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妁之言
——一个更真实的武侠世界

《细读金庸:一部严肃的古代社会史》作者:吴钩

《射雕英雄传》第十八回写“西毒”欧阳锋带着侄儿(实为私生子)欧阳克、侍女、礼物,登桃花岛,向“东邪”黄药师提亲,请他将女儿黄蓉许配给欧阳克。黄药师本已应允了亲事,不想半路杀出一个“北丐”洪七公,也来向黄岛主提亲。
洪七公指着郭靖与黄蓉道:“这两个都是我徒儿,我已答允他们,要向药兄恳求,让他们成亲。现下药兄已经答允了。”欧阳锋道:“七兄,你此言差矣!药兄的千金早已许配舍侄,今日兄弟就是到桃花岛来行纳币文定之礼的。”洪七公道:“药兄,有这等事么?”黄药师道:“是啊,七兄别开小弟的玩笑。”洪七公沉脸道:“谁跟你们开玩笑?现今你一女许配两家,父母之命是大家都有了。”转头向欧阳锋道:“我是郭家的大媒,你的媒妁之言在哪里?”
欧阳锋料不到他有此一问,一时倒答不上来,愕然道:“药兄答允了,我也答允了,还要甚么媒妁之言?”
洪七公诘问欧阳锋“媒妁之言在哪里”,是有道理的。因为在传统中国,一桩婚姻的缔结,决不可儿戏,须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唐朝将“媒妁之言”写入《唐律疏议·户婚》,“为婚之法,必有行媒”,“嫁娶有媒,买卖有保”。没有“媒妁之言”的婚姻,是不合法的。宋承唐制,也在法律上规定“为婚之法,必有行媒”。按朱熹《朱子家礼》 记载的宋人婚俗、礼法,男子十六岁以上,女子十四岁以上为成年人,可以议婚,议婚时,通常都是男方家先委托媒人前往女方家提亲,女方家同意了,男方家才可以请媒人正式求婚。洪七公替郭靖求婚,有媒人;欧阳锋替欧阳克提亲,却没有媒人,确实不合礼制。
这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传统,不免让今人常以为古人亲事就是包办婚姻,新人只能听从父母摆布,双方要到洞房才第一次见面。有网友甚至忍不住脑补出一个场景:“古代婚姻,多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很多男女结婚前从没有见过。那相当于,洞房那一夜,新娘基本是和一个陌生人做那件事。我想问的是,那种感觉不会很怪异么?”
其实,这个想象至少对宋人而言是不准确的。所谓“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并不是父母包办的意思,而是指缔结婚姻须经“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程序。
洪七公指着郭靖与黄蓉道:“这两个都是我徒儿,我已答允他们,要向药兄恳求,让他们成亲。现下药兄已经答允了。”欧阳锋道:“七兄,你此言差矣!药兄的千金早已许配舍侄,今日兄弟就是到桃花岛来行纳币文定之礼的。”洪七公道:“药兄,有这等事么?”黄药师道:“是啊,七兄别开小弟的玩笑。”洪七公沉脸道:“谁跟你们开玩笑?现今你一女许配两家,父母之命是大家都有了。”转头向欧阳锋道:“我是郭家的大媒,你的媒妁之言在哪里?”
欧阳锋料不到他有此一问,一时倒答不上来,愕然道:“药兄答允了,我也答允了,还要甚么媒妁之言?”
洪七公诘问欧阳锋“媒妁之言在哪里”,是有道理的。因为在传统中国,一桩婚姻的缔结,决不可儿戏,须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唐朝将“媒妁之言”写入《唐律疏议·户婚》,“为婚之法,必有行媒”,“嫁娶有媒,买卖有保”。没有“媒妁之言”的婚姻,是不合法的。宋承唐制,也在法律上规定“为婚之法,必有行媒”。按朱熹《朱子家礼》 记载的宋人婚俗、礼法,男子十六岁以上,女子十四岁以上为成年人,可以议婚,议婚时,通常都是男方家先委托媒人前往女方家提亲,女方家同意了,男方家才可以请媒人正式求婚。洪七公替郭靖求婚,有媒人;欧阳锋替欧阳克提亲,却没有媒人,确实不合礼制。
这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传统,不免让今人常以为古人亲事就是包办婚姻,新人只能听从父母摆布,双方要到洞房才第一次见面。有网友甚至忍不住脑补出一个场景:“古代婚姻,多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很多男女结婚前从没有见过。那相当于,洞房那一夜,新娘基本是和一个陌生人做那件事。我想问的是,那种感觉不会很怪异么?”
其实,这个想象至少对宋人而言是不准确的。所谓“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并不是父母包办的意思,而是指缔结婚姻须经“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