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本报 收藏报纸 报纸头版

内容导航 版面导航

获得 Adobe Flash Player

瓮城

——济南古城的岁月与风华
《济南古城·概览篇》编著:耿仝出版社:济南出版社
点击查看原图
        府城的四座正门中,除北门外,其余三处城门处各建瓮城(亦称“月城”)突出于外。瓮城,顾名思义,一旦敌人进入此处,就会遭到四面围攻,犹如瓮中之鳖。为了避免城门不致直接暴露在敌人的攻击下,在城门外侧添筑城墙一道,形成一区面积不大的防御性附郭,这就是所谓的瓮城。瓮城的形状都接近矩形,长度70~80米,宽度50米左右。瓮城上又各有一道子门,东瓮城和南瓮城各开两个侧门,名“放军门”。清时,瓮城均改为单门。
  
  府城的四座城门及瓮城子门上均建有高大的城楼,东门、西门、南门、北门之上建有四座敌楼,东门、西门、南门瓮城子门上建有三座箭楼。城楼与箭楼作为指挥、管理城防之所,统称“官厅”,巍峨轩敞,屹然大观。明初城楼、箭楼的建造时间、建筑样式已无从可考。据明嘉靖《山东通志》记载,其屋顶为重檐顶,楼高两层。又据崇祯《历城县志》记载:“官厅,门各二座,惟北门一座,皆四楹。”明代城墙上还曾建有炮楼,崇祯年间,四门各有1座炮楼,北城墙上多建有2座炮楼,共6座。
  
  城墙四角各建有一座角楼,总计4座,功能与城楼相仿。据明嘉靖《山东通志》的记载,各角楼的始建年代不晚于成化年间。东北、西北、西南角楼的形制相近,唯独东南角楼因城墙所筑的位置有曲折,故形制有所变化。城墙东南角处的城楼名三角楼,后名魁星楼,结构奇巧独特。此外,在南门迤西、西门迤北、东门迤南、东门迤北处的城墙上,还建有四座瞭望楼,以南门迤西处的观风楼最为壮观。
  
  明代济南城墙上的各类城楼的数量,据明代《历乘》记载,各类城楼共11座,除去三个带瓮城的城门上6座、水门上1座,其余四面城墙各有1座。而崇祯《历城县志》记载,各类城楼“凡十四座”,这是崇祯年间出于战备需要,于东、西、南面城墙上各增筑一座城楼而来。所以,济南城墙上的各类城楼最多时共有14座。
  
  城墙上的各类城楼,南楼可远眺群山,独踞一方之胜,故城楼上的匾额曰“永安”;东楼可遥观日出,俯瞰三齐,故城楼上的匾额曰“镇海”;西楼紧邻泺水及五龙潭诸泉,群波环萦,民廛错列,因西南角楼中贮炮,故匾额曰“先声如雷”,又后曰“拱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