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血病
——一个更真实的武侠世界

《细读金庸:一部严肃的古代社会史》作者:吴钩

不过,从文献记载的角度来看,云南、贵州、四川、两湖等地流行吃辣椒的饮食习惯,应该形成于清代。据清末《清稗类钞》《蜀游闻见录》等文献记载:“滇、黔、湘、蜀人嗜辛辣品”;“湘鄂之人日二餐,喜辛辣品”;贵州“居民嗜酸辣”;“惟川人食椒,须择其极辣者,且每饭每菜,非辣不可”。清代之前,却未见类似的记载。
有意思的是,辣椒与玉米这两种明代才广泛种植的域外农作物,都被金庸写入宋朝背景的小说中。《天龙八部》写道:“自此一路向东,又行了二十余日,段誉听着途人的口音,渐觉清雅绵软,菜肴中也没了辣椒。”《神雕侠侣》写道:杨过“走了一阵,腹中饿得咕咕直响。他自幼闯荡江湖,找东西吃的本事着实了得,四下张望,见西边山坡上长着一大片玉米,于是过去摘了五根棒子。玉米尚未成熟,但已可食得”。
这也是金庸小说的小漏洞,因为更有说服力的证据说明,生活在南宋的杨过是吃不到玉米的;而北宋时的大理人家,也未有在菜肴中放辣椒的饮食习惯,那时候云南有没有辣椒这一作物也很不好说哩。
……
有网友问:《倚天屠龙记》中,张翠山、殷素素,还有谢逊,三人在靠近北极的冰火岛生活了那么多年,那冰火岛上又没有什么蔬菜与水果,他们为什么不会得坏血病?
这个问题很容易让我们联想到另一个曾在网上讨论了一阵子的问题:为什么几乎没有听说中国古代的航海员会得坏血病,而西方航海员在大航海时代却饱受坏血病的困扰?据称18 世纪时,在西方船员死亡案例中,因坏血病致死的高达50%。后来人们才知道,船员之所以容易得坏血病,是因为严重缺乏维生素C。维生素C为维持生命必不可少的营养素,但灵长类动物包括人类无法自己合成维生素C,只能从食物中摄取。
古代中国航海员很少得坏血病,而西方航海员却相反,原因只能从他们的饮食结构中寻找。我们知道,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主要是水果与蔬菜,而水果与蔬菜都极难保存,不是理想的航海食物,西方航海员在漫长的航海过程中,基本上都吃不到水果与蔬菜,因此才容易得坏血病。
那中国古代的航海员又是从哪些食物中获得维生素C的呢?让我们先从中西航海帆船的排水量说起。
有意思的是,辣椒与玉米这两种明代才广泛种植的域外农作物,都被金庸写入宋朝背景的小说中。《天龙八部》写道:“自此一路向东,又行了二十余日,段誉听着途人的口音,渐觉清雅绵软,菜肴中也没了辣椒。”《神雕侠侣》写道:杨过“走了一阵,腹中饿得咕咕直响。他自幼闯荡江湖,找东西吃的本事着实了得,四下张望,见西边山坡上长着一大片玉米,于是过去摘了五根棒子。玉米尚未成熟,但已可食得”。
这也是金庸小说的小漏洞,因为更有说服力的证据说明,生活在南宋的杨过是吃不到玉米的;而北宋时的大理人家,也未有在菜肴中放辣椒的饮食习惯,那时候云南有没有辣椒这一作物也很不好说哩。
……
有网友问:《倚天屠龙记》中,张翠山、殷素素,还有谢逊,三人在靠近北极的冰火岛生活了那么多年,那冰火岛上又没有什么蔬菜与水果,他们为什么不会得坏血病?
这个问题很容易让我们联想到另一个曾在网上讨论了一阵子的问题:为什么几乎没有听说中国古代的航海员会得坏血病,而西方航海员在大航海时代却饱受坏血病的困扰?据称18 世纪时,在西方船员死亡案例中,因坏血病致死的高达50%。后来人们才知道,船员之所以容易得坏血病,是因为严重缺乏维生素C。维生素C为维持生命必不可少的营养素,但灵长类动物包括人类无法自己合成维生素C,只能从食物中摄取。
古代中国航海员很少得坏血病,而西方航海员却相反,原因只能从他们的饮食结构中寻找。我们知道,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主要是水果与蔬菜,而水果与蔬菜都极难保存,不是理想的航海食物,西方航海员在漫长的航海过程中,基本上都吃不到水果与蔬菜,因此才容易得坏血病。
那中国古代的航海员又是从哪些食物中获得维生素C的呢?让我们先从中西航海帆船的排水量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