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本报 收藏报纸 报纸头版

内容导航 版面导航

获得 Adobe Flash Player

人比车快?“00后”如此破世界纪录太疯狂

        一代大神基普乔格已然老去,最近马拉松运动中又一位“基普”冉冉升起了。近日,巴塞罗那的清晨被一组惊人的数字点燃。乌干达“00后”选手雅各布·基普里莫在男子半程马拉松比赛中,以56分42秒的成绩一骑绝尘,刷新世界纪录,将原纪录大幅缩短了48秒。
  
  若对马拉松运动缺乏了解,或许难以直观感受这一成绩的震撼。这里,我们不妨引用一项有趣的数据,基普里莫在本次比赛的平均配速为2分41秒/公里,怎么理解这个概念?毫不夸张地说,平日里你骑着电动车通勤的速度,可能还没有基普里莫用双腿跑出来的速度快。
  
  数据说话。在中国,城市电动车限速普遍为25公里/小时,而日常通勤受红绿灯、路况等因素影响,实际均速常常低于20公里/小时,基普里莫却凭借双腿跑出了平均时速约22.2公里的成绩。
  
  这个能耐着实让人羡慕。就拿记者自己的情况来说,从家里到单位的通勤距离是16公里,要是搭乘公共交通,最快也得耗费一个多小时;在不堵车的情况下,倒是三十分钟就能搞定,但在通勤高峰期,往往也得花掉一个多小时的时间;至于骑电动车,因为每天耗费路程太远,充电又成了个大麻烦。要是能有基普里莫这个“超能力”,跑上四十分钟就能坐上工位,着实是解决了日常生活里的一个大麻烦。
  
  那么,基普里莫的“超能力”是怎么练就的呢?从技术层面深入剖析这场比赛,他的全程节奏堪称完美。比赛初始,前5公里他用时13分34秒,随后第二个5公里提速至13分12秒,第三个5公里更是将时间压缩至13分钟。这种“负分段”策略,即后半程速度快于前半程,在长跑赛事中极为罕见。传统理论认为,匀速奔跑最为节能,但基普里莫通过科学的体能分配与强大的心理调控,成功打破了这一固有观念。
  
  与前辈贝克勒、基普乔格不同,基普里莫出生于2000年,成长于运动科学飞速发展的时代。乌干达并非传统长跑强国,却通过“欧洲训练+本土选拔”的创新模式,构建起独特的培养体系。基普里莫15岁便登上里约奥运会的舞台,早期经历短距离赛事的磨砺,这种“早熟”的培养路径,或许正是他能够适应多项目竞争的关键所在。此外,他两次破纪录的间隔仅四年,进步速度惊人,这背后既有个人天赋的充分释放,也离不开科技装备与营养恢复的有力支撑,碳板跑鞋、实时配速监测、低温冷疗等先进技术的应用,正在重塑运动员挑战极限的方式。
  
  基普里莫这次比赛还有个数据值得注意:他的20公里分段成绩为53分09秒,已接近纯20公里路跑世界纪录,若将这一速度延伸至全程马拉松,理论成绩可达1小时56分左右,尽管实际比赛中后程体能衰减不可避免,但计算这些损耗,作为“多栖选手”的基普里莫似乎仍有创造全马“破2”的可能性。2019年,基普乔格曾在维也纳跑进1小时59分40秒,但这个成绩并不被国际田联正式承认,马拉松历史上首位“破2”的选手会是基普里莫吗?拭目以待。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李柏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