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本报 收藏报纸 报纸头版

内容导航 版面导航

获得 Adobe Flash Player

交通枢纽城市

——济南古城的岁月与风华
《济南古城·概览篇》编著:耿仝出版社:济南出版社
点击查看原图
        济南城成为府城后,古城的范围和城市风貌开始稳定,并逐步定型。

  北宋建立之初,富饶的江南地区归宋时间较晚,齐州所在的京东路是朝廷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此后的京东东路,其治所并不在齐州,而是在青州。联通汴梁与京东东路的广济渠开通后,齐州地位凸显,逐渐成为与青州并驾齐驱的交通枢纽城市。北宋时,济南府有40万户,人口达到200万人左右。相应的,城市人口较前代也有很大增长。北宋济南府五县中,人口二紧、三中,按比例估算,济南城的城市人口约在10万人左右。
  
  随着政治地位变化和城市居民的增多,济南城的城市景观和文化风貌在北宋出现了一个发展高峰,完成了从“县城”“州城”到“府城”的转变,迎来了最为辉煌的历史时期,无论是城市规模还是经济、文化水平,都达到了历史上的高峰。这段时期,曾巩、苏辙等人都曾在齐州任职,他们曾对济南城进行了大规模的水利、景观建设。曾巩知齐州时正值熙宁变法,他整治大明湖水患、修筑百花堤、重修北水门,当时带有浓厚人文色彩的城市景观建设,奠定了古城的精神气质,使之逐渐成为一座文化都会。
  
  宋代是中国城市发展最黄金的时代之一,城市规模普遍扩大,城镇人口大量增加,工商业前所未有地发达。这个时期,济南城也突破了传统的封闭式城坊制,城市的内部结构发生了改变,城市中的商业分布开始变得自由起来。既有“西湖已过百花汀,未厌相携上古城”的城市景观,又有“行到市桥人语密,马头依约对朝霞”的繁荣景象。
  
  济南所在的京东东路是北宋的北疆,担负着沉重的边防责任。北宋靖康二年(金天会五年,1127)靖康之变,京东东路陷落,成为宋金交兵之处。南宋初年,金兵南下进攻济南府城,济南知府刘豫开城投降。
  
  宋金更替的过程中,济南城免于战火荼毒。
  
  天会八年(1130),刘豫在金人扶植下成为大齐皇帝,济南府归属伪齐。在刘豫统治济南的若干年中,曾开挖小清河,将鹊山湖及济南诸泉北注之水导向东流,入济水故道,自历城、章丘、邹平一直入海,使济南成为海盐的重要转运城市。引泉水补充了小清河的水源,改善了城市的行洪能力,也使济南城北郊的鹊山湖水势消落,逐渐成为稻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