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本报 收藏报纸 报纸头版

内容导航 版面导航

获得 Adobe Flash Player

商河:以“减”换“增”厚植营商环境沃土

广日股份济南数字化产业园
点击查看原图
        近年来,商河县委、县政府大力实施“一三四六”工作思路,在经济社会发展上取得了“快、高、好”的成绩,指标增长快、发展质量高、经济效益好。面对新时期的挑战与机遇,商河坚持辩证把握“变”与“不变”的关系,在问题中探寻解决办法,在压力下积极谋求转型,以战略定力稳中求进,为“强新优富美高”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会建设贡献商河力量。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崔艳红 叶福森

  深耕营商环境沃土

  商河县始终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把手”工程,推行以“减”换“增”、服务赋能运作模式,不断优化政务服务、强化要素服务、细化法治服务,持续深耕营商环境沃土,深度打造“在商河·合心办”服务品牌,不断提升营商环境建设质效,为企业发展蓄力赋能,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聚焦“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减跑动”,稳步推进21个国家级、62个市级、41个县级“一件事”事项,创新拓展开办电子商务公司、花卉种植经营服务等5个“一件事”服务新场景,实现“一件事”事项办理环节压减70%以上、申请材料压减37%、办理时限压减61%、跑动次数压减72%。
  
  转型升级,理念先行。商河致力于让企业“进退自如”,落实企业简易登记注销、代位注销等5项制度,一体推进企业“一照多址”登记及企业开办、信息变更、迁移登记、注销等“一件事”改革事项,启动企业证照“联变联销”,压缩审批时限80%以上,有效加速市场“新陈代谢”。坚持变“坐等审批”为“主动问需”,探索推行分阶段施工、竣工验收备案“零材料”办理、菜单式联合验收等15项改革举措,完善“定制式”管家服务模式,为省市25个重点建设项目及预备项目配备项目管家13名,去年以来累计帮助20个项目解决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工程规划许可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等业务60余件。
  
  除了在服务企业上做文章,商河还主动作为,在企业日常生产活动上做“减法”。
  
  一方面,商河大力推进企业减费降负,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等普惠性奖补政策,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十余项,加大贷款投放力度,帮助企业减轻资金压力。去年以来累计为70家科技型企业兑现研发补助310余万元,争取科技成果转化贷款贴息、技术合同交易补助等资金累计1420万元,累计为181家企业解决授信额度43.36亿元、为155家企业发放贷款24.09亿元、为29家企业解决融资需求10.53亿元。
  
  另一方面,商河坚持无事不扰,推行“进一次门、查多项事”,整合运用信用监管体系、数字化平台,在源头上压减检查频次。2024年开展行政检查案件6400次、同比减少44.5%,运用“双随机、一公开”平台联合监管部门31个,联合领域127个,联合抽查占比60.76%。

  打造高效服务环境

  为了减轻企业压力,让企业专注生产经营,商河不断从源头探索“减少诉累”。依托行政调解、行业调解、专业调解等调解组织和公证部门,完善涉企纠纷诉前多元解纷联动机制,推行“司法保障、灵活解封”方式,有效节省企业涉诉成本和时间成本,降低对被保全人日常生产经营的影响。去年以来涉企案件诉前调解成功989件,占比23.67%,以银行保函作为担保为企业解除冻结资金4000余万元。
  
  在做好营商环境“减法题”的同时,商河县积极打造畅通高效的服务环境。县领导同志按各自分管领域,与企业家进行面对面沟通交流,精准了解企业意见建议,协调解决企业困难问题。截至目前,举办县政府领导同志“亲清会客厅”政企座谈会15期,“金日有约”企业家座谈会10期,累计邀请企业93家,累计收集企业发展经营诉求109个。

  高效办理企业诉求。通过“泉惠企”企业服务平台、企业诉求“接诉即办”平台及其他线下渠道广泛收集企业诉求,并严格落实“2110”快速办理机制,除即时答复的诉求外,实行即转、快办、及时办,坚持每周一汇总、每月一通报、每季度一回访。按照建立健全诉求收集、回应、解决、后评估等闭环机制的工作要求和“事要解决”的工作标准,推进重难点企业诉求得到有效解决。2024年以来,收集企业诉求235条,均已妥善办理。
  
  积极开展上门服务,组建15支相对独立的县直部门(单位)企业服务队累计走访各类企业1676家,深入企业了解情况、宣传政策、收集和解决问题。各涉企部门主动开展“进企业、送政策”活动,开展以服务企业为主题的支部共建活动4次,多次开展以“服务招商引资·助力园区发展”等为主题的业务培训、惠企政策宣讲活动。
  
  下一步,商河县将持续聚焦重点、科学施策、精准发力,不断拓展新的服务场景,常态化推进政企沟通交流,进一步深化“在商河·合心办”服务品牌,不断提升营商环境建设质效,为企业发展蓄力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