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洲作物
——一个更真实的武侠世界

《细读金庸:一部严肃的古代社会史》作者:吴钩

番薯也是美洲作物,大约明代万历年间从东南亚引进。番荔枝、番木瓜、番石榴都是美洲水果,约明清时期传入。马铃薯也是原产于美洲,名字虽然不带“番”字,但有些地方称其为“洋芋”,到底还是泄露了它的舶来身份,传入中国的时间大致是明末清初。
此外,还有两种大名鼎鼎的美洲作物,那就是玉米和辣椒。玉米,中国人原来称之为“番麦”“西天麦”,这一名字透露了它是海外传入的信息。一般认为,玉米是16 世纪率先引入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因为杭州人田艺蘅在《留青日札》中记述说:
御麦出于西番,旧名番麦,以其曾经进御,故曰御麦,干叶类稷,花类稻穗,其苞如拳而长,其须如红绒,其粒如芡实,大而莹白,花开于顶,实结于节,真异谷也。吾乡传得此种,多有种之者。
《留青日札》成书于1573年,可知至迟在明代万历年间,田艺蘅的家乡已多有人种植玉米。
但又有学者发现,成书于1560年的《平凉府志》也有玉米的记载:“番麦,一曰西天麦,苗如蜀秫而肥短,末有穗,如稻而非实。实如塔,如桐子大,生节间。花垂红绒,在塔末,长五六寸,三月种,八月收。”据此,玉米应该是1560年之前就从陆路传入了中国西部。总而言之,玉米这一原产美洲的域外农作物,到底是什么时候、沿什么路线传播到中国的,学界还未有定论,但不会早于明代。
辣椒的原名也带有一个“番”字,叫作“番椒”,说明这一作物也是从海外传进来的。目前见到的关于辣椒的最早文献记载,是成书于1591 年的明人笔记《遵生八笺》:“番椒,丛生,白花子,俨秃笔头,味辣,色红,甚可观。子种。”从“味辣”与“甚可观”的措辞来看,辣椒在明代万历年间,似乎既被当成辛辣调味料食用,又被作为观赏性植物。
不过,又有一些微弱的证据显示中国古代可能也有原产的辣椒物种。学者曾在云南发现原生态的野辣椒,近代植物学家蔡希陶等人在编译《农艺植物考源》时,据此提出一个观点:云南西双版纳、思茅、澜沧一带分布有一年生的涮辣椒及多年生的小米辣,只是南美洲栽培普遍些,我国古代没有普遍栽培而已。还有报道称,1986年考古学者在四川成都的唐代垃圾坑中,发现有完好的辣椒出土。
此外,还有两种大名鼎鼎的美洲作物,那就是玉米和辣椒。玉米,中国人原来称之为“番麦”“西天麦”,这一名字透露了它是海外传入的信息。一般认为,玉米是16 世纪率先引入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因为杭州人田艺蘅在《留青日札》中记述说:
御麦出于西番,旧名番麦,以其曾经进御,故曰御麦,干叶类稷,花类稻穗,其苞如拳而长,其须如红绒,其粒如芡实,大而莹白,花开于顶,实结于节,真异谷也。吾乡传得此种,多有种之者。
《留青日札》成书于1573年,可知至迟在明代万历年间,田艺蘅的家乡已多有人种植玉米。
但又有学者发现,成书于1560年的《平凉府志》也有玉米的记载:“番麦,一曰西天麦,苗如蜀秫而肥短,末有穗,如稻而非实。实如塔,如桐子大,生节间。花垂红绒,在塔末,长五六寸,三月种,八月收。”据此,玉米应该是1560年之前就从陆路传入了中国西部。总而言之,玉米这一原产美洲的域外农作物,到底是什么时候、沿什么路线传播到中国的,学界还未有定论,但不会早于明代。
辣椒的原名也带有一个“番”字,叫作“番椒”,说明这一作物也是从海外传进来的。目前见到的关于辣椒的最早文献记载,是成书于1591 年的明人笔记《遵生八笺》:“番椒,丛生,白花子,俨秃笔头,味辣,色红,甚可观。子种。”从“味辣”与“甚可观”的措辞来看,辣椒在明代万历年间,似乎既被当成辛辣调味料食用,又被作为观赏性植物。
不过,又有一些微弱的证据显示中国古代可能也有原产的辣椒物种。学者曾在云南发现原生态的野辣椒,近代植物学家蔡希陶等人在编译《农艺植物考源》时,据此提出一个观点:云南西双版纳、思茅、澜沧一带分布有一年生的涮辣椒及多年生的小米辣,只是南美洲栽培普遍些,我国古代没有普遍栽培而已。还有报道称,1986年考古学者在四川成都的唐代垃圾坑中,发现有完好的辣椒出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