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公园发展服务中心“公园家”志愿服务队
“志愿红”+“公园绿”打造城市温度“微缩样板”



一件件“红马甲”、一个个热情忙碌的身影,汇成“公园家”志愿服务队最美的风景线

当游客茫然不知去向时,是他们及时为其解答疑惑;当老幼孩童遇到不便时,是他们暖心为其提供帮扶;当自驾找不到停车场时,是他们热情为其指引带领……他们,就是济南市公园发展服务中心“公园家”志愿服务队(以下简称“公园家”志愿服务队)。从泉城公园消夏电影季,到环千佛山景区游览摆渡专线,再到“园林科普大讲堂”……在泉城济南,一抹抹“志愿红”与一片片“公园绿”交相辉映,让公园成为城市温度的“微缩样板”,勾勒出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生动图景,构建起泉城特色的志愿服务生态体系,为提升城市软实力注入强劲动能。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刘庆英 实习生 彭一丹
一件件“红马甲”,汇成泉城最美风景线
公园里随处可见的一抹“志愿红”,是“公园家”志愿服务队的流动招牌。他们用心用情为人们指引线路、讲解景点、疏导客流、引导停车……努力让秀美泉城成为近悦远来、主客共享的“暖心休憩地”“贴心后花园”。
作为济南三大名胜之一的千佛山,每逢节假日都是人从众,而与人山人海相伴而生的便是停车难。因此,为破解市民游客的“急难愁盼”,环千佛山景区游览摆渡专线应运而生,在节假日开展全链条志愿服务,每天安排20名“公园家”志愿者驻守各站点,耐心解答市民游客问询,为外地游客提供游览指南、景点介绍、停车指引等,主动帮扶老幼及行动不便者上下车。
而为丰富市民游客的夏日夜生活,让其获得更好的暑期体验,提升城市文化的品位,同时也为外地游客提供了解济南文化、体验济南生活的一个窗口,2024年7月19日至8月24日,每逢周五、周六晚上,泉城公园消夏电影季都会放映老少皆宜的动画片、喜剧片、科幻片。无论是济南市民还是外地游客,都可以到这里消暑纳凉,伴着夜晚的清风,与亲朋好友免费观看一场露天电影,沉浸式感受独属于夏日的美好时光。
春季保障热点特色节事花朝节顺利启幕,夏季助力“森林文化周”启动,为第三届山东省森林文化周开幕式、文艺演出、展区布置、引导协助等提供高效、优质、周到的志愿服务;秋季开展“泉”在济南享金秋之“一城山色·登山打卡”,鼓励市民游客登山健步康养、爱绿护绿赏绿,尽享“一城山色”;冬季举办“泉”在济南过大年系列志愿活动……
一件件“红马甲”、一个个热情忙碌的身影,汇成“公园家”志愿服务队最美的风景线,点亮泉城文明之美的同时,也构建起“四季有主题、月月有亮点”的志愿服务体系。
“志愿红”+“公园绿”锻造城市文明名片
园林养护、义务植树、古树复壮、家庭园艺、野生动物保护、自然科普、文明旅游……目前,“公园家”志愿服务队10余支专业队伍,秉持着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以“公园+”为引领,结合园林行业发展实际和群众多样化需求,在生态保护、关爱少年儿童、乡村振兴等领域开展自然科普志愿服务活动。
借助8处公园书屋资源优势,着力打造市民身边的“书香公园”,不断打造阅读新场景,举办形式多样的主题阅读活动,让市民游客在草木芬芳中畅享阅读乐趣。其中,泉城公园PARK+书享艺术空间获评“首届济南市十佳阅读空间”。
高层次举办首届山东省公园文创暨公园文化建设交流会,牵头组建全省公园文创联盟,成立济南公园文创研发中心,推出园林特色鲜明的文创产品26个系列500余款,文化两创深入推进。
组织开展“对诗词免费游园”主题摄影展、咏诵会等系列活动,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通过文化浸润,为市民打造了一个温馨、和谐的精神家园,提升了市民的文化素养和幸福感。
持续发挥公园科普教育阵地作用,通过“公园课堂+户外实践”模式,开展“向生命致敬呵护地球中的精灵”等主题科普、专题讲座,受众超万人次。
“义务植树”“净山行动”“绿地认养”“垃圾分类”“爱鸟周”等活动,则旨在引导市民游客践行生态环保理念。
结合“园林花市”品牌打造,以花为媒,为市民构建多元化、多场景的花卉体验模式,在增添市民生活温度的同时,打造了绿色便民商业新场景。
积极开展“林果+”实践,将有趣的文化活动、科普宣传和休闲体验融入园·林市集之中,为广大市民带来更多元化、更高品质的绿色产品体验。
……
生态惠民打造城市“绿色客厅”,文化浸润滋养市民“精神家园”。一抹抹“志愿红”与一片片“公园绿”交相辉映,让公园成为城市温度的“微缩样板”,也锻造出城市文明“金名片”。
多元主体破圈层为文旅市场注入活力
基于既有专业和资源优势,努力“破圈”,吸引更多圈层人员加入进来,一直都是“公园家”志愿服务队的努力方向之一。
而事实上,作为济南市园林和林业绿化领域在文化旅游、环境保护、自然教育等服务领域的中坚力量,近年来,“公园家”志愿服务队也一直在积极整合社会资源,吸引大中小学、协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等众多社会力量参与公园共建共治共享,并通过培育基层志愿服务项目、发展壮大专业志愿服务队伍、建设志愿服务培训实践基地,为全市文旅市场注入持久活力。
其中,与山东大学等高校合作,建立志愿服务实践基地,年均培养青年志愿者200余人;联合济南文艺志愿者协会开展“泉城文艺轻骑兵”活动,将京剧、吕剧等非遗艺术融入公园场景;通过积分兑换、星级志愿者评选等激励机制,吸引100余家单位、5000余人次社会力量参与,形成“人人可为、时时能为、处处善为”的志愿服务生态。
同时,“公园家”志愿服务队还以党建为红色引擎,构建“1+9+10+N”立体化志愿服务矩阵,1支志愿服务总队统筹全局,9支专业分队精准覆盖千佛山、动物园、泉城公园等九大市属公园景区,10支巾帼志愿服务小队彰显女性力量,N个社会志愿团体形成多元共治格局,打造“志愿服务圈”,实现“服务零距离”。同时,依托9大公园景区阵地,为志愿者提供培训、交流和服务的平台。
数据统计显示,仅2024年,“公园家”志愿服务队累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400余场次,服务市民游客逾50万人次,以实际行动助力打造“一年四季·泉在济南”城市品牌。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刘庆英 实习生 彭一丹
一件件“红马甲”,汇成泉城最美风景线
公园里随处可见的一抹“志愿红”,是“公园家”志愿服务队的流动招牌。他们用心用情为人们指引线路、讲解景点、疏导客流、引导停车……努力让秀美泉城成为近悦远来、主客共享的“暖心休憩地”“贴心后花园”。
作为济南三大名胜之一的千佛山,每逢节假日都是人从众,而与人山人海相伴而生的便是停车难。因此,为破解市民游客的“急难愁盼”,环千佛山景区游览摆渡专线应运而生,在节假日开展全链条志愿服务,每天安排20名“公园家”志愿者驻守各站点,耐心解答市民游客问询,为外地游客提供游览指南、景点介绍、停车指引等,主动帮扶老幼及行动不便者上下车。
而为丰富市民游客的夏日夜生活,让其获得更好的暑期体验,提升城市文化的品位,同时也为外地游客提供了解济南文化、体验济南生活的一个窗口,2024年7月19日至8月24日,每逢周五、周六晚上,泉城公园消夏电影季都会放映老少皆宜的动画片、喜剧片、科幻片。无论是济南市民还是外地游客,都可以到这里消暑纳凉,伴着夜晚的清风,与亲朋好友免费观看一场露天电影,沉浸式感受独属于夏日的美好时光。
春季保障热点特色节事花朝节顺利启幕,夏季助力“森林文化周”启动,为第三届山东省森林文化周开幕式、文艺演出、展区布置、引导协助等提供高效、优质、周到的志愿服务;秋季开展“泉”在济南享金秋之“一城山色·登山打卡”,鼓励市民游客登山健步康养、爱绿护绿赏绿,尽享“一城山色”;冬季举办“泉”在济南过大年系列志愿活动……
一件件“红马甲”、一个个热情忙碌的身影,汇成“公园家”志愿服务队最美的风景线,点亮泉城文明之美的同时,也构建起“四季有主题、月月有亮点”的志愿服务体系。
“志愿红”+“公园绿”锻造城市文明名片
园林养护、义务植树、古树复壮、家庭园艺、野生动物保护、自然科普、文明旅游……目前,“公园家”志愿服务队10余支专业队伍,秉持着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以“公园+”为引领,结合园林行业发展实际和群众多样化需求,在生态保护、关爱少年儿童、乡村振兴等领域开展自然科普志愿服务活动。
借助8处公园书屋资源优势,着力打造市民身边的“书香公园”,不断打造阅读新场景,举办形式多样的主题阅读活动,让市民游客在草木芬芳中畅享阅读乐趣。其中,泉城公园PARK+书享艺术空间获评“首届济南市十佳阅读空间”。
高层次举办首届山东省公园文创暨公园文化建设交流会,牵头组建全省公园文创联盟,成立济南公园文创研发中心,推出园林特色鲜明的文创产品26个系列500余款,文化两创深入推进。
组织开展“对诗词免费游园”主题摄影展、咏诵会等系列活动,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通过文化浸润,为市民打造了一个温馨、和谐的精神家园,提升了市民的文化素养和幸福感。
持续发挥公园科普教育阵地作用,通过“公园课堂+户外实践”模式,开展“向生命致敬呵护地球中的精灵”等主题科普、专题讲座,受众超万人次。
“义务植树”“净山行动”“绿地认养”“垃圾分类”“爱鸟周”等活动,则旨在引导市民游客践行生态环保理念。
结合“园林花市”品牌打造,以花为媒,为市民构建多元化、多场景的花卉体验模式,在增添市民生活温度的同时,打造了绿色便民商业新场景。
积极开展“林果+”实践,将有趣的文化活动、科普宣传和休闲体验融入园·林市集之中,为广大市民带来更多元化、更高品质的绿色产品体验。
……
生态惠民打造城市“绿色客厅”,文化浸润滋养市民“精神家园”。一抹抹“志愿红”与一片片“公园绿”交相辉映,让公园成为城市温度的“微缩样板”,也锻造出城市文明“金名片”。
多元主体破圈层为文旅市场注入活力
基于既有专业和资源优势,努力“破圈”,吸引更多圈层人员加入进来,一直都是“公园家”志愿服务队的努力方向之一。
而事实上,作为济南市园林和林业绿化领域在文化旅游、环境保护、自然教育等服务领域的中坚力量,近年来,“公园家”志愿服务队也一直在积极整合社会资源,吸引大中小学、协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等众多社会力量参与公园共建共治共享,并通过培育基层志愿服务项目、发展壮大专业志愿服务队伍、建设志愿服务培训实践基地,为全市文旅市场注入持久活力。
其中,与山东大学等高校合作,建立志愿服务实践基地,年均培养青年志愿者200余人;联合济南文艺志愿者协会开展“泉城文艺轻骑兵”活动,将京剧、吕剧等非遗艺术融入公园场景;通过积分兑换、星级志愿者评选等激励机制,吸引100余家单位、5000余人次社会力量参与,形成“人人可为、时时能为、处处善为”的志愿服务生态。
同时,“公园家”志愿服务队还以党建为红色引擎,构建“1+9+10+N”立体化志愿服务矩阵,1支志愿服务总队统筹全局,9支专业分队精准覆盖千佛山、动物园、泉城公园等九大市属公园景区,10支巾帼志愿服务小队彰显女性力量,N个社会志愿团体形成多元共治格局,打造“志愿服务圈”,实现“服务零距离”。同时,依托9大公园景区阵地,为志愿者提供培训、交流和服务的平台。
数据统计显示,仅2024年,“公园家”志愿服务队累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400余场次,服务市民游客逾50万人次,以实际行动助力打造“一年四季·泉在济南”城市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