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本报 收藏报纸 报纸头版

内容导航 版面导航

获得 Adobe Flash Player

中国半马,何时“破1”?

        尽管立春已至,但我国大部分地区依旧天气寒冷,这意味着2月并不是马拉松月。据中国马拉松官网显示,整个2月份国内一共只举办四场马拉松赛事。与此同时,我们的邻国日本却传来了大新闻。
  
  日前,在日本香川县丸龟国际半程马拉松中,24岁的太田智树以59分27秒的成绩刷新了日本男子半马纪录,成为该国首位突破1小时大关的选手。2024年,“突破”成为了中国马拉松的关键词。伴随着日本半马纪录进入“59分时代”,中国半马还要等多久,才能见证自己的“59分时代”呢?
  
  中国男子半马当前纪录由扎西次仁保持,他在2024年2月26日的仁寿半程马拉松赛中跑出了1小时01分57秒的成绩。放眼整个2024年,国内共有26人跑进64分,12人跑进63分。若只是在国内马拉松圈子作对比,这是个明显的提升。毕竟在过往几年,国内的男子半马跑进64分被认为是一道关口,能跑进67分基本就可以锁定领奖台。而董国建在2022年时刷新的62分51秒的成绩,在当年被视作一次跨越式突破。到了2024年,已经有10人超过了这个成绩。
  
  但说到底,还是得睁眼看世界。中国马拉松与自己相比,进步不小,但放眼全世界,还有不小的差距。扎西次仁跑出的1小时01分57秒的成绩,刚刚打开1小时02分这个关卡。而早在1981年9月,美国人赫尔比·林赛就已经跑出1小时01分47秒的成绩,来到了这个成绩区间。换句话说,如今中国半马的水平,还停留在世界水准的1981年。
  
  即便是对比日本,中国半马的成绩也有着不小的差距。此番太田智树跑出59分27秒的成绩,比扎西次仁快了整整两分半。放在日常生活里,这是个极短的时间,但放到马拉松项目中,这个差距足够大。值得一提的是,日本是在2020年由小椋裕介首度创下1小时的成绩,但直到2025年,才终于有选手突破1小时大关。我国半马纪录距离突破1小时大关还有1分57秒的差距。按照此前马拉松成绩提升的进步速度来看,能在十年内进入这个成绩区间,都足以称作是奇迹。
  
  需要肯定的是,近年来国内马拉松赛事逐渐火热,参与马拉松的人数直线上升,马拉松选手的训练条件也有了质的提升。这些变化让中国马拉松的成绩进步得很快。但参考日本的例子,我们可以发现很多值得借鉴的经验。太田智树的成功并非偶然,其背后是日本马拉松生态系统的成熟支撑。此外,日本长跑文化根植于校园。太田智树出身早稻田大学,四度参与箱根驿传;其父兄均为长跑运动员,家族传承与高校竞技的融合,为选手提供了从青少年到职业阶段的系统性训练环境。本届丸龟半马与日本学生半马合办,学生选手工藤慎跑出了1小时00分06秒的成绩,位列学生组第一,展现了日本“学生—职业”衔接的培养体系优势。
  
  需要承认的是,马拉松不只是一项运动,它同样是城市的展示窗口,也是跑友们的狂欢节。这些特质让马拉松在国内有着独特的意义。但设想一下,若是一天中国马拉松的成绩能有飞跃式的突破,甚至是达到了国际一流水准,这对一众赛事的办赛成熟度、跑友参与热情都会有一定的帮助。换句话说,不强求中国半马一定得在几年里“破1”,但若是实现了这一点,无疑是件好事。
  
  日本半马“破1”,对中国马拉松既是挑战,也是激励。从扎西次仁的61分时代,到未来可能的“59分奇迹”,中国马拉松需要一场从赛事到训练、从个体到体系的全面革新。正如那句名言所言:“纪录的存在是为了被打破。”但愿,这一天不会等得太远。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李柏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