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区开车需谨慎
客车被“卡”谁之责?

济南市市中区人民法院兴隆法庭副庭长宫淑英

2015年7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第十四条规定:每年4月15日为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2025年4月15日是第十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今年的主题是:全民国家安全教育,走深走实十周年。近年来,随着园区管理日趋规范,游客和车辆在园区内的活动也愈发频繁。然而,不恰当的驾驶行为不仅可能给司机自身带来损失,还可能对园区设施和其他游客的安全造成威胁。近日,一起发生在园区的交通事故再次敲响了警钟,提醒大家园区内开车需谨慎,正确处理问题至关重要。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王晓迪 通讯员 李德营
桥洞高度不足 车辆通行受阻
2023年的一天,山东某客运公司的司机驾驶该公司的大型普通客车载着客人去山东某园区参观,在园区内的道路上自西向东行驶,在通过园区内的桥梁时,因桥洞高度不够,车辆被卡住,导致车辆受损。案涉车辆通过桥洞时,该桥洞东西两侧上方悬挂了宣传展板,宣传展板的下边沿与桥洞的上顶边对齐,案涉车辆在自西向东通过桥洞时,造成桥洞东侧的宣传展板底部边沿破损。
案涉车辆通过桥洞时,该桥洞上方悬挂限高5米的标示牌。园区认可该桥洞实际高度没有5米,桥西高度为4.233米,桥东高度为3.894米。园区称该桥洞在最早建设时限高为5米,但时间较久,工作人员更迭,现未能确认具体悬挂时间。
双方争执不下 这事儿到底谁侵权?
山东某客运公司以山东某园区未尽到管理职责给其造成损失,构成侵权行为为由向济南市市中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客运公司请求判令园区赔偿车辆维修费19116元、营运损失10395元。客运公司主张,案涉桥梁的实际高度远低于客运车辆的高度,园区作为桥梁的管理者,其悬挂的限高5米的道路标识牌与桥梁实际高度严重不符是造成本次事故的主要原因,且客运司机在通行时园区的工作人员也未阻拦,司机出于对被告悬挂的限高5米标识牌的信任,才开车通过该桥梁导致事故发生,园区应当对本次事故造成的损失承担全部责任。
园区对此不予认可,向市中区法院提出反诉请求,请求判令客运公司赔偿桥梁维修费、宣传展板维修费共计6506.47元。园区认为本次事故发生系客运司机未按规定停放车辆造成。客运司机驾驶车辆进入园区后,未按照园区指示牌标志及工作人员的要求将车辆停入园区专门设立的停车区,不听从工作人员的劝阻执意闯入园区办公区域内,导致车辆与桥梁、宣传展板发生剐蹭,园区对此进行了维修。因客运司机的行为给园区造成了损失,客运公司应该自行承担损失并向园区承担赔偿责任。
标示牌产生误导 园区承担主要责任
法院认为,本案争议的焦点问题是责任承担问题。涉案桥洞上方悬挂限高5米的标示牌,对司机判断能否安全通过桥洞产生了误导作用,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因此园区应承担本次事故的主要责任;发生该次事故的地点系园区内,车辆行驶速度较慢,该车辆自西向东接近桥洞时,车辆的高度与桥洞相差无几,司机应能够明显感知到桥洞的实际高度,但其未尽到谨慎驾驶的义务,是导致本次事故发生的次要原因,应承担本次事故的次要责任。其中责任比例法院酌定为60%和40%。
判决后,双方当事人均未上诉,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本案承办法官宫淑英表示,在这起园区内交通事故的案例中,不仅涉及到了司机个人的驾驶责任,还触及到了园区管理者在公共安全管理方面的法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司机在驾驶过程中应严格遵守交通规则,对道路状况保持高度警觉,特别是在有限高要求的区域,更应谨慎驾驶,避免因疏忽大意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同时,法官强调,园区管理者作为公共场所的管理者,有责任确保园区内的交通设施完善、标识清晰,并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根据民法典相关规定,如果因园区管理者未尽到合理的管理义务,导致他人损害的,园区管理者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在此案中,法院将综合考虑司机的驾驶行为、园区管理者的管理措施以及事故发生的具体情况,来判定各方的责任比例。承办法官在此提醒广大司机和园区管理者,要时刻牢记安全第一的原则,共同维护园区内的交通安全和秩序。通过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和宣传,提高各方的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共同营造一个安全、和谐的园区环境。园区作为公共场所,其安全有序的运行离不开每一位司机和园区管理者的共同努力。通过加强交通管理、完善应急预案等措施,可以有效预防类似事故的发生。同时,面对问题时应保持冷静和理性,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身权益。让我们携手共筑安全、有序的园区环境。
【相关链接】
吸取教训 严格守规
(一)对司机的要求
(1)严格遵守交通规则:司机在进入园区前,应详细了解园区的交通规则和停车要求,确保行驶安全。
(2)仔细观察路况:在行驶过程中,司机应时刻保持警惕,仔细观察路况和限高标识,避免盲目驾驶。
(3)听从工作人员指挥:如遇到园区工作人员指引或劝阻,司机应积极配合,确保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二)对园区管理者的要求
(1)完善交通标识:园区管理者应确保交通标识清晰、准确,特别是限高标识,应定期检查和更新,避免误导司机。
(2)加强巡查力度:增加园区内的巡查人员,及时发现并制止不当驾驶行为,保障园区秩序和安全。
(3)完善应急预案: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以便在发生事故时能够迅速响应,减少损失。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王晓迪 通讯员 李德营
桥洞高度不足 车辆通行受阻
2023年的一天,山东某客运公司的司机驾驶该公司的大型普通客车载着客人去山东某园区参观,在园区内的道路上自西向东行驶,在通过园区内的桥梁时,因桥洞高度不够,车辆被卡住,导致车辆受损。案涉车辆通过桥洞时,该桥洞东西两侧上方悬挂了宣传展板,宣传展板的下边沿与桥洞的上顶边对齐,案涉车辆在自西向东通过桥洞时,造成桥洞东侧的宣传展板底部边沿破损。
案涉车辆通过桥洞时,该桥洞上方悬挂限高5米的标示牌。园区认可该桥洞实际高度没有5米,桥西高度为4.233米,桥东高度为3.894米。园区称该桥洞在最早建设时限高为5米,但时间较久,工作人员更迭,现未能确认具体悬挂时间。
双方争执不下 这事儿到底谁侵权?
山东某客运公司以山东某园区未尽到管理职责给其造成损失,构成侵权行为为由向济南市市中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客运公司请求判令园区赔偿车辆维修费19116元、营运损失10395元。客运公司主张,案涉桥梁的实际高度远低于客运车辆的高度,园区作为桥梁的管理者,其悬挂的限高5米的道路标识牌与桥梁实际高度严重不符是造成本次事故的主要原因,且客运司机在通行时园区的工作人员也未阻拦,司机出于对被告悬挂的限高5米标识牌的信任,才开车通过该桥梁导致事故发生,园区应当对本次事故造成的损失承担全部责任。
园区对此不予认可,向市中区法院提出反诉请求,请求判令客运公司赔偿桥梁维修费、宣传展板维修费共计6506.47元。园区认为本次事故发生系客运司机未按规定停放车辆造成。客运司机驾驶车辆进入园区后,未按照园区指示牌标志及工作人员的要求将车辆停入园区专门设立的停车区,不听从工作人员的劝阻执意闯入园区办公区域内,导致车辆与桥梁、宣传展板发生剐蹭,园区对此进行了维修。因客运司机的行为给园区造成了损失,客运公司应该自行承担损失并向园区承担赔偿责任。
标示牌产生误导 园区承担主要责任
法院认为,本案争议的焦点问题是责任承担问题。涉案桥洞上方悬挂限高5米的标示牌,对司机判断能否安全通过桥洞产生了误导作用,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因此园区应承担本次事故的主要责任;发生该次事故的地点系园区内,车辆行驶速度较慢,该车辆自西向东接近桥洞时,车辆的高度与桥洞相差无几,司机应能够明显感知到桥洞的实际高度,但其未尽到谨慎驾驶的义务,是导致本次事故发生的次要原因,应承担本次事故的次要责任。其中责任比例法院酌定为60%和40%。
判决后,双方当事人均未上诉,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本案承办法官宫淑英表示,在这起园区内交通事故的案例中,不仅涉及到了司机个人的驾驶责任,还触及到了园区管理者在公共安全管理方面的法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司机在驾驶过程中应严格遵守交通规则,对道路状况保持高度警觉,特别是在有限高要求的区域,更应谨慎驾驶,避免因疏忽大意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同时,法官强调,园区管理者作为公共场所的管理者,有责任确保园区内的交通设施完善、标识清晰,并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根据民法典相关规定,如果因园区管理者未尽到合理的管理义务,导致他人损害的,园区管理者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在此案中,法院将综合考虑司机的驾驶行为、园区管理者的管理措施以及事故发生的具体情况,来判定各方的责任比例。承办法官在此提醒广大司机和园区管理者,要时刻牢记安全第一的原则,共同维护园区内的交通安全和秩序。通过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和宣传,提高各方的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共同营造一个安全、和谐的园区环境。园区作为公共场所,其安全有序的运行离不开每一位司机和园区管理者的共同努力。通过加强交通管理、完善应急预案等措施,可以有效预防类似事故的发生。同时,面对问题时应保持冷静和理性,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身权益。让我们携手共筑安全、有序的园区环境。
【相关链接】
吸取教训 严格守规
(一)对司机的要求
(1)严格遵守交通规则:司机在进入园区前,应详细了解园区的交通规则和停车要求,确保行驶安全。
(2)仔细观察路况:在行驶过程中,司机应时刻保持警惕,仔细观察路况和限高标识,避免盲目驾驶。
(3)听从工作人员指挥:如遇到园区工作人员指引或劝阻,司机应积极配合,确保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二)对园区管理者的要求
(1)完善交通标识:园区管理者应确保交通标识清晰、准确,特别是限高标识,应定期检查和更新,避免误导司机。
(2)加强巡查力度:增加园区内的巡查人员,及时发现并制止不当驾驶行为,保障园区秩序和安全。
(3)完善应急预案: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以便在发生事故时能够迅速响应,减少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