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荫区城市管理局
精细化管理绘就宜居宜业新画卷

槐荫区城管局积极创新作业模式,提高机械化智能化作业水平

在川流不息的城市动脉中,济南市槐荫区正以焕新升级的城市界面与温情流淌的服务细节,向市民展示着城市精细化管理的丰硕成果。这背后,是槐荫区城管局深入践行“为人民管理城市”理念,以城市精细化管理提升行动为抓手,以打造温暖城管品牌为主题,不断细化城管工作“精”度,增加槐荫“靓”度,提升管理温度的生动实践。
◎文/图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邓家钰
“洁”尽所能
实现“净”界新升级
一城之美,在于精致;一城之治,在于精细。而城市的街道,正是精细化管理的主战场,是下足“绣花功夫”的最前线。一直以来,槐荫区城管局严格按照相关工作要求,开展规范化保洁,坚持道路保洁一体化,对果皮箱、公交站牌、道路标识牌等30余类城市家具开展精细保洁,确保道路达到“六净一洁见本色”的要求,全力构建起墙根至墙根“全覆盖、一体式、立体化”的道路保洁新模式。
在槐荫区的街头巷尾,环卫工人们日常忙碌的身影构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他们肩扛扫帚,手持抹布,对道路及城市家具进行全方位、无死角地清洁。同时,槐荫区城管局还积极创新作业模式,提高机械化智能化作业水平。通过引入先进的环卫设备,如小型电动冲洗车、智能垃圾分类车等,科学调配保洁员,减轻一线环卫工人劳动强度,完善道路精细化保洁新体系。
值得一提的是,槐荫区城管局还充分利用智慧城管平台,实现城市保洁作业的智能化管理。通过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对环卫作业进行实时监控和数据分析,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让城市保洁作业实现了从“汗水型”向“智慧型”的新迈步。
遥控、飞行、巡查、取证……弘阳广场前,槐荫区城管局数字化城管中心队员化身“空中城管”,正操纵着无人机查看辖区在建工地、拆迁片区是否有渣土裸露问题,高空是否存在违建等现象,借助“天上拍、地上巡”的立体巡查模式,进一步延伸城市管理的高度、广度和精度,织密城管巡查的“天罗地网”,随着无人机的一次次起飞,为巡查人员插上了“翅膀”、装上了“千里眼”。借助无人机提供的航拍区域高清图像,能及时弥补巡查人员巡查范围有限、取证困难等不足,有效提高城市管理工作处置效率,还为市民们营造了一个更加安全、有序的生活环境。
城市保洁作业的智能化管理和“空中巡查”都是槐荫区智慧城管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槐荫区城管局创建“地面”“半空”“空中”三位一体巡查模式,与辖区街道联合,在全区大部分道路、社区实现了路长+网格巡查全覆盖,依托槐荫区数字化智慧城管服务平台发现、抓拍问题,智慧城管系统第一时间立案、分派,与人员巡查相结合,紧抓“门前五包”,发挥多网合一、多元合一机制,打造路在网中、网中有路的城市治理精细化管理格局,让日常案件高效流转,件件有落实,全面提升了城市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发现速度、反应速度、处理速度。
“微”观城市
“细”说治理
城市的温度,在于听到每一位市民群众的“呼声”。槐荫区城管局深知这一点,因此他们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开展各类为民服务活动。
近年来,槐荫区城管局组织开展了以“提升城市颜值,当好城市管家”为主题的城管开放日活动。活动当天,市民们走进城管局,观摩了智慧化保洁车辆作业流程,近距离感受了道路机械化保洁作业的成效。同时,城管局的工作人员还与市民们面对面交流,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共同探讨如何进一步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此外,槐荫区城管局还高度重视市民投诉和反馈。他们不断完善投诉处理机制,对市民反映的问题和合理诉求进行及时有效地处置。无论是道路洒水、道路保洁、垃圾收运,还是环卫设施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城管局都能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回复,切实解决了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不断提升市民群众获得感、满意度。
疏通“毛细血管”
打造“美丽家门口环境”
在城市的脉络深处,背街小巷犹如毛细血管,虽不起眼却关乎着居民生活的点滴。槐荫区以城市精细化管理为主线,将城市环境整治由主次干道持续向支路街巷延伸,从环境卫生、沿街立面、广告牌匾、城市照明等居民身边环境“脏乱差”小事抓起,全面改善背街小巷的环境面貌。
自2023年7月份开始,槐荫区分3期实施了支路街巷整治行动。截至目前,已完成29条支路街巷的整治工作。整治后的背街小巷焕然一新,路面平坦整洁,交通秩序井然。同时,区城管局还通过加大清扫力度、增加垃圾清运频次、合理设置垃圾桶等措施,有效改善了背街小巷的卫生状况。
不仅如此,槐荫区城管局还注重解决居民集中反映的交通拥堵问题。他们在沿街加装了隔离护栏、U形龙门柱等设施,通过规划停车位、停车线等措施,为车辆停放找“出路”,有效缓解了交通压力。
“一买一卖”间
擦亮“温暖城管”品牌
“咱们社区凤凰街的便民助农益站延长到上午10点啦,这可太好了!天气冷了,不愿出门太早,这里延长到10点,一点也没耽误我们赶早市买东西,特别贴心!”槐荫区振兴街道阳光100社区居民李大爷一边高兴地说着,一边伸出大拇指点了个赞。
在槐荫区,有一个特别的便民助农益站——凤凰街“便民助农益站”。这是槐荫区打造的全市首个便民助农益站,通过“点对点”搭建平台,实现了精准助农。农户们把质优价廉的农副产品从田间地头直接送到市民的家门口,既解决了农副产品销售难的问题,又满足了小区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买到绿色健康食品的需求。
在凤凰街便民助农益站,瓜果梨桃、粮食蔬菜、肉蛋奶等种类繁多的农副产品琳琅满目。巨大的市场效应引得周边摊贩纷纷前来经营,由此,摊贩占道经营堵塞交通的难题便顺势而解,实现了规范管理与便民服务的“双赢”。
这一创新举措不仅赢得了市民的广泛赞誉,也为槐荫区城管局擦亮了“温暖城管”品牌。他们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为人民管理城市”的深刻内涵,让市民们感受到了城市管理的温度与力度。
深化“721”工作法
提升执法服务水平
在执法服务方面,槐荫区城管局同样下足了功夫。他们全面优化执法服务,推行“721”工作法,深化“圆桌对话”“三度”执法(即温度、深度、力度)、“城管e普法”等创新工作机制,将法治化、人性化、亲民化、智慧化的举措融入执法过程。
通过推行“721”工作法,槐荫区城管局实现了从“管理”到“服务”的转变。他们注重与市民的沟通交流,通过圆桌对话等形式听取市民的意见和建议,共同商讨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时,在执法过程中注重温度与深度的结合,既严格依法办事又充分考虑市民的实际情况和困难。
此外,槐荫区城管局还积极开展“城管e普法”活动。他们围绕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法律法规制作了情景剧、动漫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普法短视频,并通过城管开放日、座谈交流、送法上门等方式引导广大市民、当事人观看学习。这一举措不仅提高了市民的法律意识还增强了他们对城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在槐荫这片热土上,城市精细化管理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槐荫区将会以更加精致秀美、生机勃发的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成为一座令人向往的宜居宜业之城。
◎文/图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邓家钰
“洁”尽所能
实现“净”界新升级
一城之美,在于精致;一城之治,在于精细。而城市的街道,正是精细化管理的主战场,是下足“绣花功夫”的最前线。一直以来,槐荫区城管局严格按照相关工作要求,开展规范化保洁,坚持道路保洁一体化,对果皮箱、公交站牌、道路标识牌等30余类城市家具开展精细保洁,确保道路达到“六净一洁见本色”的要求,全力构建起墙根至墙根“全覆盖、一体式、立体化”的道路保洁新模式。
在槐荫区的街头巷尾,环卫工人们日常忙碌的身影构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他们肩扛扫帚,手持抹布,对道路及城市家具进行全方位、无死角地清洁。同时,槐荫区城管局还积极创新作业模式,提高机械化智能化作业水平。通过引入先进的环卫设备,如小型电动冲洗车、智能垃圾分类车等,科学调配保洁员,减轻一线环卫工人劳动强度,完善道路精细化保洁新体系。
值得一提的是,槐荫区城管局还充分利用智慧城管平台,实现城市保洁作业的智能化管理。通过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对环卫作业进行实时监控和数据分析,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让城市保洁作业实现了从“汗水型”向“智慧型”的新迈步。
遥控、飞行、巡查、取证……弘阳广场前,槐荫区城管局数字化城管中心队员化身“空中城管”,正操纵着无人机查看辖区在建工地、拆迁片区是否有渣土裸露问题,高空是否存在违建等现象,借助“天上拍、地上巡”的立体巡查模式,进一步延伸城市管理的高度、广度和精度,织密城管巡查的“天罗地网”,随着无人机的一次次起飞,为巡查人员插上了“翅膀”、装上了“千里眼”。借助无人机提供的航拍区域高清图像,能及时弥补巡查人员巡查范围有限、取证困难等不足,有效提高城市管理工作处置效率,还为市民们营造了一个更加安全、有序的生活环境。
城市保洁作业的智能化管理和“空中巡查”都是槐荫区智慧城管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槐荫区城管局创建“地面”“半空”“空中”三位一体巡查模式,与辖区街道联合,在全区大部分道路、社区实现了路长+网格巡查全覆盖,依托槐荫区数字化智慧城管服务平台发现、抓拍问题,智慧城管系统第一时间立案、分派,与人员巡查相结合,紧抓“门前五包”,发挥多网合一、多元合一机制,打造路在网中、网中有路的城市治理精细化管理格局,让日常案件高效流转,件件有落实,全面提升了城市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发现速度、反应速度、处理速度。
“微”观城市
“细”说治理
城市的温度,在于听到每一位市民群众的“呼声”。槐荫区城管局深知这一点,因此他们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开展各类为民服务活动。
近年来,槐荫区城管局组织开展了以“提升城市颜值,当好城市管家”为主题的城管开放日活动。活动当天,市民们走进城管局,观摩了智慧化保洁车辆作业流程,近距离感受了道路机械化保洁作业的成效。同时,城管局的工作人员还与市民们面对面交流,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共同探讨如何进一步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此外,槐荫区城管局还高度重视市民投诉和反馈。他们不断完善投诉处理机制,对市民反映的问题和合理诉求进行及时有效地处置。无论是道路洒水、道路保洁、垃圾收运,还是环卫设施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城管局都能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回复,切实解决了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不断提升市民群众获得感、满意度。
疏通“毛细血管”
打造“美丽家门口环境”
在城市的脉络深处,背街小巷犹如毛细血管,虽不起眼却关乎着居民生活的点滴。槐荫区以城市精细化管理为主线,将城市环境整治由主次干道持续向支路街巷延伸,从环境卫生、沿街立面、广告牌匾、城市照明等居民身边环境“脏乱差”小事抓起,全面改善背街小巷的环境面貌。
自2023年7月份开始,槐荫区分3期实施了支路街巷整治行动。截至目前,已完成29条支路街巷的整治工作。整治后的背街小巷焕然一新,路面平坦整洁,交通秩序井然。同时,区城管局还通过加大清扫力度、增加垃圾清运频次、合理设置垃圾桶等措施,有效改善了背街小巷的卫生状况。
不仅如此,槐荫区城管局还注重解决居民集中反映的交通拥堵问题。他们在沿街加装了隔离护栏、U形龙门柱等设施,通过规划停车位、停车线等措施,为车辆停放找“出路”,有效缓解了交通压力。
“一买一卖”间
擦亮“温暖城管”品牌
“咱们社区凤凰街的便民助农益站延长到上午10点啦,这可太好了!天气冷了,不愿出门太早,这里延长到10点,一点也没耽误我们赶早市买东西,特别贴心!”槐荫区振兴街道阳光100社区居民李大爷一边高兴地说着,一边伸出大拇指点了个赞。
在槐荫区,有一个特别的便民助农益站——凤凰街“便民助农益站”。这是槐荫区打造的全市首个便民助农益站,通过“点对点”搭建平台,实现了精准助农。农户们把质优价廉的农副产品从田间地头直接送到市民的家门口,既解决了农副产品销售难的问题,又满足了小区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买到绿色健康食品的需求。
在凤凰街便民助农益站,瓜果梨桃、粮食蔬菜、肉蛋奶等种类繁多的农副产品琳琅满目。巨大的市场效应引得周边摊贩纷纷前来经营,由此,摊贩占道经营堵塞交通的难题便顺势而解,实现了规范管理与便民服务的“双赢”。
这一创新举措不仅赢得了市民的广泛赞誉,也为槐荫区城管局擦亮了“温暖城管”品牌。他们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为人民管理城市”的深刻内涵,让市民们感受到了城市管理的温度与力度。
深化“721”工作法
提升执法服务水平
在执法服务方面,槐荫区城管局同样下足了功夫。他们全面优化执法服务,推行“721”工作法,深化“圆桌对话”“三度”执法(即温度、深度、力度)、“城管e普法”等创新工作机制,将法治化、人性化、亲民化、智慧化的举措融入执法过程。
通过推行“721”工作法,槐荫区城管局实现了从“管理”到“服务”的转变。他们注重与市民的沟通交流,通过圆桌对话等形式听取市民的意见和建议,共同商讨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时,在执法过程中注重温度与深度的结合,既严格依法办事又充分考虑市民的实际情况和困难。
此外,槐荫区城管局还积极开展“城管e普法”活动。他们围绕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法律法规制作了情景剧、动漫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普法短视频,并通过城管开放日、座谈交流、送法上门等方式引导广大市民、当事人观看学习。这一举措不仅提高了市民的法律意识还增强了他们对城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在槐荫这片热土上,城市精细化管理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槐荫区将会以更加精致秀美、生机勃发的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成为一座令人向往的宜居宜业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