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划定工业经济“头号工程”年度发力点
力争全年新增工业产值6000亿元
3月20日下午,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抓改革创新促高质量发展”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十二场,介绍山东大力实施工业经济“头号工程”,打造经济发展强引擎情况。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我省深挖扩投资促消费潜力,强化稳外贸工作机制,聚力推进省级重点工业、技改导向目录项目,接续实施“千项千亿”计划,力争一季度新增产值1100亿元、全年新增6000亿元左右。
◎本组撰文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王颂博 王琳
力争新能源汽车全年产量破100万辆
发布会上,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安文建介绍,2024年,我省工业大盘持续筑牢夯实,全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3%,高于全国2.5个百分点,规上工业企业营收接近12万亿元,稳居全国第一梯队;质量结构持续优化提升,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53.32%,规上工业增加值能耗强度下降7.4%,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数量、产业数字化水平、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指数均居全国前列;发展后劲不断增强,工业投资、工业技改投资分别增长14.7%、10%,高于全国2.6、0.8个百分点。
“2025年,我省坚定不移实施工业经济‘头号工程’,专门制定年度行动方案,持续强化具体措施,进一步树牢了大抓工业、齐抓工业的鲜明导向和强大合力。”安文建介绍,夯实工业经济稳定基础方面,我省深挖扩投资促消费潜力,强化稳外贸工作机制,聚力推进省级重点工业、技改导向目录项目,接续实施“千项千亿”计划,力争一季度新增产值1100亿元、全年新增6000亿元左右。推动扩大工业品以旧换新品种和规模,开展新能源汽车、绿色建材下乡活动,培育人工智能终端、国货“潮品”,全年遴选推介100项左右“山东制造·齐鲁精品”,全力推动实现首季“开门红”和全年稳增长目标。
同时,加力塑强现代化工业体系,优势产业重在锻长长板,重点开展“工业母机+”百行万企产需对接等行动,加速突破高技术船舶海工产品,巩固关键核心技术领先地位,支持商用车企业加速海外布局,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量质齐升,力争全年产量突破100万辆。新兴产业重在聚链成群,推进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未来产业重在打造生态,大力促进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遴选元宇宙创新名品和应用名景10个以上,培育建设一批未来产业加速园区。
系统布局120项重大关键技术攻关项目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近年来,我省聚焦工业经济头号工程,一体推进政策引领、技术攻关、主体培育,聚力提升工业领域创新体系效能,支撑引领全省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省科技厅二级巡视员王钟伟介绍,下一步,在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方面,我省将加快推进“2+10”工作体系落地见效,持续深化科技计划改革,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超前布局,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助力推进新型工业化。
聚焦标志性产业链和新兴及未来产业创新发展需求,我省全面提升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精准性”,系统布局120项左右重大关键技术攻关项目,企业牵头实施比例不低于80%,支持更多的“链主”企业和拥有“三高一核心”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承担科技攻关任务,着力破解一批产业关键共性技术,推动成为产业链和创新链的“双链主”。
同时,深化企业梯度培育,推动高新技术企业由“量”向“质”转变,进一步壮大规上高新技术企业规模,持续完善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创新体系,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让更多的企业在科技创新决策、科研组织、成果转化等方面“当主角”,助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聚焦】
打造“100+”优秀大模型
当前人工智能已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国际竞争的新焦点和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安文建介绍,大数据大算力推动人工智能走向大模型时代,山东省数据资源规模大,行业知识语料沉淀多,自获批济南—青岛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以来,人工智能产业呈现“以应用促创新、以产业带应用”的鲜明发展特征。
2024年新增浪潮知业、卡奥斯天智等8个大模型通过国家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备案。目前通过第三方机构测评的大模型产品达到176个。2024年全省纳入重点监测的年收入超500万元的大模型企业达到124家,实现大模型业务收入31.2亿元,同比增长175.7%,带动人工智能相关产业总产值超过1700亿元,同比增长约25%。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学习杭州等地创新发展经验,进一步聚焦我省产业所需和行业应用,着力培育垂直专用领域大模型,具体实施好四大培育行动。”安文建介绍,我省将实施大模型产业“双百工程”培育行动。聚焦“一行业一模型”开展揭榜挂帅,加快培育“100+”特色大模型企业,打造“100+”优秀的行业级大模型、场景级大模型。实施知识语料“聚智凝源”培育行动。以“一行业一语料库”为目标,统筹推进工业领域知识图谱库、多模态标准数据集、垂直行业语料库和工业智能中枢等“三库一中枢”建设,加快建设工业可信数据空间。实施大算力产业“智算引领”培育行动。建好1个国家级智算云服务试点,培育N个省级智算云服务中心,推动形成“1+N”智算云服务体系,加快构建一批多元异构的千卡级别智能算力集群。实施产业大脑“量质提升”培育行动。深化“产业大数据+行业大模型”实数融合新模式,新培育50个左右省级重点行业“产业大脑”,加速赋能产业链群数智化转型升级。
◎本组撰文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王颂博 王琳
力争新能源汽车全年产量破100万辆
发布会上,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安文建介绍,2024年,我省工业大盘持续筑牢夯实,全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3%,高于全国2.5个百分点,规上工业企业营收接近12万亿元,稳居全国第一梯队;质量结构持续优化提升,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53.32%,规上工业增加值能耗强度下降7.4%,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数量、产业数字化水平、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指数均居全国前列;发展后劲不断增强,工业投资、工业技改投资分别增长14.7%、10%,高于全国2.6、0.8个百分点。
“2025年,我省坚定不移实施工业经济‘头号工程’,专门制定年度行动方案,持续强化具体措施,进一步树牢了大抓工业、齐抓工业的鲜明导向和强大合力。”安文建介绍,夯实工业经济稳定基础方面,我省深挖扩投资促消费潜力,强化稳外贸工作机制,聚力推进省级重点工业、技改导向目录项目,接续实施“千项千亿”计划,力争一季度新增产值1100亿元、全年新增6000亿元左右。推动扩大工业品以旧换新品种和规模,开展新能源汽车、绿色建材下乡活动,培育人工智能终端、国货“潮品”,全年遴选推介100项左右“山东制造·齐鲁精品”,全力推动实现首季“开门红”和全年稳增长目标。
同时,加力塑强现代化工业体系,优势产业重在锻长长板,重点开展“工业母机+”百行万企产需对接等行动,加速突破高技术船舶海工产品,巩固关键核心技术领先地位,支持商用车企业加速海外布局,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量质齐升,力争全年产量突破100万辆。新兴产业重在聚链成群,推进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未来产业重在打造生态,大力促进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遴选元宇宙创新名品和应用名景10个以上,培育建设一批未来产业加速园区。
系统布局120项重大关键技术攻关项目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近年来,我省聚焦工业经济头号工程,一体推进政策引领、技术攻关、主体培育,聚力提升工业领域创新体系效能,支撑引领全省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省科技厅二级巡视员王钟伟介绍,下一步,在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方面,我省将加快推进“2+10”工作体系落地见效,持续深化科技计划改革,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超前布局,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助力推进新型工业化。
聚焦标志性产业链和新兴及未来产业创新发展需求,我省全面提升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精准性”,系统布局120项左右重大关键技术攻关项目,企业牵头实施比例不低于80%,支持更多的“链主”企业和拥有“三高一核心”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承担科技攻关任务,着力破解一批产业关键共性技术,推动成为产业链和创新链的“双链主”。
同时,深化企业梯度培育,推动高新技术企业由“量”向“质”转变,进一步壮大规上高新技术企业规模,持续完善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创新体系,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让更多的企业在科技创新决策、科研组织、成果转化等方面“当主角”,助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聚焦】
打造“100+”优秀大模型
当前人工智能已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国际竞争的新焦点和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安文建介绍,大数据大算力推动人工智能走向大模型时代,山东省数据资源规模大,行业知识语料沉淀多,自获批济南—青岛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以来,人工智能产业呈现“以应用促创新、以产业带应用”的鲜明发展特征。
2024年新增浪潮知业、卡奥斯天智等8个大模型通过国家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备案。目前通过第三方机构测评的大模型产品达到176个。2024年全省纳入重点监测的年收入超500万元的大模型企业达到124家,实现大模型业务收入31.2亿元,同比增长175.7%,带动人工智能相关产业总产值超过1700亿元,同比增长约25%。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学习杭州等地创新发展经验,进一步聚焦我省产业所需和行业应用,着力培育垂直专用领域大模型,具体实施好四大培育行动。”安文建介绍,我省将实施大模型产业“双百工程”培育行动。聚焦“一行业一模型”开展揭榜挂帅,加快培育“100+”特色大模型企业,打造“100+”优秀的行业级大模型、场景级大模型。实施知识语料“聚智凝源”培育行动。以“一行业一语料库”为目标,统筹推进工业领域知识图谱库、多模态标准数据集、垂直行业语料库和工业智能中枢等“三库一中枢”建设,加快建设工业可信数据空间。实施大算力产业“智算引领”培育行动。建好1个国家级智算云服务试点,培育N个省级智算云服务中心,推动形成“1+N”智算云服务体系,加快构建一批多元异构的千卡级别智能算力集群。实施产业大脑“量质提升”培育行动。深化“产业大数据+行业大模型”实数融合新模式,新培育50个左右省级重点行业“产业大脑”,加速赋能产业链群数智化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