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本报 收藏报纸 报纸头版

内容导航 版面导航

获得 Adobe Flash Player

济南将建60处泉水直饮工程,百万人受益

        3月20日,济南市政府新闻办召开“聚力项目提升开创强省会建设新局面”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12场,围绕济南市水资源管理、水安全保障等情况进行介绍。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获悉,济南计划利用三年时间,将全市尚未实施改造的居民住宅二次供水设施和用户水表进行改造。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王颂博 张柯

  明年主城区再生水利用率提升至55%

  “济南将加快太平水库、马头山水库等水源工程建设,大力推进田山灌区与济平干渠连通工程扩建项目。”发布会上,济南市水务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学军向大家介绍济南市水务系统今年的工作计划。针对太平水库项目,该项目是济南市水资源优化配置的重大战略举措,水库为大(2)型水库,库容1.18亿立方米,日供水能力为80万立方米。目前,库区主体工程已经启动,计划今年6月底全部完成专项设施迁建工作,全面开展围坝填筑工作,预计2026年5月底围坝填筑至设计坝顶高程,2026年底主体工程基本完工,2027年开展蓄水工作。
  
  去年年底,济南市政府出台《济南市节约用水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旨在高标准贯彻落实黄河重大战略和“四水四定”原则,共涉及6个方面19项重点任务。其中,在工程建设方面,该行动方案计划到2026年,济南主城区再生水利用率提升至55%,再生水利用能力达3.1亿立方米/年,真正发挥再生水“第二水源”效用。

  三年内完成65万户居民水表改造
  
  “居民住宅小区供水一直是供水安全最薄弱的环节,特别是一些老旧小区,供水设施年久失修,水压不足等问题时有发生。”发布会上,济南市水务局一级调研员刘明翠介绍。
  
  截至2024年底,济南中心城区约180万户居民用水进行一户一表改造,1261处居民住宅二次供水设施改造后移交供水企业实施专业化管理,实现居民生活用水无感化服务。“目前全市范围尚有467处居民住宅二次供水设施和约65万户居民水表未实施改造。”刘明翠说。
  
  为解决该部分居民用水难题,济南市政府借助国家“两重两新”利好政策,计划自2025年起,利用三年时间,将尚未实施改造的居民住宅二次供水设施和用户水表全部改造。

  年内完成34处名泉景观提升

  王学军介绍,今年,济南还将进一步筑牢水安全韧性屏障、提高水环境治理质量、提升水生态建设水平以及促进水经济繁荣发展。其中,在筑牢水安全韧性屏障方面,完成71座病险塘坝保安全加固工程,实施长清区北大沙河等8条(段)中小河流防洪治理,夯实防洪减灾工程基础。大力开展城市内涝治理,全面完成14座山体拦蓄、36条(段)河道治理工程,新建排水管线69.4公里,清淤检测管网860公里。
  
  提高水环境治理质量方面,完成6座城市污水处理厂新建和提标改造,建成水质净化四厂至医学中心厂等连通工程,60%污水处理厂出水稳定达到准Ⅳ类排放标准。继续保持黑臭水体“动态清零”。新增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村169个,治理村占比达83%。
  
  提升水生态建设水平方面,开展“万村千河”行动,年内选取4条河流进行打造。建设小清河济南段生态廊道,打造7条高质量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0平方公里。
  
  彰显水文化深厚底蕴方面,完成2处泉水重点渗漏带生态修复及34处名泉景观提升,开工建设60处市民泉水直饮工程,覆盖人口达到100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