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本报 收藏报纸 报纸头版

内容导航 版面导航

获得 Adobe Flash Player

奔跑在黄河岸边的生态长廊

槐荫区吴家堡高质量发展的新密码

        春风拂绿黄河岸,稻香花海待客来。当2025槐荫黄河生态半程马拉松的枪声在玉清湖畔响起,3000名跑友沿着蜿蜒的赛道,与吴家堡街道的生态之美撞个满怀。作为赛事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吴家堡街道正在书写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精彩答卷。
  
  ◎文/图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邓家钰

  奔跑在生态廊道

  黄河赋予的生态底色,在吴家堡展现得淋漓尽致。作为槐荫区黄河段最长的街道,吴家堡坐拥10.1公里黄金河岸线,形成了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
  
  赛石玫瑰园,这座四季花开的3A级景区,是欢乐跑的终点,也是吴家堡生态经济的缩影。300多个品种的玫瑰争奇斗艳,花香四溢,跑者们在此深呼吸,仿佛置身童话世界。而这只是吴家堡生态产业链的一环,从“齐鲁样板”示范片区的7.8平方公里田园综合体,到“稻香花海”的农文旅融合项目,吴家堡正用绿色经济撬动乡村振兴。
  
  在席庄村,金黄的油菜花海与青砖黛瓦的民居相映成趣,这个曾经的普通村庄,如今已是济南市的“和美乡村”。街道通过“六心九品十三香”党建品牌引领,形成了“党建引领、产业联动、生态宜居”的乡村振兴新格局。

  “我们的‘十三香韵’农产品,不仅‘香’在品质,更‘香’在产业融合。”街道农业负责人介绍,吴家堡黄河大米、七里香大樱桃等特色农产品,通过“旅游经济、研学经济”等模式快速发展。这种“一产‘接二连三’”的发展路径,让沿黄各村村民的钱袋子越来越鼓。

  奔跑在产业高地
  
  “七园一中心”的产业矩阵,是吴家堡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在德迈国际信息产业园,35万平方米的园区内,工业打印、3D打印、医疗仪器设备等高端制造业与侨商总部经济深度融合。三期建设中的“北方华侨国际中心”,正抢抓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机遇,吸引侨商企业集聚,打造特色楼宇经济。

  “我们不仅要让园区成为产业高地,更要成为创新创业的‘强磁场’。”园区负责人表示,通过“以商招商、以亲招商”模式,德迈产业园已吸引200余家企业入驻,形成完整的产业链生态。与此同时,宽禁带半导体产业园聚焦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研发正加速推进;中交创芯智谷打造半导体智能制造基地,其标准化厂房已吸引多家企业签约入驻。均和云谷·济南汇智港作为产学研高地,已引入20余家优质企业。四大智造园区形成“基础研究—成果转化—智能制造”全链条,为济南智能制造产业注入“硬科技”支撑。
  
  医疗产业方面,精准医学产业园以国家人类遗传资源创新中心为核心,构建干细胞与再生医学产业集群;海凭医疗装备产业园打造高端医疗装备智造基地,其M0新型产业用地模式成为全市示范;医疗健康科技创新产业园聚焦智慧医疗研发,配套人才公寓与商业综合体,构建“研发—制造—服务”生态闭环。
  
  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北方)的机房内,服务器指示灯如星辰闪烁。这座19.4万平方米的“数据堡垒”,已接入京津冀、长三角等区域的医疗数据,中国家庭医生平台、上海交大AI实验室等项目在此扎根。

  “吴家堡街道的产业发展,既有‘顶天立地’的大项目,也有‘铺天盖地’的中小企业。”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搁置争议、项目先行”机制,一批重点项目稳步推进,招商引资、服务业指标位居全区前列。这种产城融合的发展模式,不仅为经济增长注入强劲动力,更为辖区居民提供了家门口的就业机会。

  奔跑在幸福前沿

  奔跑在吴家堡的赛道上,除了美景,还有一份独特的“安全感”。这份安全感,源自街道在社会治理领域的创新实践。

  “街巷长制”的推行,让党员干部成为街巷“颜值”的守护者。每一条街道、每一处角落,都有了责任人,人居环境整治从“突击战”变为“持久战”。而“吾家”就业驿站、便民服务大厅等平台的搭建,则让民生服务更加贴心。
  
  党建引领的“红色引擎”,是吴家堡发展的不竭动力。从“六心九品十三香”党建品牌,到“133党员教育模式”,吴家堡街道坚持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以思想破冰引领行动突围。选派党建专员指导“两新”组织,让党建成为企业发展的“红色动能”。
  
  既有智能制造的“硬核”力量,也有生态宜人的“诗意”远方,更有基层治理的“温暖”底色。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下,吴家堡街道正以奔跑的姿态,书写着产城融合、乡村振兴、治理创新的“时代答卷”。未来,随着更多项目落地、更多政策落地,吴家堡街道的“最美赛道”必将愈发宽广,愈发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