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本报 收藏报纸 报纸头版

内容导航 版面导航

获得 Adobe Flash Player

口镇大集搭老台 文明实践唱新戏

        如今,交通发达,网购方便,即使生活在山村里,也能快速买到想要的东西。但是,农村大集从不缺热闹的人潮,仍然深受居民的喜爱与欢迎。在济南市莱芜区口镇街道的“南大门”,每逢农历的“二”或“七”,口镇大集如约而至。这集一摆,就是数十年。早些年,是当地居民重要的购买吃穿物资的途径。现在变成了一种风俗和情怀。即使集市旁边就有大大小小的超市,居民们仍愿意赶集。
  
  赶集,赶的是新鲜果蔬,忆的是风土人情。
  
  今年,大集赶出来新花样。口镇街道创新开展以“学”、“乐”、“惠”、“展”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在每次集市的附近举办义诊、义剪、法律咨询、招聘招工等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涉及扫黑除恶、安全宣传、非遗文化等十余个方面,把传统集市和公益活动结合起来,让居民在赶集时顺便学习知识、获得实惠。

  ◎文/图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刘佳宁

  大集上火烧是方的

  方火烧和热豆腐,是口镇最特色的小吃,当地人这么搭配着吃了一辈又一辈。
  
  在大集旁,记者找到了本地最有名的老朱家口镇方火烧店。据了解,打火烧的手艺在老朱家传了6代,有170多年的历史。从前,他们是在家打火烧,到集市上卖。40多年前,才开了这家店。方火烧手艺的第六代传承人朱应光已经把技艺传给了大女儿,她已经在店里操持生意很多年了。“无需发面,一个火烧要经过7道工序,在炉壁小火慢烤,约1个小时才能完成。”朱应光自豪地说。

  “像这样的特产,在口镇还有许多,大都孕育自这古老的口镇大集。”在这生活30余年的老居民许涛介绍,大集位于口镇街道澳门南路,这就是当地人所说的口镇“南大门”。大集呈T字形,南北1.5公里,有数以百计的流动商户,涉及蔬菜、水果、熟食、花卉、鱼鸟等数十个品类。

  赶集的居民都被“拦”住了

  大集古老传统,今年却别样翻新。口镇街道办事处举办的各类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拦”住了每个要赶集的居民的去路。
  
  正坐在路边剪头发的李阿姨说:“我就在澳门南路上住,经常来赶集,今天看到有义剪活动,就顺便剪了头发。理发师手艺特别好,剪得又快又好看。”口镇街道社工站站长吕云云介绍,理发师是雷锋志愿团的志愿者,他们自费买了理发工具,自学了剪发技术,经常免费帮辖区居民理发。除了义剪,还有当地医院自愿出来参加的义诊团队,涉及眼科、口腔科、内科、外科等等。
  
  口镇街道宣传办负责人魏荣华介绍,口镇街道以“黄河大集”为载体,深入挖掘黄河文化内涵,将大集划分为“学”“乐”“惠”“展”四大主题区域。立足“阵地+活动+品牌”三大资源,聚焦辖区群众需求,整合全街道各部门、各党建工作区服务力量,利用每次的口镇大集,开展政策宣讲、文艺表演、惠民服务、特产展览等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学”区涵盖农业补贴、就业创业、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政策解读,让群众及时了解政策红利;“乐”区主要开展民俗表演、戏曲杂技、亲子互动游戏等文化活动,为居民带来欢乐的休闲时光;“惠”区提供各类惠民服务,包括免费义诊、法律咨询等,切实解决群众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展”区集中展示特色产品及非遗项目,让游客和居民近距离感受口镇的文化魅力。通过“活力口镇,多元集趣”大集,让广大市民加深互动交流,营造和谐融洽的社区氛围,打造成为展示口镇风土人情、特色物产的重要名片。

  活动时长累计超1万小时

  一场场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活动在口镇街道接连上演。去年以来,口镇街道打造“七彩幸福门·志行在口镇”志愿服务品牌,7000余名注册志愿者、近百场志愿服务活动,服务总时长超1万小时。不管田间地头、房檐屋下、小巷胡同,还是项目建设一线,都能见到“红马甲”们忙碌穿梭的身影;一句句贴心的问候,一次次暖心的鼓励,他们将爱汇聚,让爱传递,如同星星点点的烛光,照亮城市角角落落,温暖群众的心田。

  “七彩幸福门·志行在口镇”志愿服务品牌以“1+7+N”的服务模式为核心,即围绕1个核心志愿品牌,以党建红、文艺橙、巾帼黄、健康绿、少年蓝、暖心粉、服务紫7种主题颜色为引领,开展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活动。这一模式不仅丰富了志愿服务的形式和内容,还极大地增强了志愿服务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志愿服务中来。在“七彩幸福门”的旗帜下,口镇街道的志愿服务涵盖了妇女儿童之家、文体健康、爱心驿站、文化学堂、书屋阅读、养老服务、企业服务等多个领域。每个主题颜色都代表着不同的服务方向和重点,如“党建红”聚焦于党组织建设和党员志愿服务,“文艺橙”则致力于传承和弘扬地方特色文化。这些服务内容不仅满足了不同群体的多元化需求,还促进了乡村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另外,口镇街道充分利用“泉城书房”、学生驿站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平台,围绕乡村儿童需求特点,在暑假、国庆节等节假日开展了“绿书签”护苗行动、毛笔书法培训、传统文化知识讲座、手工艺制作等30余场特色志愿服务活动。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还提升了乡村文化的内涵和品质,引导更多机关青年干部,穿上“红马甲”,加入志愿服务爱心团队。
  
  口镇街道党工委委员、党建工作办公室副主任张红表示,“口镇大集”通过机关干部“微服务”、搭建文化“微阵地”,让群众在日常生活中,感受传统文化魅力,以实实在在的便利,构建起“零距离”服务群众平台。不断提高群众对政府工作的知晓度、满意度。通过机制创新、模式创新、举措创新,克服简单化、套路化,实现活动常态化、形式多元化、服务精准化,务求鼓舞人、引导人、凝聚人,使辖区群众文化生活热起来、思想精神富起来、文明之风活起来,创建起“人人参与、共建共享”的宜居宜业新口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