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本报 收藏报纸 报纸头版

内容导航 版面导航

获得 Adobe Flash Player

人才政策延“优”补“新”再升级

济南起步区推出2.0版支持人才创新创业的若干措施
山东(新加坡)企业服务中心
点击查看原图
        为深入贯彻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进一步优化政策环境和人才发展生态,大力引进集聚支撑动能转换、创新创业的高层次人才,聚力打造人才集聚高地,近日,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制定出台《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支持人才创新创业的若干措施》(下称《若干措施》)。

  《若干措施》是在起步区2022年出台的人才政策基础上的2.0升级版,整体上由5部分组成,共30条。5部分基本延续前期人才政策框架,分别为“加快各类人才引进集聚”“积极拓展引才用才渠道”“搭建高能级创新创业载体”“健全人才发展激励机制”“打造最优人才发展生态”。从细节处来看,此次人才政策修订,更加符合起步区发展实际,更加聚焦人才切实需求,更加注重务实管用。
  
  ◎文/图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邓家钰

  以产业发展为导向人才项目

  最高可获1亿元综合资助
  
  《若干措施》开篇率先指出,注重引育产业领军人才,体现出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的鲜明导向。
  
  目前,起步区范围内济南黄河大桥新桥、凤凰大桥、济泺路隧道等跨黄河桥隧建成通车,变黄河天堑为大道通衢;山大二院北院区、济南黄河国际会展中心、济南黄河体育中心加快建成、投用,高能级基础设施及公服配套持续提升区域综合承载力和城市吸引力;中科新经济科创园、山东黄河数字经济产业园等创新创业载体平台有效运行,带动起步区这座黄河新城步入高速发展“快车道”。

  当前的起步区,加快成形起势,亟需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与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高端服务业的“3+1”现代化产业体系,导入优质产业项目。《若干政策》指出,对战略性对战略科学家等尖端人才领衔的团队项目,起步区在项目资助、创业扶持、股权投资、人才津贴等方面量身打造个性化支持政策,最高给予1亿元综合资助。
  
  围绕“3+1”产业体系和“6+4+2”产业主攻方向(智能车、新能源、新材料、中国芯、机器人、元宇宙;新金融、新电商、新会展、泛航空;现代种业和休闲农业),起步区突出“高精尖缺”导向,引进培养一批起步区产业发展急需、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的高层次创业人才(团队),最高给予300万元创业资金支持。

  聚焦鲁新合作

  高层次人才招引再加码

  人才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国务院办公厅批复的《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建设实施方案》中,为起步区明确“四个新”目标定位,其中就有“吸引集聚优质要素资源,形成高水平开放合作的新平台”。
  
  在鲁新合作背景下,起步区和新加坡达成了一系列合作共识,取得了一系列合作成果。目前,中新济南未来产业城已选址落地大桥组团济南城市副中心,起步区将与吉宝集团合作建设中新合作标志性建筑项目“星泉汇”,对标滨海湾花园共建“中新未来公园”。
  
  为建设形成高水平开放合作的新平台,《若干措施》进一步提高对高层次人才招引力度。其中,企事业单位引进外国高层次管理、技术人才(团队),开展科技创新、技术攻关等工作,通过起步区推荐入选市级、省级、国家级外国专家项目的,在享受上级政策基础上,分别给予30万元、50万元、80万元奖励。
  
  同时,对于全球TOP200海外高校毕业留学回国人员首次在起步区创业,并入选市级以上留学回国人员创业支持计划的,在上级政策的基础上,一次性给予20万元创业支持。

  注重青年友好打造最优生态

  让人才留得住、发展好

  良好的人才生态是招才引智的重要保障。起步区在加快建设品质宜居城市的同时,把“人才安居”放在突出位置,正逐步构建完善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体系。目前,国际人才公寓在中科新经济科创园投入使用。
  
  立足高品质、大体量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这一优势,《若干措施》创新推动保障性租赁住房纳入实施人才安居工程中,对于符合条件的各类人才申请入住配租型人才住房的,给予最长5年10%—100%的租金减免政策。
  
  同时,《若干政策》延续对青年人才的优待政策,打造“鹊华人才驿站”,为市域外来起步区求职应聘的应届和毕业1年以内的高校毕业生,提供最长7天的免费住宿服务。
  
  此外,起步区支持青年大学生创业,为符合条件的创业项目,提供免费办公场地或租金补贴,其中场地租金补贴最高每年3万元,连续补贴3年;初创5年内获得风险投资的,按照融资总额的10%最高给予30万元资金支持。

  构建延续发展人才政策体系

  确保人才政策落地见效

  据了解,人才政策1.0版已试行两年,于2024年底到期。2025年伊始,新修订的《若干措施》接踵而至,首先保证了人才政策在时间上的连续。同时,诸如“引育产业领军人才”“打造鹊华人才驿站”“支持搭建高能级创新创业载体”等优质、适用的支持政策得以保留,体现出起步区以产业为导向、以创新为底色,打造最优人才发展生态的系统性和一贯性。坚持“最优加一点”理念,《若干措施》在调整部分不适用措施的同时,根据发展实际,新增“保障性租赁住房纳入人才安居”“打造高品质‘类海外’人才环境”等新举措,用创新、发展保持政策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