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本报 收藏报纸 报纸头版

内容导航 版面导航

获得 Adobe Flash Player

中心性聚落

——济南古城的岁月与风华
《济南古城·概览篇》作者:耿仝出版社:济南出版社
点击查看原图
        济南是龙山文化发现地和命名地。
  
  古时的济南,北临济水,南依泰山。济水、泰山的自然地理边界,以及齐、鲁两种文化的交汇,赋予了济南独具一格的人文内涵。从东周时期出现城池,到西汉成为历城县治,再到西晋时期成为济南郡治,济南城一步步发展成为地区行政中心城市。
  
  济南南部群山绵延,北部平原宽展,泉水竞发,河流纵横,是人类理想的聚居地。距今约9000年前,济南这片土地上就已经有人类文明开始繁衍生息。张马屯遗址发现的后李文化遗存,是济南地区发现的最早的人类活动遗迹。此后,济南地区古人类活动空间进一步扩大。大约在龙山文化时期(距今4600~4000年),古城范围内出现了人类活动遗迹之一。在今历下区天地坛街,曾发掘过龙山文化时期的灰坑,出土了若干龙山文化的陶片。这是第一次在济南古城内发现龙山文化时期遗址,说明距今4000多年前就已有先人在此繁衍生息。
  
  商朝建立后,在今历城区大辛庄、天桥区刘家庄等地建立了聚落区。大辛庄遗址曾发掘出土过商代甲骨卜辞,这是在殷墟以外首次发现商代卜辞,说明济南地区当时已成为商代东方的一处中心性聚落。2002年对历下区旧军门巷遗址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中,就曾发现过商代的遗迹和遗物。
  
  西周克商后,周王大封诸侯,济南地区的诸侯政权有谭、逢(逄)、祝、宿、须句等国。其中,以城子崖为都邑的谭国是西周时济南地区的文化、经济中心。谭国是东夷少昊氏古国,后殷伐之并东迁至今章丘一带,最迟至西周晚期迁入城子崖并为都城。春秋时齐国数次伐谭,至齐桓公时灭谭。
  
  春秋时期,海岱地区由诸侯邦国林立逐渐转变成为由齐、鲁两大集团统治。济南地区处于齐国的统治之下,是齐国边境,军事地位突出,但经济、政治地位远不及齐国的中心临淄发达。这时济南地区存在有齐国重臣的采邑,如管仲的谷邑(位于今平阴县东阿镇)、鲍叔牙的鲍邑(位于今历城区鲍山东南)等。春秋时期济南地区有明确记载的诸侯国都城不多,主要有谭、逢(逄)、祝、卢、郭、宿等可数的几座城。这一时期,今济南古城附近出现了名为“泺”的军事聚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