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深情认识一条河、一座城
◎文/鲍培华
人的一生中,会遇到很多条河流,很多座城市,但有的河流、城市,总会留在记忆的深处,在不经意间闪现在眼前。在我的生命里,就有这么一条河流,这么一座小城,这条古老的河流、清秀的小城,穿越、记录了我的人生岁月,留下了难忘的回忆和牵挂,这条河流就是穿过德州禹城古老的徒骇河。我与徒骇河相识的缘由,来自于姻缘,因为姻缘,我也了解认识了位于鲁西北平原这座历史悠久、大禹治水、清秀的禹城,也认识了一条穿城而过古老的河流——徒骇河。
我对禹城印象深刻的是关于大禹治水的历史传说。相传大禹治水十三载,有八年在禹城,还在禹城遗留下了禹息故城、具丘山、鬲津桥等许多遗迹。作为龙山文化发祥地之一的禹城,四千年前,大禹治水在这里留下了“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感人故事。根据史料记载:“禹疏九河,以徒众起,故云徒骇。”为纪念大禹治水的丰功伟绩,唐代天宝元年,将原名祝阿改名禹城,大禹治水是中国古代水利史上的一项丰功伟绩,它体现了中华民族顽强不屈的民族精神。
徒骇河是德州境内的三大河流之一,也是禹城市内最主要的河道,每一条河流的背后都蕴含着厚重的人文历史,古老的徒骇河也是,徒骇河河道的整修、开挖历史,也记录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开创美好生活的历史,古老的徒骇河穿小城而过,因为有徒骇河,这座城市的繁华和大自然相互融合,安放着人们的美好生活,记录下了城市岁月的变迁故事。
光阴似箭,时间都去哪了?记忆中的徒骇河已萦绕脑海三十多年了,每次我们一家回婆家禹城时,必然要经过一座北石桥跨过古老的徒骇河,每当经过北石桥跨过徒骇河时,我总是被这条大河所吸引。徒骇河,以其独特的魅力,见证着四季的更迭。记忆中,徒骇河的春天,两岸的柳树抽出嫩绿的新芽,微风拂过,柳丝轻摆。夏日时,徒骇河畔郁郁葱葱的树木,为河岸披上了一层翠绿的外衣。在秋风的吹拂下,泛起层层涟漪,倒映着岸边的多彩树木,宛如一幅美丽的水彩画,宁静而祥和,给人一种宁静致远的感觉。到了冬天,尽管寒风凛冽,徒骇河则展现出一种别样的静谧之美。而每次经过徒骇河时,我都会想,这条古老的徒骇河的源头究竟藏在哪里?
每次回婆家,婆婆总是滔滔不绝地讲着“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北石桥畔“小龙女”的故事。但记忆中的徒骇河有靓丽的一面也有灰暗的时刻。记得一次回婆家经过徒骇河上的北石桥时,徒骇河的河水不再那么清澈,而变得浑浊了,徒骇河周围大坝的生态环境也变差了。还有印象深刻的是,当时北石桥的铁链和混凝土桥栏破损后露出的钢筋已锈蚀斑斑,看到这一场景,不禁为来往的人们的安全而担忧,我的心情也变得有些沉重。
徒骇河,这条流淌在齐鲁大地上的古老河流,其源头究竟藏在哪里?探寻徒骇河的源头,也是我多年的愿望。今年3月,多年前探寻徒骇河源头的愿望终于实现了,我参加了山东省散文学会组织的沿线探寻徒骇河源头采风活动。从济南出发,我们怀着敬畏之心,去探寻那神秘的徒骇河源头及徒骇河沿途的历史文化遗迹。
我们首先来到聊城莘县黄河河务局古云管理段,参观高堤口闸,随后来到了徒骇河的发源地,聊城莘县古云乡文明寨村。站在广阔的徒骇河源头的沉沙大地上,我久久地凝视徒骇河下游的远方,心里涌入一股莫名的庄重感,我终于在今天目睹了徒骇河的源头,这神圣的感觉,如同是拜谒一位英明的圣贤。源头的水,经过这沉沙的层层过滤,仿佛是大自然最原始的馈赠,一路往下流淌,从这里的源头,自西南至东北,依次流经了莘县、南乐、阳谷、聊城、茌平、高唐、禹城、齐河、临邑、济阳、商河、惠民、滨州和沾化等14个县市区,最终在沾化区套儿河口汇入渤海。但根据史料记载,徒骇河最早的源头不在这里,但经过多年的改道变迁,如今,这聊城莘县古云乡文明寨村就是徒骇河的源头了。
站在古云乡文明寨村徒骇河的源头,看经过沉沙过滤过的徒骇河水汇集而成的古云水库,像镶嵌在天际之下的一弯月亮形状明镜。水面清澈见底,一座大桥横跨徒骇河。正值初春时节,沿着河岸漫步,微风拂过河面,激起层层涟漪,飞鸟划过,金色的阳光洒在河面上,波光粼粼,伴着河畔的迎春花,青葱的树木,交织成一幅优美的画卷,美不胜收。这一刻,仿佛时间已静止,所有的烦恼都随风而去,只留下这清澈的大河之水的宁静。站在徒骇河的源头,仿佛可以听到历史的回声,河水潺潺,也仿佛在诉说着那些古老的故事。
根据史料记载,关于徒骇河在禹城境内的治理历史,可追溯至1441年,那时河道刚开始开挖,到了1477年,河道首次得到了全面的治理,自1726年至1876年,禹城境内的徒骇河共经历了八次整修治理。新中国成立后,徒骇河禹城段,又经历了五次比较大的治理。时光荏苒,随着时代的变迁,这条大河也经历了多次治理与变迁,才呈现了今天的美好景象。
随后我们沿徒骇河巡线文化古迹。聊城莘县,这座历史悠久的古城,人杰地灵,文脉绵延,文化积淀深厚,从古代的贤相到近代的红色文化,从春秋战国到千年古塔的守护,无不呈现出历史文化底蕴的厚重。古老的传说、遗址、建筑物等为我们提供了探寻历史痕迹的线索,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了徒骇河岸边,古城莘县和徒骇河的沧桑变迁。
在莘县城南20华里、徒骇河东岸,有一个不大的村庄,名叫太子张庄,村旁就是春秋时期卫国太子?及其弟太子寿的合葬墓,被百姓称为“太子墓”的“张庄古墓”。春秋时期,同父异母的太子?和太子寿肝胆相照的义烈故事,至今仍在当地百姓中传颂着,人们为他们的真、善、仁、义的举动而感动和敬佩,此举被世世代代书著口传,永不停息。“张庄墓”是历史长河中的一个见证,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张庄墓”于2008年入选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于2022年入选莘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汇编《莘州拾遗》,于2013年10月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寻踪徒骇河,沿线我们来到历史悠久的江北水城聊城市,前往聊城市东昌府区的京杭大运河与徒骇河交汇处的“四河头”,这里的历史可追溯到很久以前,因为徒骇河、金线河、赵王河及京杭运河四条河流在此交汇,所以称名“四河头”。登古老而雄伟的光岳楼,极目远眺,领略千年古城与徒骇河相依偎的优美风景,古城的亭、台、楼、阁,错落有致,碑、牌、匾、联引人入胜。参观见证聊城清代商业繁荣缩影的山陕会馆,观赏留存的宝贵遗迹,感受千年古城聊城的大河畔,曾经的繁华和厚重历史。参观聊城东昌府区博物馆,感受远古的历史文化,夜晚华灯初上,遥望东昌湖、运河、徒骇河畔,灯火璀璨,一片繁华盛景,流水无语,这缓缓的运河、徒骇河,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历史的沧桑和时代的变化。
在广袤的大地上,古老的徒骇河在川流不息地静静流淌,它穿越了无数的村庄,滋养了沿线的农田和村庄,成为人们赖以生存的重要水源,它也孕育了齐鲁文化灿烂的文明,千百年来,留下了无数动人的诗篇和文化遗迹,默默地滋养着齐鲁土地。
然而,随着现代化的进程,大河源头的生态环境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气候变化、过度开发和污染,都在威胁着徒骇河,保护好徒骇河的源头,不仅是保护自然环境,更是保护人类的文化遗产,我们需要共同努力,让古老的徒骇河的源头永远清澈,让这条生命之河永远奔流不息,为人类造福。
徒骇河不仅是一条大自然中的河流,更是一个文化的标记,它见证了齐鲁大地的兴衰变迁,它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更是一条滋养人们的母亲河。探寻徒骇河的源头,仿佛是一次穿越时空的旅行,让人在自然风光中,感受历史文化的厚重和大自然的力量,也让人在自然与历史的交融中,心生敬畏,找到内心的平静与安宁。
从徒骇河的源头到下游,徒骇河沿途经过齐鲁大地上许多历史名城,徒骇河的流淌,仿佛是一条纽带,将这些城市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共同书写着齐鲁大地的辉煌篇章,最终在沾化区套儿河口汇入渤海,因本次“采风行”时间有限,沿徒骇河畔未寻的城市待下次继续探寻。
古老的徒骇河,永不停息静静地流淌,见证着岁月的流转和变迁,几千年来,一代又一代的禹城人听着大禹治水的故事长大,徒骇河,也见证了我生活的酸甜苦辣,在记忆的长河里,就像徒骇河的层层水波,流淌在我生命的岁月里。
如今,大禹治水的精神,依然激励着禹城人民不断地前行,在禹城市区的徒骇河沿岸,建起了国家湿地公园,成为了广大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一座鲁西北地区最大的人行双塔单孔悬索桥,横跨宽阔的徒骇河,贯通了两岸。徒骇河的治理,也加强了防洪排涝、调水灌溉、蓄水补源等功能,徒骇河的沿岸,已成为集休闲、旅游、生态保护、环境优化于一体的大河生态公园。徒骇河,巧妙地将城市的繁华与自然的宁静融为一体,徒骇河承载着一代代禹城人的梦想和希望,它是禹城人民心中的母亲河,徒骇河,已不再是古时令人畏惧的“骇人河”。
徒骇河,无论我走到哪里,在匆匆的岁月里,你就像一首古老的歌谣,缓缓流淌,悠扬婉转。你见证着时代的变迁,你不仅仅是一条河流,更是一种情感,一种记忆,一种让我挥之不去对远方亲人的牵挂。
一条河,一座城,承载着我难忘的回忆,徒骇河的清澈与宁静,禹城的清秀与淳朴,将永远镌刻在我生命的记忆里。
人的一生中,会遇到很多条河流,很多座城市,但有的河流、城市,总会留在记忆的深处,在不经意间闪现在眼前。在我的生命里,就有这么一条河流,这么一座小城,这条古老的河流、清秀的小城,穿越、记录了我的人生岁月,留下了难忘的回忆和牵挂,这条河流就是穿过德州禹城古老的徒骇河。我与徒骇河相识的缘由,来自于姻缘,因为姻缘,我也了解认识了位于鲁西北平原这座历史悠久、大禹治水、清秀的禹城,也认识了一条穿城而过古老的河流——徒骇河。
我对禹城印象深刻的是关于大禹治水的历史传说。相传大禹治水十三载,有八年在禹城,还在禹城遗留下了禹息故城、具丘山、鬲津桥等许多遗迹。作为龙山文化发祥地之一的禹城,四千年前,大禹治水在这里留下了“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感人故事。根据史料记载:“禹疏九河,以徒众起,故云徒骇。”为纪念大禹治水的丰功伟绩,唐代天宝元年,将原名祝阿改名禹城,大禹治水是中国古代水利史上的一项丰功伟绩,它体现了中华民族顽强不屈的民族精神。
徒骇河是德州境内的三大河流之一,也是禹城市内最主要的河道,每一条河流的背后都蕴含着厚重的人文历史,古老的徒骇河也是,徒骇河河道的整修、开挖历史,也记录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开创美好生活的历史,古老的徒骇河穿小城而过,因为有徒骇河,这座城市的繁华和大自然相互融合,安放着人们的美好生活,记录下了城市岁月的变迁故事。
光阴似箭,时间都去哪了?记忆中的徒骇河已萦绕脑海三十多年了,每次我们一家回婆家禹城时,必然要经过一座北石桥跨过古老的徒骇河,每当经过北石桥跨过徒骇河时,我总是被这条大河所吸引。徒骇河,以其独特的魅力,见证着四季的更迭。记忆中,徒骇河的春天,两岸的柳树抽出嫩绿的新芽,微风拂过,柳丝轻摆。夏日时,徒骇河畔郁郁葱葱的树木,为河岸披上了一层翠绿的外衣。在秋风的吹拂下,泛起层层涟漪,倒映着岸边的多彩树木,宛如一幅美丽的水彩画,宁静而祥和,给人一种宁静致远的感觉。到了冬天,尽管寒风凛冽,徒骇河则展现出一种别样的静谧之美。而每次经过徒骇河时,我都会想,这条古老的徒骇河的源头究竟藏在哪里?
每次回婆家,婆婆总是滔滔不绝地讲着“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北石桥畔“小龙女”的故事。但记忆中的徒骇河有靓丽的一面也有灰暗的时刻。记得一次回婆家经过徒骇河上的北石桥时,徒骇河的河水不再那么清澈,而变得浑浊了,徒骇河周围大坝的生态环境也变差了。还有印象深刻的是,当时北石桥的铁链和混凝土桥栏破损后露出的钢筋已锈蚀斑斑,看到这一场景,不禁为来往的人们的安全而担忧,我的心情也变得有些沉重。
徒骇河,这条流淌在齐鲁大地上的古老河流,其源头究竟藏在哪里?探寻徒骇河的源头,也是我多年的愿望。今年3月,多年前探寻徒骇河源头的愿望终于实现了,我参加了山东省散文学会组织的沿线探寻徒骇河源头采风活动。从济南出发,我们怀着敬畏之心,去探寻那神秘的徒骇河源头及徒骇河沿途的历史文化遗迹。
我们首先来到聊城莘县黄河河务局古云管理段,参观高堤口闸,随后来到了徒骇河的发源地,聊城莘县古云乡文明寨村。站在广阔的徒骇河源头的沉沙大地上,我久久地凝视徒骇河下游的远方,心里涌入一股莫名的庄重感,我终于在今天目睹了徒骇河的源头,这神圣的感觉,如同是拜谒一位英明的圣贤。源头的水,经过这沉沙的层层过滤,仿佛是大自然最原始的馈赠,一路往下流淌,从这里的源头,自西南至东北,依次流经了莘县、南乐、阳谷、聊城、茌平、高唐、禹城、齐河、临邑、济阳、商河、惠民、滨州和沾化等14个县市区,最终在沾化区套儿河口汇入渤海。但根据史料记载,徒骇河最早的源头不在这里,但经过多年的改道变迁,如今,这聊城莘县古云乡文明寨村就是徒骇河的源头了。
站在古云乡文明寨村徒骇河的源头,看经过沉沙过滤过的徒骇河水汇集而成的古云水库,像镶嵌在天际之下的一弯月亮形状明镜。水面清澈见底,一座大桥横跨徒骇河。正值初春时节,沿着河岸漫步,微风拂过河面,激起层层涟漪,飞鸟划过,金色的阳光洒在河面上,波光粼粼,伴着河畔的迎春花,青葱的树木,交织成一幅优美的画卷,美不胜收。这一刻,仿佛时间已静止,所有的烦恼都随风而去,只留下这清澈的大河之水的宁静。站在徒骇河的源头,仿佛可以听到历史的回声,河水潺潺,也仿佛在诉说着那些古老的故事。
根据史料记载,关于徒骇河在禹城境内的治理历史,可追溯至1441年,那时河道刚开始开挖,到了1477年,河道首次得到了全面的治理,自1726年至1876年,禹城境内的徒骇河共经历了八次整修治理。新中国成立后,徒骇河禹城段,又经历了五次比较大的治理。时光荏苒,随着时代的变迁,这条大河也经历了多次治理与变迁,才呈现了今天的美好景象。
随后我们沿徒骇河巡线文化古迹。聊城莘县,这座历史悠久的古城,人杰地灵,文脉绵延,文化积淀深厚,从古代的贤相到近代的红色文化,从春秋战国到千年古塔的守护,无不呈现出历史文化底蕴的厚重。古老的传说、遗址、建筑物等为我们提供了探寻历史痕迹的线索,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了徒骇河岸边,古城莘县和徒骇河的沧桑变迁。
在莘县城南20华里、徒骇河东岸,有一个不大的村庄,名叫太子张庄,村旁就是春秋时期卫国太子?及其弟太子寿的合葬墓,被百姓称为“太子墓”的“张庄古墓”。春秋时期,同父异母的太子?和太子寿肝胆相照的义烈故事,至今仍在当地百姓中传颂着,人们为他们的真、善、仁、义的举动而感动和敬佩,此举被世世代代书著口传,永不停息。“张庄墓”是历史长河中的一个见证,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张庄墓”于2008年入选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于2022年入选莘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汇编《莘州拾遗》,于2013年10月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寻踪徒骇河,沿线我们来到历史悠久的江北水城聊城市,前往聊城市东昌府区的京杭大运河与徒骇河交汇处的“四河头”,这里的历史可追溯到很久以前,因为徒骇河、金线河、赵王河及京杭运河四条河流在此交汇,所以称名“四河头”。登古老而雄伟的光岳楼,极目远眺,领略千年古城与徒骇河相依偎的优美风景,古城的亭、台、楼、阁,错落有致,碑、牌、匾、联引人入胜。参观见证聊城清代商业繁荣缩影的山陕会馆,观赏留存的宝贵遗迹,感受千年古城聊城的大河畔,曾经的繁华和厚重历史。参观聊城东昌府区博物馆,感受远古的历史文化,夜晚华灯初上,遥望东昌湖、运河、徒骇河畔,灯火璀璨,一片繁华盛景,流水无语,这缓缓的运河、徒骇河,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历史的沧桑和时代的变化。
在广袤的大地上,古老的徒骇河在川流不息地静静流淌,它穿越了无数的村庄,滋养了沿线的农田和村庄,成为人们赖以生存的重要水源,它也孕育了齐鲁文化灿烂的文明,千百年来,留下了无数动人的诗篇和文化遗迹,默默地滋养着齐鲁土地。
然而,随着现代化的进程,大河源头的生态环境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气候变化、过度开发和污染,都在威胁着徒骇河,保护好徒骇河的源头,不仅是保护自然环境,更是保护人类的文化遗产,我们需要共同努力,让古老的徒骇河的源头永远清澈,让这条生命之河永远奔流不息,为人类造福。
徒骇河不仅是一条大自然中的河流,更是一个文化的标记,它见证了齐鲁大地的兴衰变迁,它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更是一条滋养人们的母亲河。探寻徒骇河的源头,仿佛是一次穿越时空的旅行,让人在自然风光中,感受历史文化的厚重和大自然的力量,也让人在自然与历史的交融中,心生敬畏,找到内心的平静与安宁。
从徒骇河的源头到下游,徒骇河沿途经过齐鲁大地上许多历史名城,徒骇河的流淌,仿佛是一条纽带,将这些城市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共同书写着齐鲁大地的辉煌篇章,最终在沾化区套儿河口汇入渤海,因本次“采风行”时间有限,沿徒骇河畔未寻的城市待下次继续探寻。
古老的徒骇河,永不停息静静地流淌,见证着岁月的流转和变迁,几千年来,一代又一代的禹城人听着大禹治水的故事长大,徒骇河,也见证了我生活的酸甜苦辣,在记忆的长河里,就像徒骇河的层层水波,流淌在我生命的岁月里。
如今,大禹治水的精神,依然激励着禹城人民不断地前行,在禹城市区的徒骇河沿岸,建起了国家湿地公园,成为了广大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一座鲁西北地区最大的人行双塔单孔悬索桥,横跨宽阔的徒骇河,贯通了两岸。徒骇河的治理,也加强了防洪排涝、调水灌溉、蓄水补源等功能,徒骇河的沿岸,已成为集休闲、旅游、生态保护、环境优化于一体的大河生态公园。徒骇河,巧妙地将城市的繁华与自然的宁静融为一体,徒骇河承载着一代代禹城人的梦想和希望,它是禹城人民心中的母亲河,徒骇河,已不再是古时令人畏惧的“骇人河”。
徒骇河,无论我走到哪里,在匆匆的岁月里,你就像一首古老的歌谣,缓缓流淌,悠扬婉转。你见证着时代的变迁,你不仅仅是一条河流,更是一种情感,一种记忆,一种让我挥之不去对远方亲人的牵挂。
一条河,一座城,承载着我难忘的回忆,徒骇河的清澈与宁静,禹城的清秀与淳朴,将永远镌刻在我生命的记忆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