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下区东关街道
科普文化润心启智 文化软实力成经济发展“硬核动能”

居民参观科普文化墙

五千年文化传承如源头活水,文化建设是适应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有益抓手。近年来,东关街道着眼满足党员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探索“党建+文化”新模式,立足辖区资源禀赋,聚焦社区基本单元,统筹推进初心培育、文化发展、文明实践,持续提升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能力,不断创新“以文铸魂、以文聚力、以文惠民、以文兴业”东关篇章。
◎文/图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崔艳红 通讯员 王佳 杨飞
党建引领,铸魂固本
灵魂塑造科普文化
为了让文化软实力成为助推东关发展“硬支撑”,东关街道将文化社区建设列入街道年度亮点工作,并深挖辖区艺术人才、党员群众文艺骨干,打造13支文化志愿服务队伍。以“一居一品”为目标,街道成功打造“乐孝当先”“翰墨飘香”“炫‘历’多彩”等社区文化品牌,其中历山社区打造了以共享空间为理念、以资源整合为抓手、以共建共治为核心的“炫‘历’多彩”科普文化品牌,全新推出“七彩科普”项目,建立了以党建引领、居民为主、企业共融、社区共建的新型科普模式。
多年来,东关街道历山社区在党建引领下,凭借其辖区内科普资源丰富的独特优势,秉承“资源汇聚,同心筑‘历’”的服务理念,将科普文化与党建工作融合,采取“党建+科普”工作模式,以科普力量为杠杆,积极探索以科普带动社区文化发展的新路径,创建了“聚‘历’同心”党建品牌,发挥资源优势,强化“聚”功能,依托党群服务阵地,发挥党组织的引领作用,组建了“小马扎流动宣讲队”,该队伍由30余名党员和志愿者组成,他们深入社区各个角落,共开展了50余场宣讲活动,累计覆盖居民超过2000人次,让党的创新理论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同时,社区还创建了“不老松巡逻队”和“方寸间心理服务队”等多支社团队伍。其中,“不老松巡逻队”由60余名退休党员和热心居民组成,他们每天在社区内巡逻,发现并解决安全隐患200余起。“方寸间心理服务队”则由15名专业心理咨询师和志愿者构成,他们为社区居民提供了100余次心理咨询和辅导服务,帮助居民解决心理困扰,增强心理健康。此外,社区还发动了上百名党员、楼长和热心居民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累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300余场次,服务时长超过5000小时,极大地拉近了邻里之间、社区与居民之间的关系。
通过党组织的引领和多支社团队伍的共同努力,历山社区全面激活了“邻”聚力,成功将社会组织的“各自为战”变为“抱团作战”。社区内各类社会组织之间形成了良好的互动和合作机制,共同开启了社区幸福密码,打造了和谐宜居的幸福家园。如今,历山社区已经成为了一个充满活力和温暖的社区,居民们在这里享受着和谐、安全、幸福的生活。
资源整合,赋能社区
多维拓展科普文化体系
文化在社区治理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以文化赋能社区建设,助力社区发展,历山社区以“炫‘历’多彩”科普文化品牌为引领,聚焦辖区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整合社区现有科普文化资源,优化资源共享,积极对接双报到单位、共建单位、社会组织等,将山东省京剧院、山东省地矿局物化探勘察院历史文化馆、地质展览馆、可恩口腔医院牙科博物馆、欧诺爱烘焙手作体验馆等多家机构的特色展馆作为居民科普打卡地,推动科普与公共服务设施有机融合,实现文化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携手为社区一老一小打造了一系列寓教于乐、精彩纷呈的科普文化课程,这些课程覆盖了科学探索、环保教育、健康养生、艺术创作等多个领域,旨在满足不同年龄层和兴趣偏好的居民需求。通过组织科普讲座、主题展览、亲子互动、睦邻市集等多样化的活动形式,社区为居民提供了丰富的学习和实践机会,让科普知识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深入人心。为了让居民群众更加便捷地享有优质科普文化服务,历山社区不仅提供了丰富的课程内容,还建立了完善的课后咨询、辅导和交流机制。
根据居民需求,社区不断培育壮大科普文化人才队伍,切实增强科普文化服务的凝聚力,发挥社区志愿者尤其是骨干志愿者的带动作用,吸纳社区退休老人、党员、科普文艺爱好者,组建了一支由50名社区志愿者组成的社区科普文化志愿服务队,鼓励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科普文化活动,推动居民社区志愿服务由任务式参与向自主式参与迈进,更好地繁荣活跃社区科普文化,为社区科普文化建设添砖加瓦。
历山社区通过文化赋能社区建设,不仅提升了居民的科学素养和文化修养,还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未来,社区将继续深化文化在治理中的作用,探索更多创新的文化服务模式,为居民创造更加和谐、美好的生活环境。
服务为民,润心启智
文化软实力成经济发展“硬核动能”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民生千条线,服务一根针。社区依托“方寸间心灵加油站”“科普大篷车”等活动平台,组建“专职科普宣传员+社工+网格”人才队伍5支,持续打造有新意、有看点、有温度的科普活动,推动全民科学文化素质提升。
目前,社区坚持“为民、便民、利民、惠民”的服务理念,围绕“提档惠民生”这条主线,用心用情编织兜牢民生服务网。在服务阵地转型提升上突出居民生活需求,增设20项便民设施,惠及居民超6000人。在服务内容提质增效上突出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举办10场就业指导活动,助力200名居民成功就业,推动社区经济稳步发展。
以“科学、实效、趣味、联动”为导向,按照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的原则,采用“多站点、小主题”的布局思路,全面建成功能互补、主题鲜明、贴合实际、共建共享的综合型公共科普文化体系,将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打造成科普文化社区,用“7彩”党建红、文艺橙、童趣黄、环保绿、万年青、事务蓝、非定义紫与天文、地理、人文、科学、儿童、百科、数理化等7项科普主题相互映衬。通过打造1个科普主题综合馆、7个科普小景观串联成一条科普线路,形成“1+7”科普硬件布局,不仅聚集了丰富多彩的科普教育资源,还提供了有广度、有深度、有温度的出彩科普文化。
东关街道将党建引领与文明传承、文化创新相融合,打造了具有本土特色的“追‘锋’同行文启东关”品牌。该品牌以党员教育为立足点,按照“线路有主题、点上有经验”的创建思路,打造具有本土特色的城市基层党建研学矩阵。目前开通了“红色铸魂”“先锋领航”“乐秀于民”3条专线,涵盖25个沉浸式教学点位。沿着“红色铸魂”路线,近距离学习筑牢“红色堡垒”、打造区域党建品牌的成功经验,学习党建“红引擎”点燃楼宇企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先进做法,学习融入基层治理、主动服务群众的破题思路。沿着“先锋领航”线路,近距离感受薪火赓续、笃信躬行的先锋力量,感受守正创新、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感受坚守初心、追光前行的榜样风采。沿着“乐秀于民”线路,近距离享受匠心独运的非遗民俗之乐,享受时尚新奇的文娱之乐,享受欢乐互动的文旅之乐。
建品牌,强载体,汇资源,优服务。未来,东关街道将秉承“党建引领、资源共享、同心共建、志愿赋能、融合发展”的理念,持续深化“追‘锋’同行文启东关”品牌,构建集“党建阵地共建、文化成果展示、志愿团队培育、经济项目牵手”等功能为一体的党建文化综合发展平台,打造新时代全民共享精神家园,让文化软实力成为助推东关发展“硬支撑”。
◎文/图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崔艳红 通讯员 王佳 杨飞
党建引领,铸魂固本
灵魂塑造科普文化
为了让文化软实力成为助推东关发展“硬支撑”,东关街道将文化社区建设列入街道年度亮点工作,并深挖辖区艺术人才、党员群众文艺骨干,打造13支文化志愿服务队伍。以“一居一品”为目标,街道成功打造“乐孝当先”“翰墨飘香”“炫‘历’多彩”等社区文化品牌,其中历山社区打造了以共享空间为理念、以资源整合为抓手、以共建共治为核心的“炫‘历’多彩”科普文化品牌,全新推出“七彩科普”项目,建立了以党建引领、居民为主、企业共融、社区共建的新型科普模式。
多年来,东关街道历山社区在党建引领下,凭借其辖区内科普资源丰富的独特优势,秉承“资源汇聚,同心筑‘历’”的服务理念,将科普文化与党建工作融合,采取“党建+科普”工作模式,以科普力量为杠杆,积极探索以科普带动社区文化发展的新路径,创建了“聚‘历’同心”党建品牌,发挥资源优势,强化“聚”功能,依托党群服务阵地,发挥党组织的引领作用,组建了“小马扎流动宣讲队”,该队伍由30余名党员和志愿者组成,他们深入社区各个角落,共开展了50余场宣讲活动,累计覆盖居民超过2000人次,让党的创新理论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同时,社区还创建了“不老松巡逻队”和“方寸间心理服务队”等多支社团队伍。其中,“不老松巡逻队”由60余名退休党员和热心居民组成,他们每天在社区内巡逻,发现并解决安全隐患200余起。“方寸间心理服务队”则由15名专业心理咨询师和志愿者构成,他们为社区居民提供了100余次心理咨询和辅导服务,帮助居民解决心理困扰,增强心理健康。此外,社区还发动了上百名党员、楼长和热心居民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累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300余场次,服务时长超过5000小时,极大地拉近了邻里之间、社区与居民之间的关系。
通过党组织的引领和多支社团队伍的共同努力,历山社区全面激活了“邻”聚力,成功将社会组织的“各自为战”变为“抱团作战”。社区内各类社会组织之间形成了良好的互动和合作机制,共同开启了社区幸福密码,打造了和谐宜居的幸福家园。如今,历山社区已经成为了一个充满活力和温暖的社区,居民们在这里享受着和谐、安全、幸福的生活。
资源整合,赋能社区
多维拓展科普文化体系
文化在社区治理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以文化赋能社区建设,助力社区发展,历山社区以“炫‘历’多彩”科普文化品牌为引领,聚焦辖区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整合社区现有科普文化资源,优化资源共享,积极对接双报到单位、共建单位、社会组织等,将山东省京剧院、山东省地矿局物化探勘察院历史文化馆、地质展览馆、可恩口腔医院牙科博物馆、欧诺爱烘焙手作体验馆等多家机构的特色展馆作为居民科普打卡地,推动科普与公共服务设施有机融合,实现文化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携手为社区一老一小打造了一系列寓教于乐、精彩纷呈的科普文化课程,这些课程覆盖了科学探索、环保教育、健康养生、艺术创作等多个领域,旨在满足不同年龄层和兴趣偏好的居民需求。通过组织科普讲座、主题展览、亲子互动、睦邻市集等多样化的活动形式,社区为居民提供了丰富的学习和实践机会,让科普知识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深入人心。为了让居民群众更加便捷地享有优质科普文化服务,历山社区不仅提供了丰富的课程内容,还建立了完善的课后咨询、辅导和交流机制。
根据居民需求,社区不断培育壮大科普文化人才队伍,切实增强科普文化服务的凝聚力,发挥社区志愿者尤其是骨干志愿者的带动作用,吸纳社区退休老人、党员、科普文艺爱好者,组建了一支由50名社区志愿者组成的社区科普文化志愿服务队,鼓励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科普文化活动,推动居民社区志愿服务由任务式参与向自主式参与迈进,更好地繁荣活跃社区科普文化,为社区科普文化建设添砖加瓦。
历山社区通过文化赋能社区建设,不仅提升了居民的科学素养和文化修养,还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未来,社区将继续深化文化在治理中的作用,探索更多创新的文化服务模式,为居民创造更加和谐、美好的生活环境。
服务为民,润心启智
文化软实力成经济发展“硬核动能”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民生千条线,服务一根针。社区依托“方寸间心灵加油站”“科普大篷车”等活动平台,组建“专职科普宣传员+社工+网格”人才队伍5支,持续打造有新意、有看点、有温度的科普活动,推动全民科学文化素质提升。
目前,社区坚持“为民、便民、利民、惠民”的服务理念,围绕“提档惠民生”这条主线,用心用情编织兜牢民生服务网。在服务阵地转型提升上突出居民生活需求,增设20项便民设施,惠及居民超6000人。在服务内容提质增效上突出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举办10场就业指导活动,助力200名居民成功就业,推动社区经济稳步发展。
以“科学、实效、趣味、联动”为导向,按照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的原则,采用“多站点、小主题”的布局思路,全面建成功能互补、主题鲜明、贴合实际、共建共享的综合型公共科普文化体系,将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打造成科普文化社区,用“7彩”党建红、文艺橙、童趣黄、环保绿、万年青、事务蓝、非定义紫与天文、地理、人文、科学、儿童、百科、数理化等7项科普主题相互映衬。通过打造1个科普主题综合馆、7个科普小景观串联成一条科普线路,形成“1+7”科普硬件布局,不仅聚集了丰富多彩的科普教育资源,还提供了有广度、有深度、有温度的出彩科普文化。
东关街道将党建引领与文明传承、文化创新相融合,打造了具有本土特色的“追‘锋’同行文启东关”品牌。该品牌以党员教育为立足点,按照“线路有主题、点上有经验”的创建思路,打造具有本土特色的城市基层党建研学矩阵。目前开通了“红色铸魂”“先锋领航”“乐秀于民”3条专线,涵盖25个沉浸式教学点位。沿着“红色铸魂”路线,近距离学习筑牢“红色堡垒”、打造区域党建品牌的成功经验,学习党建“红引擎”点燃楼宇企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先进做法,学习融入基层治理、主动服务群众的破题思路。沿着“先锋领航”线路,近距离感受薪火赓续、笃信躬行的先锋力量,感受守正创新、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感受坚守初心、追光前行的榜样风采。沿着“乐秀于民”线路,近距离享受匠心独运的非遗民俗之乐,享受时尚新奇的文娱之乐,享受欢乐互动的文旅之乐。
建品牌,强载体,汇资源,优服务。未来,东关街道将秉承“党建引领、资源共享、同心共建、志愿赋能、融合发展”的理念,持续深化“追‘锋’同行文启东关”品牌,构建集“党建阵地共建、文化成果展示、志愿团队培育、经济项目牵手”等功能为一体的党建文化综合发展平台,打造新时代全民共享精神家园,让文化软实力成为助推东关发展“硬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