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数字引领,加强平台建设
省属企业以科创铸就发展新动能
三月中旬,省属企业科技创新大会上,强调科技创新已成为省属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量和核心驱动力。在科技创新领域,山东港口通过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取得了一系列科技创新突破性成果,智慧港口建设取得显著进展。浪潮集团也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加强科研平台建设,推进智能机器人等关键技术攻关,助力数字化转型。这些举措共同展示了山东省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坚定决心和显著成效,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张雨
科技创新工作为优先任务
近日,山东省国资委在济南召开省属企业科技创新大会,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及全国科技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全省抓改革创新促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总结2024年省属企业科技创新工作,分析形势,交流经验,部署2025年和今后一段时期重点任务。
会议指出,2024年,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省属国资国企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不断加大政策供给和组织推动力度,各项工作取得了新成效。研发投入持续稳定增长,省属企业全年研发投入529亿元,同比增长8.73%。新增各类研发平台70个,5个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科技类企业数量实现倍增,新增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省级以上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等共计298家,科技创新已成为省属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量和核心驱动力。
会议强调,2025年和今后一段时期,省属国资国企要把科技创新工作作为优先任务来抓,全面推动省属国资国企科技创新工作提质增效。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勇于担当重任,深刻认识科技创新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深刻认识科技创新工作中存在的短板和不足,深刻认识在推进科技创新工作中的责任使命,不断强化抓好科技创新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要明确目标任务,选准主攻方向,着重在战略规划设计、研发投入增长、高能级研发平台建设、核心技术攻关、战新产业企业项目培育、数智化转型、科技人才引育等七个方面做好加力赋能,坚定不移地把科技创新工作向纵深推进。要坚决破除制度机制障碍,形成工作合力,加强组织领导和体制建设,始终把握好科技创新的正确方向和原则,切实打好政策深度赋能的“组合拳”,为科技创新工作提供有力支撑。要坚持向新而行,靠新而强,进一步塑造省属企业发展的新优势、新动能。
科技改革赋能智慧转型
山东港口成立以来,着力深化港口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有效引领高质量发展进程。经过多方面努力,山东港口科技创新工作成果丰硕,集团连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连钢创新团队”荣膺“时代楷模”等。
明确了发展定位,山东港口构建智慧港口框架体系,坚持战略统领,强化科技创新“硬支撑”。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了解到,山东港口高起点定位,把“建设国际领先的智慧绿色港”作为发展定位之首,在行业内率先发布《科技创新专项规划》《智慧绿色港顶层设计》《数字化转型总体规划》,形成以六大要素为核心的智慧港口框架体系。同时,以高标准推进创新“1+N”开放共享共建模式,成立智慧港口专家委员会,引进院士工作站,深化“产学研用”;加强科技成果推广转化价值分享,单项创新成果奖励金额超百万元;研发投入较成立之初增长7倍。在高效能保障方面,“十四五”期间设立5亿元专项资金,支持重大科技项目攻关;出台激励科技创新“十条措施”,设立科技创新奖、科技创新先锋等荣誉,充分激发科研热情和创造活力。
以创新引领发展,山东港口也取得了多项突破性成果。坚持紧扣主业范畴,聚焦经营需求,山东港口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承担了全国首个交通强国“智慧港口建设”试点任务并高质量收官。为推进突破式创新,坚持科技自立自强,集团投产运营全国首个全国产全自主自动化码头,全球首创顺岸开放式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并自主研发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操作系统,打破国外垄断的被动局面,第十二次刷新自动化码头效率世界纪录。
在成果突破方面,山东港口还推进引领性创新,实现集装箱、干散货、件杂货等全货种自动化,专业泊位自动化率由23%提升至75%。获批“智慧港口服务标准化国家级试点”,主持编制“自动化集装箱码头”等150余项国家、行业标准。除此之外,还在潍坊港建成全国首个“零碳港口”。产业化创新领域,入围国家“双百企业”和省“科改企业”,成立自动化码头技术交通运输行业研发中心、国资科创基地等23个省级科研平台; 获批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7家、国家级“小巨人”企业1家;联合崂山实验室共建智慧绿色港口产业技术创新中心,成功加入“一中心多节点”国家科研体系。
坚持数字引领,打造核心功能“新优势”。据悉,下一步,山东港口将锚定“建设世界级海洋港口群”“构建国际物流大通道”等重要使命任务,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提高核心竞争力。发力重大科技创新攻坚,以“丁荣军院士工作站”、国资科创基地等平台为依托,聚力攻关重点项目,突出解决行业重大关键技术问题。发力“人工智能”典型示范,精耕多元场景,加快打造“港口大模型”示范场景,攻关无人驾驶船舶、智能装备等,赋能港口产业转型升级。发力生态体系开放协同,匹配“供应链综合服务体系”构建,创新打造港口数字产品矩阵,深挖客户需求,打通资源链接,不断提升服务能级。
智能机器人助力数字化转型
近年来,浪潮集团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引领企业发展的第一动力,持续加大研发投入,集团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从2020年的5.4%增长到2024年的9%,企业高质量发展动力活力不断增强。
致力于加强科研平台建设,浪潮集团拥有80余个省级及以上平台,先后设立浪潮科创中心等34个集团级平台,科研机构实现产业单位全覆盖,已设立180余个,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共建“飞地平台”40余个。集团还突出抓好“四新”工作,据了解,去年新增授权发明专利4700余件,累计19000余件。去年新参与制定各类标准150余项,累计580 余项。去年新突破重大技术540余项,累计800余项。去年新发布产品350余款,累计500余款。
以人才引领科技创新发展,对此,浪潮集团大力培养引进科研人才,持续加大高层次人才、博士人才引进力度,每年设立5000万人才引进专项基金。持续加大人才激励力度,对4000多名科研骨干人才实施中长期激励,持续组织好“星锐奖”等评先树优活动,最高奖励50万元。据悉,去年省级以上人才同比增长105%,去年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同比增长73%,去年博士人才同比增长54%。
助力数据中心、智能制造、智慧城市等行业领域数字化转型,浪潮智能终端持续推进智能机器人研发设计与关键技术攻关,推出巡检机器人、清洁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工业机器人系列产品。
记者了解到,浪潮算力中心智能运维机器人融合了人工智能、大数据、图像识别、5G、自动驾驶等前沿技术,搭载高清工业相机、红外摄像头、温湿度监测仪等设备,可精准采集设备状态及环境数据。同时,它可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实现设备运行信息的智能识别与分析,识别精度达99%以上。此外,机器人采用自主研发的智能机器人操作系统IROS,具备高实时性、高同步服务调用响应速度,支持多机器人集群协同和云边端协同,确保了系统的稳定性和高效性。
更值得一提的是,浪潮算力中心智能运维机器人还能对硬件增减、更换、设备维护等输出作业结果进行自动质检与验收支撑,确保运维工作的完整性和合规性。其主要应用于算力中心、数据中心、中大型机房等场景,通过智能化运维手段,完成重复性、危险性较高的巡检工作,提高运维效率和安全性,助力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
另一款浪潮智能清洁机器人,融合了智能驾驶、双模操作、智能路径规划、避障融合定位等技术,具备自动驾驶和人工两种模式,可灵活切换、适应不同清洁场景。它可以自动规划清洁路径,断点续扫和贴边清扫,配合多维融合定位及高精度感知识别,确保清洁工作高效且覆盖全面。据了解,浪潮智能清洁机器人主要应用于地下车库、交通枢纽工业厂房、商场广场等场景,通过自动化、智能化的清洁方式完成高重复性、高强度的清洁任务,提高清洁效率和质量,提升环境品质,为不同行业提供清洁解决方案。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张雨
科技创新工作为优先任务
近日,山东省国资委在济南召开省属企业科技创新大会,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及全国科技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全省抓改革创新促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总结2024年省属企业科技创新工作,分析形势,交流经验,部署2025年和今后一段时期重点任务。
会议指出,2024年,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省属国资国企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不断加大政策供给和组织推动力度,各项工作取得了新成效。研发投入持续稳定增长,省属企业全年研发投入529亿元,同比增长8.73%。新增各类研发平台70个,5个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科技类企业数量实现倍增,新增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省级以上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等共计298家,科技创新已成为省属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量和核心驱动力。
会议强调,2025年和今后一段时期,省属国资国企要把科技创新工作作为优先任务来抓,全面推动省属国资国企科技创新工作提质增效。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勇于担当重任,深刻认识科技创新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深刻认识科技创新工作中存在的短板和不足,深刻认识在推进科技创新工作中的责任使命,不断强化抓好科技创新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要明确目标任务,选准主攻方向,着重在战略规划设计、研发投入增长、高能级研发平台建设、核心技术攻关、战新产业企业项目培育、数智化转型、科技人才引育等七个方面做好加力赋能,坚定不移地把科技创新工作向纵深推进。要坚决破除制度机制障碍,形成工作合力,加强组织领导和体制建设,始终把握好科技创新的正确方向和原则,切实打好政策深度赋能的“组合拳”,为科技创新工作提供有力支撑。要坚持向新而行,靠新而强,进一步塑造省属企业发展的新优势、新动能。
科技改革赋能智慧转型
山东港口成立以来,着力深化港口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有效引领高质量发展进程。经过多方面努力,山东港口科技创新工作成果丰硕,集团连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连钢创新团队”荣膺“时代楷模”等。
明确了发展定位,山东港口构建智慧港口框架体系,坚持战略统领,强化科技创新“硬支撑”。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了解到,山东港口高起点定位,把“建设国际领先的智慧绿色港”作为发展定位之首,在行业内率先发布《科技创新专项规划》《智慧绿色港顶层设计》《数字化转型总体规划》,形成以六大要素为核心的智慧港口框架体系。同时,以高标准推进创新“1+N”开放共享共建模式,成立智慧港口专家委员会,引进院士工作站,深化“产学研用”;加强科技成果推广转化价值分享,单项创新成果奖励金额超百万元;研发投入较成立之初增长7倍。在高效能保障方面,“十四五”期间设立5亿元专项资金,支持重大科技项目攻关;出台激励科技创新“十条措施”,设立科技创新奖、科技创新先锋等荣誉,充分激发科研热情和创造活力。
以创新引领发展,山东港口也取得了多项突破性成果。坚持紧扣主业范畴,聚焦经营需求,山东港口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承担了全国首个交通强国“智慧港口建设”试点任务并高质量收官。为推进突破式创新,坚持科技自立自强,集团投产运营全国首个全国产全自主自动化码头,全球首创顺岸开放式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并自主研发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操作系统,打破国外垄断的被动局面,第十二次刷新自动化码头效率世界纪录。
在成果突破方面,山东港口还推进引领性创新,实现集装箱、干散货、件杂货等全货种自动化,专业泊位自动化率由23%提升至75%。获批“智慧港口服务标准化国家级试点”,主持编制“自动化集装箱码头”等150余项国家、行业标准。除此之外,还在潍坊港建成全国首个“零碳港口”。产业化创新领域,入围国家“双百企业”和省“科改企业”,成立自动化码头技术交通运输行业研发中心、国资科创基地等23个省级科研平台; 获批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7家、国家级“小巨人”企业1家;联合崂山实验室共建智慧绿色港口产业技术创新中心,成功加入“一中心多节点”国家科研体系。
坚持数字引领,打造核心功能“新优势”。据悉,下一步,山东港口将锚定“建设世界级海洋港口群”“构建国际物流大通道”等重要使命任务,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提高核心竞争力。发力重大科技创新攻坚,以“丁荣军院士工作站”、国资科创基地等平台为依托,聚力攻关重点项目,突出解决行业重大关键技术问题。发力“人工智能”典型示范,精耕多元场景,加快打造“港口大模型”示范场景,攻关无人驾驶船舶、智能装备等,赋能港口产业转型升级。发力生态体系开放协同,匹配“供应链综合服务体系”构建,创新打造港口数字产品矩阵,深挖客户需求,打通资源链接,不断提升服务能级。
智能机器人助力数字化转型
近年来,浪潮集团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引领企业发展的第一动力,持续加大研发投入,集团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从2020年的5.4%增长到2024年的9%,企业高质量发展动力活力不断增强。
致力于加强科研平台建设,浪潮集团拥有80余个省级及以上平台,先后设立浪潮科创中心等34个集团级平台,科研机构实现产业单位全覆盖,已设立180余个,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共建“飞地平台”40余个。集团还突出抓好“四新”工作,据了解,去年新增授权发明专利4700余件,累计19000余件。去年新参与制定各类标准150余项,累计580 余项。去年新突破重大技术540余项,累计800余项。去年新发布产品350余款,累计500余款。
以人才引领科技创新发展,对此,浪潮集团大力培养引进科研人才,持续加大高层次人才、博士人才引进力度,每年设立5000万人才引进专项基金。持续加大人才激励力度,对4000多名科研骨干人才实施中长期激励,持续组织好“星锐奖”等评先树优活动,最高奖励50万元。据悉,去年省级以上人才同比增长105%,去年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同比增长73%,去年博士人才同比增长54%。
助力数据中心、智能制造、智慧城市等行业领域数字化转型,浪潮智能终端持续推进智能机器人研发设计与关键技术攻关,推出巡检机器人、清洁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工业机器人系列产品。
记者了解到,浪潮算力中心智能运维机器人融合了人工智能、大数据、图像识别、5G、自动驾驶等前沿技术,搭载高清工业相机、红外摄像头、温湿度监测仪等设备,可精准采集设备状态及环境数据。同时,它可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实现设备运行信息的智能识别与分析,识别精度达99%以上。此外,机器人采用自主研发的智能机器人操作系统IROS,具备高实时性、高同步服务调用响应速度,支持多机器人集群协同和云边端协同,确保了系统的稳定性和高效性。
更值得一提的是,浪潮算力中心智能运维机器人还能对硬件增减、更换、设备维护等输出作业结果进行自动质检与验收支撑,确保运维工作的完整性和合规性。其主要应用于算力中心、数据中心、中大型机房等场景,通过智能化运维手段,完成重复性、危险性较高的巡检工作,提高运维效率和安全性,助力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
另一款浪潮智能清洁机器人,融合了智能驾驶、双模操作、智能路径规划、避障融合定位等技术,具备自动驾驶和人工两种模式,可灵活切换、适应不同清洁场景。它可以自动规划清洁路径,断点续扫和贴边清扫,配合多维融合定位及高精度感知识别,确保清洁工作高效且覆盖全面。据了解,浪潮智能清洁机器人主要应用于地下车库、交通枢纽工业厂房、商场广场等场景,通过自动化、智能化的清洁方式完成高重复性、高强度的清洁任务,提高清洁效率和质量,提升环境品质,为不同行业提供清洁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