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槐荫区营市街街道办事处
增“桩”治“乱”让文明“归位”


在城市化进程加速的当下,小区电动车管理难题日益凸显,安全隐患如影随形。槐荫区营市街街道3520社区瑞锦台小区通过“增桩治乱”社区综合管理模式,以智慧化手段破解治理难题,消除了安全隐患,实现了人车分流、秩序井然的宜居环境,为基层社区治理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样本。
◎文/图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邓家钰
三方联动破隐患
近年来,随着一千余户居民陆续入住瑞锦台小区,小区内电动车乱停占道、上楼充电损坏电梯等问题时有发生,存在较大安全隐患。3520社区召集物业、居民三方进行座谈,宣传电动车上楼安全隐患,同步开展现场实地勘查,高效推动非机动车停车棚、充电桩增设工作的进展。由物业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对园区所有业主进行意见征询,最终75%的居民表示电动车应该移出园区。
2022年8月,小区正式实施“人车分流”管理。针对小区特殊群体,3520社区联合瑞锦台物业召开联席会议,确定给小区内特殊人群(残疾人、行动不便的独居老人)发放通行证,协调物业在小区周边增设封闭式停车棚4处,开放式停车处5处,安装非机动车充电桩10余组,可满足近300辆电动车同时充电。
科技赋能安全线
为杜绝电动车“上楼入户”,社区引入“智慧梯控”系统,为电梯装上“安全大脑”。该系统通过摄像头智能识别电动车,电动车一旦进入电梯,电梯内的警报系统自动开启,控制电梯禁止关门,既不影响居民正常使用,又确保电动车无法通过电梯上楼。
在“技防”基础上,社区构建“人防+物防”立体网络。小区秩序管理人员每天都会对小区单元楼道和外围停车区域进行巡查,公共门厅、疏散走道、安全出口等位置,都要确保无电动车停放。
精准服务暖人心
治理成效不仅体现在硬件升级,更渗透于服务温度。社区在日常走访中了解到,由于瑞锦台小区经十路沿线西侧商铺附近缺少电瓶车充电桩,现有的充电桩无法满足商户充电需求。
社区立即与相关部门沟通落实,迅速协调资源,在原有充电桩基础上进行扩充延伸至最西侧区域,新增的充电设施既解决了商户“续航焦虑”,也规范了停车秩序和保障了沿街商铺的用电安全。
长效管理树标杆
走进瑞锦台小区,公示栏里的安全标语、电梯间的警示案例随处可见,提醒居民重视电动车安全,不再对楼道充电、楼体飞线等行为抱有侥幸心理。持续性地宣传教育,让“规范停车、安全充电”成为居民共识。
据统计,该模式推广以来,小区未发生一起小区内电动自行车因不规范停放和充电而带来的安全隐患问题,相关投诉量显著下降。
◎文/图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邓家钰
三方联动破隐患
近年来,随着一千余户居民陆续入住瑞锦台小区,小区内电动车乱停占道、上楼充电损坏电梯等问题时有发生,存在较大安全隐患。3520社区召集物业、居民三方进行座谈,宣传电动车上楼安全隐患,同步开展现场实地勘查,高效推动非机动车停车棚、充电桩增设工作的进展。由物业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对园区所有业主进行意见征询,最终75%的居民表示电动车应该移出园区。
2022年8月,小区正式实施“人车分流”管理。针对小区特殊群体,3520社区联合瑞锦台物业召开联席会议,确定给小区内特殊人群(残疾人、行动不便的独居老人)发放通行证,协调物业在小区周边增设封闭式停车棚4处,开放式停车处5处,安装非机动车充电桩10余组,可满足近300辆电动车同时充电。
科技赋能安全线
为杜绝电动车“上楼入户”,社区引入“智慧梯控”系统,为电梯装上“安全大脑”。该系统通过摄像头智能识别电动车,电动车一旦进入电梯,电梯内的警报系统自动开启,控制电梯禁止关门,既不影响居民正常使用,又确保电动车无法通过电梯上楼。
在“技防”基础上,社区构建“人防+物防”立体网络。小区秩序管理人员每天都会对小区单元楼道和外围停车区域进行巡查,公共门厅、疏散走道、安全出口等位置,都要确保无电动车停放。
精准服务暖人心
治理成效不仅体现在硬件升级,更渗透于服务温度。社区在日常走访中了解到,由于瑞锦台小区经十路沿线西侧商铺附近缺少电瓶车充电桩,现有的充电桩无法满足商户充电需求。
社区立即与相关部门沟通落实,迅速协调资源,在原有充电桩基础上进行扩充延伸至最西侧区域,新增的充电设施既解决了商户“续航焦虑”,也规范了停车秩序和保障了沿街商铺的用电安全。
长效管理树标杆
走进瑞锦台小区,公示栏里的安全标语、电梯间的警示案例随处可见,提醒居民重视电动车安全,不再对楼道充电、楼体飞线等行为抱有侥幸心理。持续性地宣传教育,让“规范停车、安全充电”成为居民共识。
据统计,该模式推广以来,小区未发生一起小区内电动自行车因不规范停放和充电而带来的安全隐患问题,相关投诉量显著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