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馏酒
——一个更真实的武侠世界
《细读金庸:一部严肃的古代社会史》作者:吴钩
点击查看原图
还有出土文物为证:20世纪70年代,考古人员曾从河北承德地区发现一件金代烧酒锅,实际上就是一个蒸馏器。2006 年,吉林大安也发现一处辽金时代的烧酒锅灶,经复原实验,这一“锅灶适合酿酒蒸馏,且有出酒快、效率高的特点”,“故可认为,辽金时期已经有商业生产的谷物蒸馏酒”。(冯恩学《中国烧酒起源新探》)
敦煌榆林窟第三窟东壁有两幅西夏时期的《酿酒图》,内容大同小异,都是画了两名女子在灶台前蒸制食品。值得注意的是,图中灶台上那个叠压成四层的蒸器,以及地上放着的酒壶、高足碗、木桶、贮酒槽等器物。《中国科技史》的作者、英国李约瑟博士最早提出,此图中出现的蒸器很可能便是蒸馏器。国内一些研究者也相信,《酿酒图》画的是西夏人蒸制烧酒的场景。如果这些论断属实,那么西夏驸马虚竹先生肯定是可以喝到高度酒的。
不过,现有的文献记载以及出土的文物,只能证明北宋时可能已出现高度的蒸馏酒,并不表示宋朝市场上有商品化的蒸馏白酒销售。研究者相信:
北宋早期(辽中期)已经有僧道制作的蒸馏酒(可能是用发酵酒蒸馏所得),秘不示人,没有形成商业性的生产,还没有摆脱萌芽阶段,可能与南方炎热,认为高度酒“大热有大毒”的认识有关。辽金地处北方,契丹春捺钵,冬季寒冷的气候使北方人有饮用烧酒驱寒的需求,促使蒸馏酒进行商业生产,产生了以发酵谷物为原料的固体蒸馏酒方法。(冯恩学《中国烧酒起源新探》)
综合学者的研究成果,我们认为,宋代有蒸馏酒问世,但尚未流行,酒楼所售、顾客所饮之酒,通常都是低度的米酒、果子酒。在沈括生活的时代,亦即乔峰与段誉生活的时代,一斛粮可成酒一斛五斗,这么酿造出来的酒当然是未经蒸馏提纯的低度酒。
宋代是一个鼓励饮酒的时代,因为酒税是宋朝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场上商品酒的消费量越大,政府的收入也就越多。因此,在宋政府鼓励下,从城市至农村,遍布酒店、酒坊、酒场。《清明上河图》 中出现最多的建筑物之一,就是酒店、酒肆。
南宋时,每年中秋节前后,杭州各大酒库(宋朝的官营酿酒厂)新酒上市,必大做广告,请歌妓代言。
敦煌榆林窟第三窟东壁有两幅西夏时期的《酿酒图》,内容大同小异,都是画了两名女子在灶台前蒸制食品。值得注意的是,图中灶台上那个叠压成四层的蒸器,以及地上放着的酒壶、高足碗、木桶、贮酒槽等器物。《中国科技史》的作者、英国李约瑟博士最早提出,此图中出现的蒸器很可能便是蒸馏器。国内一些研究者也相信,《酿酒图》画的是西夏人蒸制烧酒的场景。如果这些论断属实,那么西夏驸马虚竹先生肯定是可以喝到高度酒的。
不过,现有的文献记载以及出土的文物,只能证明北宋时可能已出现高度的蒸馏酒,并不表示宋朝市场上有商品化的蒸馏白酒销售。研究者相信:
北宋早期(辽中期)已经有僧道制作的蒸馏酒(可能是用发酵酒蒸馏所得),秘不示人,没有形成商业性的生产,还没有摆脱萌芽阶段,可能与南方炎热,认为高度酒“大热有大毒”的认识有关。辽金地处北方,契丹春捺钵,冬季寒冷的气候使北方人有饮用烧酒驱寒的需求,促使蒸馏酒进行商业生产,产生了以发酵谷物为原料的固体蒸馏酒方法。(冯恩学《中国烧酒起源新探》)
综合学者的研究成果,我们认为,宋代有蒸馏酒问世,但尚未流行,酒楼所售、顾客所饮之酒,通常都是低度的米酒、果子酒。在沈括生活的时代,亦即乔峰与段誉生活的时代,一斛粮可成酒一斛五斗,这么酿造出来的酒当然是未经蒸馏提纯的低度酒。
宋代是一个鼓励饮酒的时代,因为酒税是宋朝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场上商品酒的消费量越大,政府的收入也就越多。因此,在宋政府鼓励下,从城市至农村,遍布酒店、酒坊、酒场。《清明上河图》 中出现最多的建筑物之一,就是酒店、酒肆。
南宋时,每年中秋节前后,杭州各大酒库(宋朝的官营酿酒厂)新酒上市,必大做广告,请歌妓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