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教育局
城乡教育共同体构建的济南经验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与教育现代化的时代命题下,济南市以教育公平为核心,创新实践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路径,通过机制改革破解城乡二元结构、资源重组激活教育内生动力、产教融合赋能乡村产业振兴,构建起“全要素协同、全链条贯通、全场景覆盖”的优质均衡教育生态。其经验以系统性重构破解“城强乡弱”痼疾,为全国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范式,成为新时代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战略支点。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张舒
统筹推进机制改革与城乡资源融合
近年来,济南市教育局以“促改革、融城乡”为主线,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聚焦群众“有学上、上好学、服好务”需求,系统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
通过印发《深化教育强镇筑基行动实施方案》,创新实施“十大提升行动”,以乡镇驻地学校为枢纽,探索连片式发展模式。全市29个乡镇中,24个被纳入省市级试点,剩余5个薄弱乡镇列为“市级提升乡镇”,实现省市县三级试点全覆盖。同时建立“一镇一策”清单化推进机制,形成“母子式”“兄弟式”“伙伴式”三类集团化办学模式,组建181个城乡教育集团和教研共同体,通过“初中进城”“小学进镇”试点,有效破解城乡教育“挤与闲”“强与弱”的结构矛盾。
在硬件建设方面,全市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60所,推行幼儿园镇村一体化管理。实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工程,同步推进镇驻地学校信息化建设,建成市级教育城域网并接入省级骨干网,所有区县和直属学校实现“双万兆”网络覆盖。依托国家智慧教育平台,针对乡村教师开展数字素养专项培训,年均培训覆盖8000人次。
强化师资建设与教育质量提升
通过“定向评价、定向使用”职称改革,500余名乡村教师获评基层高级职称,形成“岗位流动、待遇倾斜”的激励机制。建立“订单式”培训体系,举办乡村骨干教师培训班25期,覆盖学科教学、信息化应用等领域,参训教师8000余人次。
在基础教育阶段实现控辍保学动态清零,小学入学率连续三年保持100%。持续推进从幼儿园到高中的基础教育贯通学习立交桥,丰富幼儿园教育资源。
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发展
发挥职业院校电子商务、产品营销专业优势,为农民工等各类群体提供业务咨询、项目开发、智力支持、产品推广等服务,提高乡村创业致富能力。
莱芜职业技术学院将实验室搬至田间,228名学生参与智慧农业项目,5项乡村振兴课题立项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乡村振兴专项,研发水肥一体化技术覆盖9个村庄,带动56名毕业生成为乡村创业骨干。
济南职业学院选派8名党员干部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在10余个乡村开展产业规划,成功引入生态旅游、农产品加工等项目,直接创造就业岗位200余个。
通过机制创新、资源整合、质量攻坚三大战略,为新时代乡村振兴提供了教育改革的“济南方案”。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张舒
统筹推进机制改革与城乡资源融合
近年来,济南市教育局以“促改革、融城乡”为主线,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聚焦群众“有学上、上好学、服好务”需求,系统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
通过印发《深化教育强镇筑基行动实施方案》,创新实施“十大提升行动”,以乡镇驻地学校为枢纽,探索连片式发展模式。全市29个乡镇中,24个被纳入省市级试点,剩余5个薄弱乡镇列为“市级提升乡镇”,实现省市县三级试点全覆盖。同时建立“一镇一策”清单化推进机制,形成“母子式”“兄弟式”“伙伴式”三类集团化办学模式,组建181个城乡教育集团和教研共同体,通过“初中进城”“小学进镇”试点,有效破解城乡教育“挤与闲”“强与弱”的结构矛盾。
在硬件建设方面,全市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60所,推行幼儿园镇村一体化管理。实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工程,同步推进镇驻地学校信息化建设,建成市级教育城域网并接入省级骨干网,所有区县和直属学校实现“双万兆”网络覆盖。依托国家智慧教育平台,针对乡村教师开展数字素养专项培训,年均培训覆盖8000人次。
强化师资建设与教育质量提升
通过“定向评价、定向使用”职称改革,500余名乡村教师获评基层高级职称,形成“岗位流动、待遇倾斜”的激励机制。建立“订单式”培训体系,举办乡村骨干教师培训班25期,覆盖学科教学、信息化应用等领域,参训教师8000余人次。
在基础教育阶段实现控辍保学动态清零,小学入学率连续三年保持100%。持续推进从幼儿园到高中的基础教育贯通学习立交桥,丰富幼儿园教育资源。
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发展
发挥职业院校电子商务、产品营销专业优势,为农民工等各类群体提供业务咨询、项目开发、智力支持、产品推广等服务,提高乡村创业致富能力。
莱芜职业技术学院将实验室搬至田间,228名学生参与智慧农业项目,5项乡村振兴课题立项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乡村振兴专项,研发水肥一体化技术覆盖9个村庄,带动56名毕业生成为乡村创业骨干。
济南职业学院选派8名党员干部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在10余个乡村开展产业规划,成功引入生态旅游、农产品加工等项目,直接创造就业岗位200余个。
通过机制创新、资源整合、质量攻坚三大战略,为新时代乡村振兴提供了教育改革的“济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