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1版: 头版 A02版: 豹眼 A03版: 豹眼 A04版: 通读 A06版: 豹览 A07版: 豹览 A08版: 警界 A09版: 运动 A10版: 分类 A11版: 济南“提升城市软实力”创新案例集中展示 A12版: 济南“提升城市软实力”创新案例集中展示 B01版: 济南“提升城市软实力”创新案例集中展示 B02版: 济南“提升城市软实力”创新案例集中展示 B03版: 济南“提升城市软实力”创新案例集中展示 B04版: 济南“提升城市软实力”创新案例集中展示 B05版: 济南“提升城市软实力”创新案例集中展示 B06版: 济南“提升城市软实力”创新案例集中展示 B07版: 济南“提升城市软实力”创新案例集中展示 B08版: 济南“提升城市软实力”创新案例集中展示 B09版: 济南“提升城市软实力”创新案例集中展示 B10版: 济南“提升城市软实力”创新案例集中展示 B11版: 济南“提升城市软实力”创新案例集中展示 B12版: 济南“提升城市软实力”创新案例集中展示 B13版: 济南“提升城市软实力”创新案例集中展示 B14版: 济南“提升城市软实力”创新案例集中展示 B15版: 济南“提升城市软实力”创新案例集中展示 B16版: 济南“提升城市软实力”创新案例集中展示 B17版: 济南“提升城市软实力”创新案例集中展示 B18版: 济南“提升城市软实力”创新案例集中展示 B19版: 济南“提升城市软实力”创新案例集中展示 B20版: 济南“提升城市软实力”创新案例集中展示 B21版: 济南“提升城市软实力”创新案例集中展示 B22版: 济南“提升城市软实力”创新案例集中展示 B23版: 济南“提升城市软实力”创新案例集中展示 B24版: 济南“提升城市软实力”创新案例集中展示 C01版: 济南“提升城市软实力”创新案例集中展示 C02版: 济南“提升城市软实力”创新案例集中展示 C03版: 济南“提升城市软实力”创新案例集中展示 C04版: 济南“提升城市软实力”创新案例集中展示 C05版: 济南“提升城市软实力”创新案例集中展示 C06版: 济南“提升城市软实力”创新案例集中展示 C07版: 济南“提升城市软实力”创新案例集中展示 C08版: 济南“提升城市软实力”创新案例集中展示 C09版: 济南“提升城市软实力”创新案例集中展示 C10版: 济南“提升城市软实力”创新案例集中展示 C11版: 济南“提升城市软实力”创新案例集中展示 C12版: 济南“提升城市软实力”创新案例集中展示 C13版: 济南“提升城市软实力”创新案例集中展示 C14版: 济南“提升城市软实力”创新案例集中展示 C15版: 济南“提升城市软实力”创新案例集中展示 C16版: 济南“提升城市软实力”创新案例集中展示 C17版: 济南“提升城市软实力”创新案例集中展示 C18版: 济南“提升城市软实力”创新案例集中展示 C19版: 济南“提升城市软实力”创新案例集中展示 C20版: 济南“提升城市软实力”创新案例集中展示 C21版: 济南“提升城市软实力”创新案例集中展示 C22版: 济南“提升城市软实力”创新案例集中展示 C23版: 济南“提升城市软实力”创新案例集中展示 C24版: 济南“提升城市软实力”创新案例集中展示 D01版: 济南“提升城市软实力”创新案例集中展示 D02版: 济南“提升城市软实力”创新案例集中展示 D03版: 济南“提升城市软实力”创新案例集中展示 D04版: 济南“提升城市软实力”创新案例集中展示 D05版: 济南“提升城市软实力”创新案例集中展示 D06版: 济南“提升城市软实力”创新案例集中展示 D07版: 济南“提升城市软实力”创新案例集中展示 D08版: 济南“提升城市软实力”创新案例集中展示 D09版: 济南“提升城市软实力”创新案例集中展示 D10版: 济南“提升城市软实力”创新案例集中展示 D11版: 济南“提升城市软实力”创新案例集中展示 D12版: 济南“提升城市软实力”创新案例集中展示 D13版: 济南“提升城市软实力”创新案例集中展示 D14版: 济南“提升城市软实力”创新案例集中展示 D15版: 济南“提升城市软实力”创新案例集中展示 D16版: 济南“提升城市软实力”创新案例集中展示 D17版: 济南“提升城市软实力”创新案例集中展示 D18版: 济南“提升城市软实力”创新案例集中展示 D19版: 济南“提升城市软实力”创新案例集中展示 D20版: 济南“提升城市软实力”创新案例集中展示 D21版: 济南“提升城市软实力”创新案例集中展示 D22版: 济南“提升城市软实力”创新案例集中展示 D23版: 济南“提升城市软实力”创新案例集中展示 D24版: 济南“提升城市软实力”创新案例集中展示 E01版: 济南“提升城市软实力”创新案例集中展示 E02版: 济南“提升城市软实力”创新案例集中展示 E03版: 济南“提升城市软实力”创新案例集中展示 E04版: 济南“提升城市软实力”创新案例集中展示 E05版: 济南“提升城市软实力”创新案例集中展示 E06版: 济南“提升城市软实力”创新案例集中展示 E07版: 济南“提升城市软实力”创新案例集中展示 E08版: 济南“提升城市软实力”创新案例集中展示 E09版: 济南“提升城市软实力”创新案例集中展示 E10版: 济南“提升城市软实力”创新案例集中展示 E11版: 济南“提升城市软实力”创新案例集中展示 E12版: 济南“提升城市软实力”创新案例集中展示 F01版: 济南“提升城市软实力”创新案例集中展示 F02版: 济南“提升城市软实力”创新案例集中展示 F03版: 济南“提升城市软实力”创新案例集中展示 F04版: 济南“提升城市软实力”创新案例集中展示

订阅本报 收藏报纸 报纸头版

内容导航 版面导航

获得 Adobe Flash Player

莱芜区委宣传部

文明实践绘就民生暖色

莱芜区创新“学生驿站”破解山区学子候车难
点击查看原图
点击查看原图
试点成功后,济南市莱芜区仅用1个月时间,建成369处学生驿站,一举实现“全覆盖”
点击查看原图
        为破解山区学生“候车无所”难题,2020年,莱芜区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秉持“安全第一、试点先行、就近便利、按需配置”原则,策划建设学生驿站。试点成功后,仅用1个月的时间,建成369处学生驿站,一举实现“全覆盖”。同时,充分发挥“宣传也是生产力”的重要作用,推动正能量实现大流量。推出的宣传片《学路漫漫,爱心相伴》点击量超过55万+,刊发各类报道450余篇,央媒和省媒发稿16篇。广泛发动企业、爱心人士积极参与,仅1个月的时间就筹集社会捐助402万元。
  
  ◎文/图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叶福森

  深入调研

  精准破解“候车难”

  2020年,莱芜区把解决群众身边的急难愁盼作为策划开展志愿服务项目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山里孩子路边候车存在安全隐患,“候车无所”一度成为山区家长、学生的揪心事。
  
  针对山区学生候车难题,莱芜区按照“安全第一、试点先行、就近便利、按需配置”的原则,策划“全覆盖”建设学生驿站。制定《学生驿站建设管理办法》等,按照“一站一人”的原则设立乡村公益岗,明确开放时间、卫生清理制度,实现“有章可依、常态管理”,让群众放心。
  
  莱芜区统筹机关单位、社会组织、爱心人士等社会力量,针对学生候车难题,策划建设学生驿站,找准了最大公约数,迅速凝聚社会共识。
  
  问需于民“立项目”。莱芜区山区丘陵面积大,山里孩子路边候车存在安全隐患,尤其在雨雪恶劣天气候车更加不便,“候车无所”一度成为山区家长、学生的揪心事。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莱芜区确定“全覆盖”建设学生驿站,一经推出就赢得学生和家长的一致认可。
  
  试点先行“干起来”。莱芜区在高庄街道先行试点,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多渠道筹资60余万元建设57处学生驿站。试运行期间,驿站设计理念、外观样式、内部配备、功能延伸、建设运行等方面不断深化完善,形成了一套可推广可复制的莱芜模式,夯实了“以点带面、全面推开、规范运行”的工作基础。
  
  宣传发力“爆出来”。充分发挥“宣传也是生产力”的重要作用,推动正能量实现大流量。筹资阶段,推出的宣传片《学路漫漫,爱心相伴》点击量超过20万。建设阶段,推出的短视频《莱芜,一座充满爱和温暖的城市》点击量超过35万。运行阶段,创新设立“为莱”融媒会客厅,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会人士畅聊“学生驿站”,持续营造全社会广泛关心关注的浓厚氛围。
  
  该项目践行志愿服务精神,着眼于凝聚群众、引导群众,探索以志愿服务的形式有效解决山区学生“候车无所”问题,打造集宣传、教育、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文明实践载体,践行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理念,叫响了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全环境立德树人的莱芜品牌,获2023年山东省“五为”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铜奖,形成可复制的山区教育服务新模式。

  打造成型

  一举实现“全覆盖”

  为把“学生驿站”建成功能完善、社会认可、群众满意的民生工程,采取“统一设施配置、统一外观设计、统一制度规范”的建设模式,让项目具有可操作性、可复制性。
  
  驿站统一配备方凳、饮水机、图书角、电子屏、空调、监控,外观统一采用色彩鲜亮的颜色,统一设置日常管理规范。驿站外观统一采用色彩鲜亮的橘色,顶部设有醒目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学生驿站”铭牌,外部设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美德和信用莱芜建设宣传海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公益广告等内容,内部采用“孩子友好”的功能分区和设计风格。学生驿站不仅仅成为孩子求学路上的“避风港湾”,更是成为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在充分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最终确定369个优选点位,精准施策,确保群众满意。参与志愿者超过1500人,年度志愿服务时长超过36000小时,每年开展理论宣讲380余场次、扶困扶智1100余人次,有效丰富驿站功能,让万千家庭安心。
  
  教育、交通、国土、规划、公安等部门联合组建摸排小组,按照“安全第一、因地制宜、就近便利、按需配置”的原则,充分兼顾上下车安全、学生比例、覆盖范围、活动空间等因素,严格筛选点位,通过对全区396个村416个点位进行反复论证,最终确定312个优选点位,找准了科学布局的最优解,最大可能地实现调和众口、大家满意。

  凝聚力量

  绘就最大“同心圆”

  莱芜区始终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和驿站建设,充分发挥“宣传也是生产力”的重要作用,推动正能量实现大流量,推出的宣传片《学路漫漫,爱心相伴》点击量超过55万+,刊发各类报道450余篇,央媒和省媒发稿16篇,推动学生驿站火爆出圈。广泛发动企业、爱心人士积极参与,仅用1个月的时间就筹集社会捐助资金402万元。常态化开展“寒暑假课堂”志愿服务,延伸服务功能,开展健康讲座、休闲聚会等各类文明实践活动1000余场次,服务群众1.2万余人次,使驿站成为提升社会亲和力、市民凝聚力、城市吸引力的“利长远”的坚实阵地。
  
  莱芜区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确定牵头部门,科学制定实施路径,优化完善建设方案,通过上门宣传、现场参观等方式,广泛发动企业、爱心人士、社会团体、部门单位、普通群众积极参与,一件事影响一群人,迅速把一城大爱引导到建设学生驿站的共同意愿上来。
  
  社会参与“齐发力”。社会各界齐心干,解决孩子候车难,成为涌动在莱芜街头巷尾的一股暖流。一时间,社会各界纷纷慷慨解囊,九羊集团率先捐款90万元,民主党派、社会组织、爱心企业、普通群众、部门单位纷纷跟进,快速解决所有学生驿站建设资金问题。
  
  公众监督“一条心”。坚持专款专用,设立“学生驿站”公益基金专项账户,由莱芜慈善总会根据《慈善法》《基金管理条例》进行全过程监管。媒体每天公开发布捐款明细、资金使用方向、物资采购配备情况等,相关部门定期组织捐款单位、个人现场实地查看,确保全过程“公开、透明”,随时回应社会各界关切,推动形成“爱出者爱返”的正向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