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刺首季“开门红”,多元发展创新驱动
山东海洋集团打造海洋经济新标杆

小清河章丘港超限件开年“第一单”顺利启运(资料图)

新春伊始,山东海洋集团及其下属企业锚定新发展阶段的目标任务,奋力冲刺首季“开门红”。从大型LNG运输船的开工建造到超限件运输业务的 顺利启运,再到春节期间保障农业生产资料运输的不停歇,山东海洋集团展现了其在海洋清洁能源运输、内河港航物流以及现代海洋渔业等多个领域的 强劲发展势头。同时,集团在数字化转型、技术研发和绿色低碳发展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就,为服务山东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了力量。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张雨
锚定目标迎首季开门红
2025年,山东海洋能源锚定新发展阶段目标任务,高效统筹新造船舶建造节点、责任要求,与合作各方保持密切交流沟通,加快推进新造船项目建设准备工作,为本次新造船项目顺利开工奠定了坚实基础,全力冲刺一季度“开门红”。
近日,山东海洋能源首艘17.5万立方米大型LNG运输船(H2716船)在上海江南造船厂开工建造。作为首个大型LNG新造船项目,本次开工仪式不仅是山东海洋能源加快建设海洋清洁能源运输体系的重要见证,也是央企国企实现强强联合的重要里程碑,对保障我国能源供应链安全,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具有深远意义。
据了解,该船型长298.5米、型宽46米、型深26.5米,舱容175000立方米,采用最新技术的双燃料推进系统,具有主流、可靠、节能环保等优点,满足目前最新的规范规则和行业标准,综合经济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同样传来好消息的,还有小清河章丘港的超限件开年“第一单”顺利启运。2月13日,由伊莱特能源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至中山、珠海的法兰大件顺利从山东海洋集团章丘港启运。此批法兰大件共20件、总重573吨,这是章丘港超限件运输开年“第一单”,也是与伊莱特能源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的首单。
据悉,2024年,章丘港依托小清河“河海直达”运输模式,共完成5批次、近1500吨的超限件运输业务,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打造了超限件“河海直达”物流服务品牌。而山东海洋集团章丘港将持续挖掘小清河航运的独特优势,依托“京清运河物流大通道”,为沿线超限件生产企业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绿色的运输通道,全力服务内河港航高质量发展和交通强省建设。
春节期间,万家灯火,一片祥和,山东海洋集团却没有停下繁忙的脚步。2月5日,12200吨春耕备用化肥从山东海洋集团东平港装船出发,即将前往安徽蚌埠地区助力当地春耕。这是东平港连续第5年承担春节期间“北肥南运”运输任务。为按时完成货物装运,东平港提前升级吊装设备,由之前4吨/次提升到14吨/次,大幅提高装卸效率。同时积极应用“人人学技能、争当多面手”活动成果,发挥员工“一岗多能”技术优势,有效满足假期期间全时段作业需求。春节假期期间,滕州港集港货物2.3万吨,小清河沿线济南港、高青港累计装卸集装箱125TEU,章丘港集疏货物1.2万吨,奋力冲击2025年生产经营“开门红”。京杭运河沿线各船闸全面加强安全管理,科学调整值班轮次,全力保障船舶安全高效过闸。1月28日至2月4日,京杭运河山东段船闸累计过闸船舶6326艘次,为春节期间京杭运河保通保畅作出应有贡献。
强化产业体系与数字化转型
在山东海洋集团2025年工作会议上,党委书记、董事长姜国栋要求,集团各业务板块要进一步强化使命担当,打造“六位一体”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努力走出一条“产业引领、创新驱动、绿色发展、治理高效”的海洋集团特色发展之路。要突出“稳中有进”,打造现代远洋运输产业体系;突出“全面提升”,打造现代内河港航产业体系;突出“尖端前端”,打造现代海洋渔业产业体系;突出“开放合作”,打造现代海工服务产业体系;突出“科技引领”,打造现代海洋科技产业体系;突出“产融结合”,打造现代海洋金融产业体系,在促进我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挑大梁。
姜国栋为山东海洋集团2025年的工作提出了要求,在日常的工作中,山东海洋集团通过脚踏实地的努力,取得了多项成就。近日,山东海洋集团正式通过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评估(DCMM)稳健级(三级)认证,这是对集团数据管理工作的权威认可,标志着集团的数据管理和应用能力达到行业领先水平。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了解到,DCMM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牵头发布,是国内最权威的数据管理能力评估认证体系,旨在帮助企业利用先进的数据管理理念和方法,完善数据资产管理体系,激活数据要素价值,促进数字经济快速发展。
作为省属国企,山东海洋集团高度重视数字化转型和数字经济发展,将数字化转型作为支持集团战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夯实数字化基础、增加数字化建设投入、培养数字技术人才、推进传统产业数字化创新。山东海洋集团也将在坚持“统筹集约、开放共享、数据驱动、应用创新、安全可控”原则的基础上,在DCMM框架下持续提升数据管理和应用能力,充分释放数据生产要素价值,助力集团高质量发展。
近期,山东海洋集团所属山东海洋能源申报的“北方海洋智钻云链”数字化应用场景,成功入选山东省交通运输厅全省交通运输行业数据创新应用典型案例。“北方海洋智钻云链”数字化应用场景,是山东海洋能源所属北方海洋钻井有限公司在海洋钻井作业的基础上打造的集智能化生产、精细化运营、立体化安防于一体的数字化应用场景。北方钻井采用分布式系统部署,创新数据同步逻辑,搭建VR安全巡检设备等数字化应用,有效降低运营维护成本,提高系统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维护了国有资产安全。
近年来,山东海洋能源不断推动数字化转型和技术研发工作。目前拥有7项发明专利、28项实用新型专利、19项软件著作权,发表论文25篇,其中“超大型液化乙烷船B型舱的研发和建造项目”荣获“山东省交通运输科技奖”一等奖和“中国安全生产协会第四届安全科技进步奖”三等奖,技术研发能力持续提升。为构建稳定的安全管理屏障,山东海洋能源不断完善气体船舶、钻井平台的运营管理系统,进一步提高在线监测与预测能力,有效提升生产经营信息化水平。
扛牢使命服务强省战略
山东省属企业扛牢“走在前、挑大梁”的使命担当,积极服务强省战略。记者了解到,山东海洋集团锚定“山东省经略海洋省级平台”功能定位,打造现代海洋经济发展高地,加快建设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培育了世界一流的远洋运输船队,控制运力突破1700万载重吨,持续巩固综合运力全国第三、乙烷运力全球第一的优势地位。成功中标卡塔尔能源集团“百船计划”项目,助力卡塔尔加快推进北方气田扩建,为推动形成更加多元、更加安全、更有保障的国际能源供应体系贡献了力量。引领我省内河港航高质量发展,构建京杭运河、小清河“港、航、船、闸、货”五位一体运营模式,完善海河直达等多式联运产业体系,有效降低物流成本。
在践行绿色低碳理念方面,山东海洋集团将“节能低碳+绿色环保”新发展理念贯穿于各产业板块发展,着力打造节能型航运船队、零碳型内河港口、生态型现代渔业、清洁型海上能源。“山东和谐”轮完成“全球最新一代大型矿砂船智能光伏发电系统”首次发电并网,获得了中国船级社全球首张“太阳能光伏系统(SPV)”入级证书, 为构建绿色船队探索新的路径。小清河沿线港口完善光伏发电、港口用电、充换电储电的用电体系,建设分布式光伏,有效提升港口“绿电”使用率和节能减排效果。投资建成海上风电安装船“蓝鲲01”、光伏打桩运维船“蓝鲲02”,助力海上清洁能源高质量发展。
助力乡村全面振兴,聚焦现代海洋渔业,山东海洋集团建设了多个示范效应强、科技水平高、经济与生态效益兼顾、具有显著辐射带动作用的重点项目,着力打造我省海洋领域的“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例如,践行“大食物观”,加快建设中国北方最大的海洋渔业苗种繁育基地,形成了集陆基、近海、远海于一体的现代海洋渔业产业布局。投资运营全国首制装备型海洋牧场综合体“耕海1号”,推动了一、三产业融合发展,带动周边农民致富,开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乡村振兴新模式。与枣庄市峄城区古邵镇结对合作,积极推进乡村“绿色银行”项目,通过整治峄州港魏家沟航道河滩地、栽植经济苗木,改善乡村生态环境,促进村集体增收、村民致富。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张雨
锚定目标迎首季开门红
2025年,山东海洋能源锚定新发展阶段目标任务,高效统筹新造船舶建造节点、责任要求,与合作各方保持密切交流沟通,加快推进新造船项目建设准备工作,为本次新造船项目顺利开工奠定了坚实基础,全力冲刺一季度“开门红”。
近日,山东海洋能源首艘17.5万立方米大型LNG运输船(H2716船)在上海江南造船厂开工建造。作为首个大型LNG新造船项目,本次开工仪式不仅是山东海洋能源加快建设海洋清洁能源运输体系的重要见证,也是央企国企实现强强联合的重要里程碑,对保障我国能源供应链安全,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具有深远意义。
据了解,该船型长298.5米、型宽46米、型深26.5米,舱容175000立方米,采用最新技术的双燃料推进系统,具有主流、可靠、节能环保等优点,满足目前最新的规范规则和行业标准,综合经济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同样传来好消息的,还有小清河章丘港的超限件开年“第一单”顺利启运。2月13日,由伊莱特能源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至中山、珠海的法兰大件顺利从山东海洋集团章丘港启运。此批法兰大件共20件、总重573吨,这是章丘港超限件运输开年“第一单”,也是与伊莱特能源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的首单。
据悉,2024年,章丘港依托小清河“河海直达”运输模式,共完成5批次、近1500吨的超限件运输业务,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打造了超限件“河海直达”物流服务品牌。而山东海洋集团章丘港将持续挖掘小清河航运的独特优势,依托“京清运河物流大通道”,为沿线超限件生产企业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绿色的运输通道,全力服务内河港航高质量发展和交通强省建设。
春节期间,万家灯火,一片祥和,山东海洋集团却没有停下繁忙的脚步。2月5日,12200吨春耕备用化肥从山东海洋集团东平港装船出发,即将前往安徽蚌埠地区助力当地春耕。这是东平港连续第5年承担春节期间“北肥南运”运输任务。为按时完成货物装运,东平港提前升级吊装设备,由之前4吨/次提升到14吨/次,大幅提高装卸效率。同时积极应用“人人学技能、争当多面手”活动成果,发挥员工“一岗多能”技术优势,有效满足假期期间全时段作业需求。春节假期期间,滕州港集港货物2.3万吨,小清河沿线济南港、高青港累计装卸集装箱125TEU,章丘港集疏货物1.2万吨,奋力冲击2025年生产经营“开门红”。京杭运河沿线各船闸全面加强安全管理,科学调整值班轮次,全力保障船舶安全高效过闸。1月28日至2月4日,京杭运河山东段船闸累计过闸船舶6326艘次,为春节期间京杭运河保通保畅作出应有贡献。
强化产业体系与数字化转型
在山东海洋集团2025年工作会议上,党委书记、董事长姜国栋要求,集团各业务板块要进一步强化使命担当,打造“六位一体”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努力走出一条“产业引领、创新驱动、绿色发展、治理高效”的海洋集团特色发展之路。要突出“稳中有进”,打造现代远洋运输产业体系;突出“全面提升”,打造现代内河港航产业体系;突出“尖端前端”,打造现代海洋渔业产业体系;突出“开放合作”,打造现代海工服务产业体系;突出“科技引领”,打造现代海洋科技产业体系;突出“产融结合”,打造现代海洋金融产业体系,在促进我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挑大梁。
姜国栋为山东海洋集团2025年的工作提出了要求,在日常的工作中,山东海洋集团通过脚踏实地的努力,取得了多项成就。近日,山东海洋集团正式通过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评估(DCMM)稳健级(三级)认证,这是对集团数据管理工作的权威认可,标志着集团的数据管理和应用能力达到行业领先水平。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了解到,DCMM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牵头发布,是国内最权威的数据管理能力评估认证体系,旨在帮助企业利用先进的数据管理理念和方法,完善数据资产管理体系,激活数据要素价值,促进数字经济快速发展。
作为省属国企,山东海洋集团高度重视数字化转型和数字经济发展,将数字化转型作为支持集团战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夯实数字化基础、增加数字化建设投入、培养数字技术人才、推进传统产业数字化创新。山东海洋集团也将在坚持“统筹集约、开放共享、数据驱动、应用创新、安全可控”原则的基础上,在DCMM框架下持续提升数据管理和应用能力,充分释放数据生产要素价值,助力集团高质量发展。
近期,山东海洋集团所属山东海洋能源申报的“北方海洋智钻云链”数字化应用场景,成功入选山东省交通运输厅全省交通运输行业数据创新应用典型案例。“北方海洋智钻云链”数字化应用场景,是山东海洋能源所属北方海洋钻井有限公司在海洋钻井作业的基础上打造的集智能化生产、精细化运营、立体化安防于一体的数字化应用场景。北方钻井采用分布式系统部署,创新数据同步逻辑,搭建VR安全巡检设备等数字化应用,有效降低运营维护成本,提高系统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维护了国有资产安全。
近年来,山东海洋能源不断推动数字化转型和技术研发工作。目前拥有7项发明专利、28项实用新型专利、19项软件著作权,发表论文25篇,其中“超大型液化乙烷船B型舱的研发和建造项目”荣获“山东省交通运输科技奖”一等奖和“中国安全生产协会第四届安全科技进步奖”三等奖,技术研发能力持续提升。为构建稳定的安全管理屏障,山东海洋能源不断完善气体船舶、钻井平台的运营管理系统,进一步提高在线监测与预测能力,有效提升生产经营信息化水平。
扛牢使命服务强省战略
山东省属企业扛牢“走在前、挑大梁”的使命担当,积极服务强省战略。记者了解到,山东海洋集团锚定“山东省经略海洋省级平台”功能定位,打造现代海洋经济发展高地,加快建设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培育了世界一流的远洋运输船队,控制运力突破1700万载重吨,持续巩固综合运力全国第三、乙烷运力全球第一的优势地位。成功中标卡塔尔能源集团“百船计划”项目,助力卡塔尔加快推进北方气田扩建,为推动形成更加多元、更加安全、更有保障的国际能源供应体系贡献了力量。引领我省内河港航高质量发展,构建京杭运河、小清河“港、航、船、闸、货”五位一体运营模式,完善海河直达等多式联运产业体系,有效降低物流成本。
在践行绿色低碳理念方面,山东海洋集团将“节能低碳+绿色环保”新发展理念贯穿于各产业板块发展,着力打造节能型航运船队、零碳型内河港口、生态型现代渔业、清洁型海上能源。“山东和谐”轮完成“全球最新一代大型矿砂船智能光伏发电系统”首次发电并网,获得了中国船级社全球首张“太阳能光伏系统(SPV)”入级证书, 为构建绿色船队探索新的路径。小清河沿线港口完善光伏发电、港口用电、充换电储电的用电体系,建设分布式光伏,有效提升港口“绿电”使用率和节能减排效果。投资建成海上风电安装船“蓝鲲01”、光伏打桩运维船“蓝鲲02”,助力海上清洁能源高质量发展。
助力乡村全面振兴,聚焦现代海洋渔业,山东海洋集团建设了多个示范效应强、科技水平高、经济与生态效益兼顾、具有显著辐射带动作用的重点项目,着力打造我省海洋领域的“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例如,践行“大食物观”,加快建设中国北方最大的海洋渔业苗种繁育基地,形成了集陆基、近海、远海于一体的现代海洋渔业产业布局。投资运营全国首制装备型海洋牧场综合体“耕海1号”,推动了一、三产业融合发展,带动周边农民致富,开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乡村振兴新模式。与枣庄市峄城区古邵镇结对合作,积极推进乡村“绿色银行”项目,通过整治峄州港魏家沟航道河滩地、栽植经济苗木,改善乡村生态环境,促进村集体增收、村民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