A10版: 分类 A11版: 济南“提升城市软实力”创新案例集中展示 A12版: 济南“提升城市软实力”创新案例集中展示 B01版: 济南“提升城市软实力”创新案例集中展示 B02版: 济南“提升城市软实力”创新案例集中展示 B03版: 济南“提升城市软实力”创新案例集中展示 B04版: 济南“提升城市软实力”创新案例集中展示 B05版: 济南“提升城市软实力”创新案例集中展示 B06版: 济南“提升城市软实力”创新案例集中展示 B07版: 济南“提升城市软实力”创新案例集中展示 B08版: 济南“提升城市软实力”创新案例集中展示 B09版: 济南“提升城市软实力”创新案例集中展示 B10版: 济南“提升城市软实力”创新案例集中展示 B11版: 济南“提升城市软实力”创新案例集中展示 B12版: 济南“提升城市软实力”创新案例集中展示 B13版: 济南“提升城市软实力”创新案例集中展示 B14版: 济南“提升城市软实力”创新案例集中展示 B15版: 济南“提升城市软实力”创新案例集中展示 B16版: 济南“提升城市软实力”创新案例集中展示 B17版: 济南“提升城市软实力”创新案例集中展示 B18版: 济南“提升城市软实力”创新案例集中展示 B19版: 济南“提升城市软实力”创新案例集中展示 B20版: 济南“提升城市软实力”创新案例集中展示 B21版: 济南“提升城市软实力”创新案例集中展示 B22版: 济南“提升城市软实力”创新案例集中展示 B23版: 济南“提升城市软实力”创新案例集中展示 B24版: 济南“提升城市软实力”创新案例集中展示 C01版: 济南“提升城市软实力”创新案例集中展示 C02版: 济南“提升城市软实力”创新案例集中展示 C03版: 济南“提升城市软实力”创新案例集中展示 C04版: 济南“提升城市软实力”创新案例集中展示 C05版: 济南“提升城市软实力”创新案例集中展示 C06版: 济南“提升城市软实力”创新案例集中展示 C07版: 济南“提升城市软实力”创新案例集中展示 C08版: 济南“提升城市软实力”创新案例集中展示 C09版: 济南“提升城市软实力”创新案例集中展示 C10版: 济南“提升城市软实力”创新案例集中展示 C11版: 济南“提升城市软实力”创新案例集中展示 C12版: 济南“提升城市软实力”创新案例集中展示 C13版: 济南“提升城市软实力”创新案例集中展示 C14版: 济南“提升城市软实力”创新案例集中展示 C15版: 济南“提升城市软实力”创新案例集中展示 C16版: 济南“提升城市软实力”创新案例集中展示 C17版: 济南“提升城市软实力”创新案例集中展示 C18版: 济南“提升城市软实力”创新案例集中展示 C19版: 济南“提升城市软实力”创新案例集中展示 C20版: 济南“提升城市软实力”创新案例集中展示 C21版: 济南“提升城市软实力”创新案例集中展示 C22版: 济南“提升城市软实力”创新案例集中展示 C23版: 济南“提升城市软实力”创新案例集中展示 C24版: 济南“提升城市软实力”创新案例集中展示 D01版: 济南“提升城市软实力”创新案例集中展示 D02版: 济南“提升城市软实力”创新案例集中展示 D03版: 济南“提升城市软实力”创新案例集中展示 D04版: 济南“提升城市软实力”创新案例集中展示 D05版: 济南“提升城市软实力”创新案例集中展示 D06版: 济南“提升城市软实力”创新案例集中展示 D07版: 济南“提升城市软实力”创新案例集中展示 D08版: 济南“提升城市软实力”创新案例集中展示 D09版: 济南“提升城市软实力”创新案例集中展示 D10版: 济南“提升城市软实力”创新案例集中展示 D11版: 济南“提升城市软实力”创新案例集中展示 D12版: 济南“提升城市软实力”创新案例集中展示 D13版: 济南“提升城市软实力”创新案例集中展示 D14版: 济南“提升城市软实力”创新案例集中展示 D15版: 济南“提升城市软实力”创新案例集中展示 D16版: 济南“提升城市软实力”创新案例集中展示 D17版: 济南“提升城市软实力”创新案例集中展示 D18版: 济南“提升城市软实力”创新案例集中展示 D19版: 济南“提升城市软实力”创新案例集中展示 D20版: 济南“提升城市软实力”创新案例集中展示 D21版: 济南“提升城市软实力”创新案例集中展示 D22版: 济南“提升城市软实力”创新案例集中展示 D23版: 济南“提升城市软实力”创新案例集中展示 D24版: 济南“提升城市软实力”创新案例集中展示 E01版: 济南“提升城市软实力”创新案例集中展示 E02版: 济南“提升城市软实力”创新案例集中展示 E03版: 济南“提升城市软实力”创新案例集中展示 E04版: 济南“提升城市软实力”创新案例集中展示 E05版: 济南“提升城市软实力”创新案例集中展示 E06版: 济南“提升城市软实力”创新案例集中展示 E07版: 济南“提升城市软实力”创新案例集中展示 E08版: 济南“提升城市软实力”创新案例集中展示 E09版: 济南“提升城市软实力”创新案例集中展示 E10版: 济南“提升城市软实力”创新案例集中展示 E11版: 济南“提升城市软实力”创新案例集中展示 E12版: 济南“提升城市软实力”创新案例集中展示 F01版: 济南“提升城市软实力”创新案例集中展示 F02版: 济南“提升城市软实力”创新案例集中展示 F03版: 济南“提升城市软实力”创新案例集中展示 F04版: 济南“提升城市软实力”创新案例集中展示

订阅本报 收藏报纸 报纸头版

内容导航 版面导航

获得 Adobe Flash Player

济南热力集团有限公司 穿河越水“取真经”,踏平坎坷成大道

黄河底掘出全国最长供热隧道

点击查看原图
点击查看原图
        剑指黄河天堑,筑造绿色工程。作为全国最长、管径最大、供热能力最强的长输供热管道,聊热入济长距离供热工程,130公里的“供热长龙”正奋战“春天里”,横跨三市六区县,将聊城的电厂余热引入济南,让绿色温暖穿越山河、送入千家万户。济南能源集团所属热力集团聊热入济长距离供热工程建设团队以技术为矛、责任为盾,一路披荆斩棘、亮剑而上,实现一个又一个关键节点的攻坚突破,不断刷新项目建设进度条,向着工程早日投运的目标发起攻坚“冲锋”,向着能源结构调整的方向加快转型升级。
  
  ◎文/图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史尚静

  踏平坎坷成大道

  挑战长距离供热工程之最

  2024年济南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高水平打造济南都市圈,这已是连续第三年将济南都市圈写入报告。为了进一步推动济南都市圈的发展,必须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依托构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格局。在这个过程中,确保电、水、热等基本生产生活资料的稳定供给至关重要,实施“外热入济”等供热管网项目是推动济南都市圈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继“石热入济”项目顺利完工并成为绿色发展的典范之后,济南能源集团所属热力集团加快推进“聊热入济”项目建设,以实现城区内供热燃煤锅炉替代,改善济南市大气环境,为市民提供更加稳定、高效的供热服务,开启供热领域的新篇章。

  “聊热入济”项目横跨聊城、德州、济南三市,经过6个区、县,涉及多个乡镇及街道办事处,管线穿越县乡道、高速、铁路、河流等155个特殊点位,是全国最长、管径最大、供热能力最强的长输供热管道。一重重“关卡”,让项目负责人高海光直呼是20年职业生涯中最复杂的考验。
  
  项目南线进场施工最早的标段长清段必须穿越“石热管线”,采取哪种方式能够安全、顺利穿过,是个棘手问题。“聊热入济”项目建立临时党支部,项目部与各施工单位项目经理组建15对分项项目CP,建设者们披星而出、戴月而归,一次次勘查现场、排查问题、攻克堵点。根据专家论证的方案,技术团队前后进行10余次的讨论、推演,将可能的隐患提前考虑全面,最终确定下翻9米穿越的方案,并采取预制焊接和吊装方式铺设,为施工顺利开展“保驾护航”。

  穿河越水克天堑

  技术突破毫厘之间见匠心

  作为黄河下游首条穿越黄河的供热专用隧道工程,穿越黄河是整个项目的关键性节点性工程,也是最大的难题。项目南线穿越黄河的部分约有4.5公里,而北线穿黄部分也有2.1公里。黄河天堑之下,如何掘出全国最长的供热隧道?济南热力集团和清公司副总经理胡思敬介绍,通过对顶管、定向钻、盾构等施工方式的技术经济及安全性比选,选择了在黄河河底以下30米盾构穿越黄河的方式。针对4.5公里穿黄隧道的关键节点,团队引入重达600余吨的“DL507号”盾构机,一次性穿越黄河河道。这样不仅保证黄河大堤的安全,同时在设计寿命周期内,可以便于对供热管道进行检修,确保长输供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为了更好适应复杂多变的地质条件,技术团队进行创新改造,将设备原本的土压单模式升级为土压和泥水双模式,采用“滚刀+齿刀+刮刀”组合结构,支持软土、硬岩、复合地层的快速切换,刀盘寿命延长至15公里以上。“如此一来,既可以在黏土层快速掘进,也能够安全地通过黄河河道的沙层,这也是在国内所有穿越黄河的项目中首次采用这种方式。”
  
  在项目团队看来,盾构机的成功验收只是穿黄隧道这个“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在始发阶段,项目部就面临含钙质结核硬塑粉质黏土复杂地层,并下穿济平干渠、黄河大堤等敏感环境。团队进行紧急研讨,连续数天日夜坚守在施工现场,创新研发出管片错台量测装置及方法,在毫厘之间诠释匠心,在复杂环境下确保了精准度、优化施工流程、严控施工风险,保证了工程质量与进度。

  腾“云”而上驭风

  起为项目建设全过程保驾护航

  实现“智慧化”“数字化”的服务管理,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必由之路,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依托济南能源集团ERP系统,充分借助各种先进手段,项目建设团队将“数字工地”与“智慧建造”理念贯穿项目建设全过程,大大提高了工程管理效率,让项目建设变得更智慧、安全、绿色。项目部每天都要将成百上千条数据上传到“和工程”“安平台”“非正式人员管理系统”等平台,涵盖项目手续办理、施工方案、现场安全质量环保巡查、作业票等项目建设全过程。自项目启动至今,已有数万个数据入库,让项目管理“耳聪目明”,为项目决策提供了数据支撑。
  
  项目应用“视联网平台”,方便实时查看全线施工情况,让现场看得见。在全线安装近千个高清摄像头,同时提出辅助应用无人机实现全方位、无死角巡逻,加强了项目管理的进度跟踪和远程监控力度。碰上大风天气,工作人员便通过平台查看防尘网的篷盖情况;接到雷雨预报,便查看防汛准备工作落实,有效避免了违章作业的发生,提高了安全风险管控水平。此外,项目还以“非正式人员管理系统”为抓手,持续做好特种作业人员及劳务人员管理。
  
  项目建设过程中,管道工厂化预制率达85%,现场焊接采用环保型氩弧焊工艺,并采用焊烟收集器进行收集,减少粉尘排放95%。项目团队还应用光纤测漏技术,部署5000个物联网传感器,实时监测压力、温度、流量数据,AI算法预测故障准确率超90%;搭建“数字孪生平台”,通过BIM+GIS技术实现三维可视化运维,抢修响应时间缩短至15分钟。
  
  不负好春光,项目加速跑,当前聊热入济南、北线正全速推进中,预计到今年年底,汩汩暖流会沿着这条供热管道涌入济南的千家万户。“聊热入济”项目的实施,不仅是济南市在绿色低碳发展道路上的又一重要里程碑,更是新质生产力在城市能源领域的生动实践。济南热力集团将继续在实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前进道路上“走在前、挑大梁”,以实际行动践行“知行合一,为人民服务”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奋力书写追新逐绿的新时代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