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万人走进章丘城子崖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研学
“考古+”新赛道,让文化遗产“活”起来
商报济南消息 在公众对考古关注度持续攀升的当下,山东省以创新思维推进文化遗产活化利用,通过构建多元化考古研学体系,架起公众与千年文明对话的桥梁。近日,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从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获悉,山东考古遗址公园年度接待研学人员数量突破新高,考古研学已成为文化遗产“活起来”的新载体。
2024年,山东省重点实施“考古+”融合发展计划,推动考古成果创造性转化,充分利用考古发掘成果与考古遗址,积极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的公众考古保护宣传推介活动。全省建成15处省级以上考古遗址公园,创新推出“研学+遗址公园”模式,打造沉浸式文化体验空间。其中,“山东省十大考古研学打卡地”的发布掀起文化探源热潮:泰安大汶口考古研学中心通过数字化展陈活化史前文明;临淄“博览齐迹稷下寻踪”研学线路重现百家争鸣的盛景;日照“尧王城探秘古韵润童心”研学活动通过AR 技术实现古今对话;章丘城子崖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年度接待量达4万人次,“城子崖遗址文化研学”入选全国十佳文化遗址保护利用案例,带动区域文旅经济显著增长。
截至目前,山东省考古成就辉煌,已有25个考古发掘项目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45个项目入选“山东省五大考古新发现”,15个省级以上考古遗址公园对外开放。这些丰富的考古研学资源,为公众参与考古活动提供了广阔空间。
2025年,山东省将在考古研学领域持续深耕。一方面,鼓励有条件的考古遗址公园、发掘工地和博物馆建设考古研学基地,并适时发布研学场所清单;另一方面,指导地方和科研机构编制开发考古研学教材,进一步规范研学活动。此外,还将依托大汶口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鲁国故城考古遗址公园等代表性遗址,精心设计并推出特色考古研学路线,全方位展现山东在中华文明进程中的重要作用与价值。
据了解,下一步,山东将通过制作考古纪录片、考古新发现短视频等方式,加大重要考古新发现的宣传推介力度,通过进一步提升公众对考古的关注度,让更多人领略考古的独特魅力,让文化遗产保护成为全民参与的社会行动。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刘庆英 实习生 彭一丹
2024年,山东省重点实施“考古+”融合发展计划,推动考古成果创造性转化,充分利用考古发掘成果与考古遗址,积极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的公众考古保护宣传推介活动。全省建成15处省级以上考古遗址公园,创新推出“研学+遗址公园”模式,打造沉浸式文化体验空间。其中,“山东省十大考古研学打卡地”的发布掀起文化探源热潮:泰安大汶口考古研学中心通过数字化展陈活化史前文明;临淄“博览齐迹稷下寻踪”研学线路重现百家争鸣的盛景;日照“尧王城探秘古韵润童心”研学活动通过AR 技术实现古今对话;章丘城子崖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年度接待量达4万人次,“城子崖遗址文化研学”入选全国十佳文化遗址保护利用案例,带动区域文旅经济显著增长。
截至目前,山东省考古成就辉煌,已有25个考古发掘项目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45个项目入选“山东省五大考古新发现”,15个省级以上考古遗址公园对外开放。这些丰富的考古研学资源,为公众参与考古活动提供了广阔空间。
2025年,山东省将在考古研学领域持续深耕。一方面,鼓励有条件的考古遗址公园、发掘工地和博物馆建设考古研学基地,并适时发布研学场所清单;另一方面,指导地方和科研机构编制开发考古研学教材,进一步规范研学活动。此外,还将依托大汶口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鲁国故城考古遗址公园等代表性遗址,精心设计并推出特色考古研学路线,全方位展现山东在中华文明进程中的重要作用与价值。
据了解,下一步,山东将通过制作考古纪录片、考古新发现短视频等方式,加大重要考古新发现的宣传推介力度,通过进一步提升公众对考古的关注度,让更多人领略考古的独特魅力,让文化遗产保护成为全民参与的社会行动。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刘庆英 实习生 彭一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