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本报 收藏报纸 报纸头版

内容导航 版面导航

获得 Adobe Flash Player

“高质量发展”遇上“新质生产力” 

强省会加速起“飞”

        在新时代的浪潮中,济南正以崭新的姿态引领新质生产力的蓬勃发展。从数字经济的深度挖掘,到低空经济的广阔拓展,再到空天信息产业的战略布局,2024年的济南犹如插上一双无形的“翅膀”,突破层层技术壁垒,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加速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书写着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王颂博 张柯

  数字经济“展翅翱翔”

  现如今,数据要素已成为跟土地、劳动力、资产、技术并列的五大生产要素之一。在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济南敏锐地捕捉到了数据资产的价值。数据资产入表的实践,不仅盘活了城市的数据资源,更为济南的数字经济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自2024年1月1日起,财政部印发的《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正式施行,该规定规范了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为企业数据资源入表提供政策依据和操作指南。“因此,2024年被业内人士称为‘数据资产入表元年’。”山东数据交易有限公司登记交易二部部长祝连鹏说。
  
  在济南,凭借着“数据资产入表元年”的势头,济南能源、济南公交等16家企业已实现数据入表,合计入账金额约3200万元,其中9家企业开展数据资产价值评估,合计评估价值约2.8亿元。
  
  然而,在上述斐然成绩的背后,是济南市政府与各界共同努力、持续深耕数据资产化的决心与行动。
  
  今年1月27日,济南市大数据协会发布了《济南市企业数据资产管理白皮书》,“白皮书是全国首个由市级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发布的数据资产管理白皮书,该书发布后,推动了多个行业和领域的‘首单’‘首笔’‘首个’入表项目在济南落地。”济南市大数据局党组书记、局长张熙说。

  此外,济南分别在7月和8月发布了《济南市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加快数字经济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5年)》和《济南市数据资产入表数据要素券发放活动实施细则》。这些政策的出台和实施,不仅为济南数据要素市场建设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持,也加速了各行各业的“入表”进程。
  
  今年2月,济南市属企业的“首单”入表实践案例诞生,由济南能源集团实现的供热管网GIS系统数据入表,标志着济南市数据资产化迈出实质性一步。

  竞逐低空“亿万蓝海”

  顺着数字经济腾飞的翅膀,我们来到了低空经济这片“亿万蓝海”。

  “低空经济是以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带动产业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支撑。”济南市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局级领导干部杨兴才介绍,在2024年全国两会上,低空经济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纳入2024年国家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重点任务之一。
  
  为抢抓低空经济发展机遇,11月6日,济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了《济南市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该方案的发布标志着济南市低空经济发展进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将为下一步争取国家低空经济领域试点示范、科技资源和经济市场奠定基础,”杨兴才说。
  
  低空经济的应用场景有很多种,目前,济南拥有4座通用机场、2座直升机机场,用于承担农用航空、飞行培训、抢险救灾、通航试航、遥感测绘、应急救援、医疗救助等任务。
  
  其中,在隶属于4座通用机场之一的莱芜雪野通用机场旁,坐落着一个“飞机之家”,其提供的直升机低空游览项目满足了很多人的“飞天梦”。

  “目前我们在全国有21个飞行基地,济南是总部,今年一共多飞了23000多人。”山东飞机之家通用航空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郭兆荣告诉记者,作为济南第一家做直升机销售的公司,自己从2008年就接触了低空经济行业,公司不仅涉足直升机的销售、租赁、维修保养等多个领域,还积极拓展低空游览、森林防火、电力巡线等应用场景,涉及农业、林业、水利、工业等行业,业务范围覆盖全国各地。

  除了作为低空经济产业链下游的场景应用,9月26日,济南低空经济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完成了工商注册,注册资金50000万元,主要承接济南市低空运营、空中管控、航空智造、机场管理等业务。
  
  济南能源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张彬介绍,下一步,该公司将强化低空经济示范引领,力争引进航空器整机生产线落地济南,同时积极引入国内外航空制造企业,形成航空制造集聚效应,填补济南航空整机制造空白。

  从钢铁到深空的新征途

  从苍茫的大地跃升至无垠的九重天,从“嫦娥奔月”的美好遐想到“东方红一号”的成功发射,空天信息行业的发展满足了中国人自古以来对宇宙的向往。
  
  2017年6月29日,为贯彻党中央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决策部署,下决心化解过剩产能,济钢钢铁主业全部停产,并决定将空天信息产业确定为企业未来发展的“第一主业”。
  
  济钢的转型方向无疑是正确的。在中共山东省委十二届五次会议上,济南卫星集团董事长盛桂军展示了一组数据,2019年国内空天信息产业规模已超4200亿元,2017年至2019年间复合增长率约15.5%。2022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6.4%,预计2025年后可达万亿产业规模。
  
  这么大的市场,作为黄河流域重要的中心城市,济南当然不肯错过。
  
  近年来,济南先后出台《济南市空天信息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济南市加快卫星导航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重磅文件,成为全国首个完成商业航天“通信、导航、遥感”卫星全面布局的城市。
  
  9月21日,第一届空天信息技术大会在济南开幕,从大会发布的数据看,截至目前,济南空天信息产业领域科研机构、企业超过80家,2023年实现营收234.06亿元。今年5月发布的《济南市空天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7年)》更是提出,到2027年,济南空天信息产业规模预计达到500亿元以上。
  
  其中,作为领军企业的济钢集团,在瞄准空天信息产业新赛道后“浴火重生”,不仅成为山东省航空航天骨干企业、济南市空天信息产业“链主”企业和产业共同体头部企业,2022年以来还连续3年跻身中国企业500强。“济钢的新主业,正迎来‘从1到N’的腾飞。”济钢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来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