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土生金 农链成环
西沙村产业融合构筑商业新版图
春风拂过黄河岸,在槐荫区的西沙村(全称西沙王庄村),一座现代化农产品交易中心拔地而起,党建引领与产业兴旺同频共振;智慧农业与烟火气息交织共生。走进山东西沙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一幅产业兴的乡村振兴画卷徐徐展开。
◎文/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邓家钰
◎图/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于海童
筑牢乡村振兴“红色引擎”
“企业发展到哪里,党的建设就跟进到哪里。”西沙王庄村主要负责人的这句话,道出了村庄发展的核心密码。2023年深秋,一场开在村头的招商会成为村民热议的焦点。村“两委”班子成员带着赴淄博等地的调研成果,与党员代表、村民骨干围坐一堂,共同谋划山东西沙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的未来。
“我们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让党建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西沙王庄村党委委员介绍。村里创新实施“一核六联”基层治理模式,以党建联动、村居联治、活动联办、资源联用、服务联心、发展联推为抓手,将党组织触角延伸到市场管理、商户服务的每个环节。交易中心专门成立临时党支部,设置党员先锋岗,在招商运营、纠纷调解中发挥模范作用。
打造农产品交易“新标杆”
走进山东西沙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这里以水果交易为主体,集各类农产品交易、检验检测、冷链仓储、配送于一体。交易中心规划铺位500多个,经营户500多户,是目前济南市区规模大、功能全、辐射能力强、交通便利的现代化综合农产品交易中心。
交易中心功能齐全,市场中央大道和主干道使市场四通八达,市场内水果存储库房和冷冻库房等重要配套设施一应俱全,可供商户自行使用,停车位充足,可容纳几百辆车停放和交易。新型市场的投入使用,不仅满足了周边企业和市民的消费需求,繁荣区域经济,也标志着西沙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交易中心以科技赋能传统农业。记者在现场看到,交易中心在市场内部、市场周边主要通道、档口都安装了智慧监控系统,实时监控市场不文明行为,降低人工巡查成本。“通过建立物联网服务平台,基本实现全方位Wi-Fi覆盖、360度立体监控,管理人员利用管理中心电脑、手机等随时随地监管到整个市场的管理现状,出现问题及时整治。”交易中心相关负责人说道。
智慧化交易中心体现在方方面面,比如数据采集、物业管理、合同管理等方面,山东西沙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正在打造物联网服务平台大数据中心,在商户、采购商、进货商、市场方、消费者之间建立一种更为便捷高效的采买、管理、供货渠道,让各方都实实在在地体验到智慧化交易中心带来的方便。除此之外,还打造了智能停车系统,消费者、商户可以通过智能导航系统,一键寻车,解决市场停车难的问题。
线上平台更开辟了直播带货新模式。为丰富线上年货大集形式,山东西沙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借助互联网的手段,打造自己的线上平台,开始电商直播带货模式。
食品安全是交易中心的生命线。市场配备专业检测室,每日对入市农产品进行抽样检测,并建立商户信用档案。“现在买水果更放心了,扫码就能看到检测报告。”市民王女士边说边展示手机里的溯源信息。
构建乡村振兴“生态圈”
山东西沙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周边市场形成了“产业矩阵”。东侧的西沙大市场,600余户商户主营酒水、干果、休闲食品,辐射全国多省;北侧的西沙商业综合体正在建设中,未来将提供27万平方米的商业空间。三大市场联动,构建起“农产品交易+商业配套+仓储物流”的完整产业链。
“黄河大集”的引入,更为市场增添了文化底色。肉类、海鲜、干货、水果、年画春联、服装鞋帽应有尽有,除此以外,还引进了齐鲁名吃、民俗展演等项目,整体包装融入国潮元素,增添了浓浓的过年气息。
交易中心的建设,直接和间接带动就业,惠及周边多个村庄。村民李女士在交易中心找到分拣员的工作,“家门口就业,既能照顾老人孩子,又能挣钱补贴家用。”像李女士这样的村民,交易中心已吸纳过百人。
站在新的起点上,西沙村的乡村振兴故事远未完结。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打造研学基地、田园综合体。
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热土上,党建引领的红利持续释放,智慧农业的翅膀日益丰满,共同富裕的目标渐行渐近。西沙村,正用奋斗与汗水,书写着乡村振兴的壮美篇章。
◎文/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邓家钰
◎图/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于海童
筑牢乡村振兴“红色引擎”
“企业发展到哪里,党的建设就跟进到哪里。”西沙王庄村主要负责人的这句话,道出了村庄发展的核心密码。2023年深秋,一场开在村头的招商会成为村民热议的焦点。村“两委”班子成员带着赴淄博等地的调研成果,与党员代表、村民骨干围坐一堂,共同谋划山东西沙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的未来。
“我们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让党建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西沙王庄村党委委员介绍。村里创新实施“一核六联”基层治理模式,以党建联动、村居联治、活动联办、资源联用、服务联心、发展联推为抓手,将党组织触角延伸到市场管理、商户服务的每个环节。交易中心专门成立临时党支部,设置党员先锋岗,在招商运营、纠纷调解中发挥模范作用。
打造农产品交易“新标杆”
走进山东西沙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这里以水果交易为主体,集各类农产品交易、检验检测、冷链仓储、配送于一体。交易中心规划铺位500多个,经营户500多户,是目前济南市区规模大、功能全、辐射能力强、交通便利的现代化综合农产品交易中心。
交易中心功能齐全,市场中央大道和主干道使市场四通八达,市场内水果存储库房和冷冻库房等重要配套设施一应俱全,可供商户自行使用,停车位充足,可容纳几百辆车停放和交易。新型市场的投入使用,不仅满足了周边企业和市民的消费需求,繁荣区域经济,也标志着西沙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交易中心以科技赋能传统农业。记者在现场看到,交易中心在市场内部、市场周边主要通道、档口都安装了智慧监控系统,实时监控市场不文明行为,降低人工巡查成本。“通过建立物联网服务平台,基本实现全方位Wi-Fi覆盖、360度立体监控,管理人员利用管理中心电脑、手机等随时随地监管到整个市场的管理现状,出现问题及时整治。”交易中心相关负责人说道。
智慧化交易中心体现在方方面面,比如数据采集、物业管理、合同管理等方面,山东西沙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正在打造物联网服务平台大数据中心,在商户、采购商、进货商、市场方、消费者之间建立一种更为便捷高效的采买、管理、供货渠道,让各方都实实在在地体验到智慧化交易中心带来的方便。除此之外,还打造了智能停车系统,消费者、商户可以通过智能导航系统,一键寻车,解决市场停车难的问题。
线上平台更开辟了直播带货新模式。为丰富线上年货大集形式,山东西沙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借助互联网的手段,打造自己的线上平台,开始电商直播带货模式。
食品安全是交易中心的生命线。市场配备专业检测室,每日对入市农产品进行抽样检测,并建立商户信用档案。“现在买水果更放心了,扫码就能看到检测报告。”市民王女士边说边展示手机里的溯源信息。
构建乡村振兴“生态圈”
山东西沙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周边市场形成了“产业矩阵”。东侧的西沙大市场,600余户商户主营酒水、干果、休闲食品,辐射全国多省;北侧的西沙商业综合体正在建设中,未来将提供27万平方米的商业空间。三大市场联动,构建起“农产品交易+商业配套+仓储物流”的完整产业链。
“黄河大集”的引入,更为市场增添了文化底色。肉类、海鲜、干货、水果、年画春联、服装鞋帽应有尽有,除此以外,还引进了齐鲁名吃、民俗展演等项目,整体包装融入国潮元素,增添了浓浓的过年气息。
交易中心的建设,直接和间接带动就业,惠及周边多个村庄。村民李女士在交易中心找到分拣员的工作,“家门口就业,既能照顾老人孩子,又能挣钱补贴家用。”像李女士这样的村民,交易中心已吸纳过百人。
站在新的起点上,西沙村的乡村振兴故事远未完结。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打造研学基地、田园综合体。
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热土上,党建引领的红利持续释放,智慧农业的翅膀日益丰满,共同富裕的目标渐行渐近。西沙村,正用奋斗与汗水,书写着乡村振兴的壮美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