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本报 收藏报纸 报纸头版

内容导航 版面导航

获得 Adobe Flash Player

自贸试验区济南片区去年外资外贸双突破

力争今年贸易额不少于300亿元

        4月10日上午,济南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围绕济南市推动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关情况进行介绍。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从会上获悉,今年自贸试验区济南片区将大力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实现制度型开放水平、系统性改革成效、开放型经济质量全面提升,力争年度新招引企业不少于30家,贸易额不少于300亿元,助力新孵化科技型企业不少于50家,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120亿元。
  
  ◎本组撰文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王颂博 张柯

  去年进出口总额占济南全市四成

  “2024年,自贸试验区济南片区按照‘项目深化年’的安排部署,全年新设企业1.5万家,占全市18.6%;实际使用外资5.8亿美元,占全市37%;进出口总额950亿元,占全市42%。”中国(山东)自贸试验区济南片区党工委副书记张喆说。
  
  据悉,去年,山东自贸试验区济南片区建设全省首个跨境数字服务平台、“易鲁通”国际贸易产业综合服务平台等载体平台,助力企业拓展国际业务。打造国家文化出口和国家文化贸易“双基地”,带领沿黄九省区500多个文化品牌走向国际市场,讲好黄河故事。
  
  全省首创医疗设备跨境融资租赁模式,助力国产医疗设备出口“一带一路”国家。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导入电竞动漫、数字藏品等新兴业态,首批吸引12家企业签约入驻。
  
  用好114项省级权力事项,创新境外投资“一窗通办”,实现商务、发改境外投资业务并联办理,全年服务50余家企业对外投资1.56亿美元。全省率先实施外籍高层次人才制度型开放政策,开通外籍人才长期居留绿色通道。推动中央法务区建设,建设运营省内首家鲁港澳三地联营律师事务所,与40余个国家、110个国际城市建设“全球一小时法律服务生态圈”。

  计划年度新招引企业不少于30家

  张喆表示,今年,自贸试验区济南片区将大力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实现制度型开放水平、系统性改革成效、开放型经济质量全面提升。
  
  实现打造制度型开放示范区“一个目标”。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制定落实试点任务清单,形成90项以上制度创新成果,其中省级制度创新成果10项以上。推动大宗贸易、离岸贸易等国际贸易发展,建设山东能源国际贸易产业园,年度新招引企业不少于30家,贸易额不少于300亿元。
  
  推动创新和产业“双轮驱动”。高标准推进细胞与基因治疗产业促进平台建设,举办细胞基因治疗技术与AI赋能交流大会,打造区域生物医药产业高地。提升国家文化出口和对外文化贸易“双基地”运营水平,培育数字文化、游戏产业等新兴业态,打造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区。用好山东科技大市场等高能级创新平台,助力新孵化科技型企业不少于50家,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120亿元。
  
  争取试点任务“三大突破”。落地实施易货贸易试点。允许符合条件的外资企业开展电影后期制作服务。开展细胞治疗生物医学前沿技术服务试点。开展化妆品个性化服务试点。推动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业务试点落地,提升跨国企业跨境收付便利度。
  
  实现自贸赋能“四个提升”。加快发展保税研发设计、保税维修产业,探索发展融资租赁等特色产业。实施“标准+”工程,加快推动“碳关税”等标准化建设,发挥绿色发展基金作用,招引绿色低碳产业实体项目。突出“开放自贸+青年友好+产城融合+科创赋能”功能定位,对章锦片区实施城市更新,打造具有自贸特色的产文商旅融合区。对接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海峡两岸新旧动能转换产业合作区、济南国际医学中心等功能区,建立联动创新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