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本报 收藏报纸 报纸头版

内容导航 版面导航

获得 Adobe Flash Player

攻防战

——济南古城的岁月与风华
《济南古城·概览篇》编著:耿仝出版社:济南出版社
点击查看原图
        城内大明湖水域却在不断扩大,到金元时几乎占城到了城市面积的三分之一。

  金天会十五年(1137),刘豫被金朝废黜,设置汴京行台尚书省辖伪齐旧地。天眷元年(1138),设立山东东路(治益都)、山东西路(治东平府),“山东”一词自此具有了行政区划的意义。济南府隶属于山东东路,辖历城、临邑、齐河、章丘、禹城、长清、济阳七县。这一时期,济南城的政治地位进一步加强,山东东西路宣抚使、山东东西路提刑司的驻地都设在济南城内。金章宗时,设立行省制度,在山东路置山东行省、益都行省。在金人统治山东的数十年间,济南地区自然灾害严重,水灾、旱灾、蝗灾不断出现,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的济南城一时间陷入凋敝。
  
  金元鼎革过程中,山东地区的诸多城市屡遭兵燹。济南城躲过了这一浩劫,城市未遭到重大破坏,但城内人口大量流失,“济南府城空二十余年”。
  
  元代,分天下为中央直辖的中书省及十个二级行政单位行中书省,设二十九路、八州、三府。济南府改为济南路,直属中书省管辖,下辖历城、章丘、邹平、济阳四县,另辖棣州、滨州两州,治所设在济南城中。济南路直隶中书省管辖,成为腹里之地,政治地位随之加强,城市经济恢复较快。至元二十三年(1286),设立山东东西道宣慰司与山东东西道肃政廉访司,治历城。第二年,宣慰司移治益都。
  
  元末,刘福通领导的红巾军曾占领并在济南经营了三年之久。至正十七年(1357),刘福通以毛贵为东路军,进攻山东半岛。毛贵由海州入海,登陆胶州,攻克莱州、益都、般阳、滨州后,围攻济南不下。至正十八年(1358),毛贵军在占领蓟县后回师攻陷济南城,杀死元守将爱迪。次年,红巾军内乱,毛贵被谋害。至正二十一年(1361),元军利用红巾军内部矛盾收复失地,包围济南城长达三个月。十月,红巾军守将刘珪投降,元军收复济南城。由于这两次长时间、大规模的攻防战,城市变得更加破败。
  
  至正二十七年(1367),朱元璋统一南方各路起义力量后,派徐达进军北伐。徐达取下邳、沂州北上山东半岛,同时派韩政扼守黄河一线,防止元军增援。十二月,徐达攻克益都,周边城市守将纷纷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