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本报 收藏报纸 报纸头版

内容导航 版面导航

获得 Adobe Flash Player

斫鲙

——一个更真实的武侠世界
《细读金庸:一部严肃的古代社会史》作者:吴钩
点击查看原图
        她可以用瓜、蔬等素食材,运用炸、脍、脯、腌、酱等烹饪手法,根据食材、佐料的色泽,拼成山川流水、亭台楼榭等景物。假如一桌坐二十人,每位食客面前,各设一景,将一桌菜合起来,就是一幅微缩版的王维《辋川图》。这样的厨艺,只能用叹为观止来形容。
  
  第二个厨娘是北宋大诗人梅尧臣家的私厨,她的独门私技是“斫鲙”,即做鲜鱼刺身。北宋京城人喜欢吃刺身,但能做刺身的厨子并不多,所以梅尧臣的朋友,如欧阳修、刘敞等人,每当食指大动、想吃刺身之时,就提着鱼到梅尧臣家,请梅家厨娘做刺身。梅尧臣也知道朋友的癖好,每得到鲜鱼,总是留起来,通知欧阳修等人过来分享。因此在他的文集中,留下了诸如“买鲫鱼八九尾,尚鲜活,永叔(欧阳修)许相过,留以给膳”,“蔡仲谋(蔡襄)遗鲫鱼十六尾,余忆在襄城时获此鱼,留以迟永叔等”的记载。
  
  第三个厨娘是南宋初的宋五嫂。现在杭州菜中有一道传统名菜,叫“宋嫂鱼羹”,就是宋五嫂传下来的。这宋五嫂原为开封人氏,在东京城樊楼下卖鱼羹,在京中最是有名。靖康年间,金兵入侵,开封被占,宋五嫂随着其他宋朝军民迁居杭州,侨寓西湖苏堤,继续卖鱼羹。
  
  一日,宋高宗游湖,泊船苏堤之下,听到有东京人语音。遣内官召来之后发现是一个老婆婆。有老太监认得是汴京樊楼下住的宋五嫂,善煮鱼羹,便回禀高宗。高宗提起旧事,凄然伤感,命制鱼羹来献,果然鲜美,便赐金钱一百文。此事一时传遍了临安府,王孙公子,富家巨室,人人来买宋五嫂鱼羹吃。这个故事被明代的冯梦龙收入《喻世明言》中。
  
  第四个厨娘是南宋孝宗皇帝的御用厨师,叫作“尚食刘娘子”。据明人周清原《西湖二集》 的记载,刘厨娘“聪明敏捷,烹调得好肴馔,物物精洁,一应饮食之类,若经他手调和,便就芳香可口,甚中孝宗之意”。做出来的菜能让皇帝百吃不厌,这位“尚食刘娘子”的厨艺肯定非比寻常。
  
  第五个厨娘是宋理宗时某退休太守礼聘的私家厨师,是一位顶级名厨。我们未知其姓名,只知道她年约二十岁,与黄蓉生活在同一个时代。她做一道“羊头签”,只用羊头的“脸肉”;作为配料的葱,只要嫩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