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本报 收藏报纸 报纸头版

内容导航 版面导航

获得 Adobe Flash Player

海洋生产总值突破1.8万亿元关口

我省海洋经济创下多个“全国第一”

        商报济南消息 3月12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抓改革创新促高质量发展”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九场,介绍山东打造现代海洋经济发展高地,推进新时代海洋强省建设情况。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2024年山东省海洋生产总值18011.8亿元,突破1.8万亿元关口,居全国第二位。

  “全国两会刚刚胜利闭幕,2025 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建设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为山东打造现代海洋经济发展高地注入了强大动力。”发布会上,省委海洋办常务副主任,省海洋局党组书记、局长,一级巡视员张建东介绍,2024年,我省海洋经济成绩斐然,海洋生产总值达到18011.8亿元,成功突破1.8万亿关口,居全国第二位,比上年增长6.1%,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18.3%。其中,海洋第一产业增加值1019.5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7755.9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9236.3亿元,分别占海洋生产总值的5.7%、43.0%和51.3%。海洋经济对全省国民经济增长贡献率达23.9%,拉动地区国民经济增长1.1 个百分点,成为推动全省经济社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力”。
  
  在海洋产业结构方面,我省持续优化,提质增效步伐加快。据了解,2024年,全省海洋渔业、沿海滩涂种植业等11个传统产业共实现增加值7510亿元,同比增长6.9%,占全省主要海洋产业增加值的93.1%。其中,海洋渔业、海洋化工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旅游业等四个千亿级支柱产业共实现增加值6249.3亿元,同比增长6.7%,占全省主要海洋产业增加值的77.5%,对全省海洋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38%,在海洋经济中发挥着“主引擎”作用。同时,全省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业等4个新兴产业共实现增加值558.6亿元,同比增长7.3%,占全省主要海洋产业增加值的6.9%,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为山东海洋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我省海洋产业体系持续完善,发展动能明显增强。”张建东介绍,2024年,全省15个主要海洋产业实现增加值8068.6亿元,连续五年居全国首位。其中,海洋渔业、海洋水产品加工业、海洋矿业、海洋盐业、海洋化工业、海洋电力业、海洋交通运输业7个产业增加值位居全国第一。全省海洋科研教育实现增加值1044.5 亿元,首次跃居全国第一。海洋公共管理服务实现增加值2028.1亿元,比上年增长5.0%。全省海洋上游相关产业和下游相关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2639.9亿元和4230.7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6.0% 和5.9%,为海洋经济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记者了解到,自然资源部首次印发《关于支持山东打造现代海洋经济发展高地的意见》,省政府办公厅及省有关涉海部门相继出台政策文件,为山东现代海洋经济发展提供政策保障。2024年,全省共批准656宗项目用海,面积达9.59万公顷,多个重大项目取得自然资源部用海批复,保障海洋经济项目的落地实施。同时,我省高质量编制海岸带及海洋空间规划,率先实施海岸建筑退缩线制度,提升海洋交通运输、海洋工程装备等优势产业的陆海协调发展水平。通过实施“泰山产业领军人才蓝色人才专项”,我省累计引进培育涉海高层次人才224 名。住鲁海洋界院士约占全国三分之一,海洋领域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数量居全国首位,为海洋经济发展提供强大人才支撑。

  ◎本组撰文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王颂博 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