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本报 收藏报纸 报纸头版

内容导航 版面导航

获得 Adobe Flash Player

芝麻糖让群众日子“甜”起来

老手艺壮大村集体经济,村民喜领分红款
万福街道鹿坊村形成芝麻糖产业实现了村民致富
点击查看原图
        菏泽市鲁西新区万福街道鹿坊村的村民岳国,每年一到11月前后就“南下”做芝麻糖。今年,岳国在临行前终于下定决心:今年不“南下”了,就留在村里干。留在村里干啥?岳国说,还是做自己的老本行——芝麻糖。在村里干,能有南方企业挣钱多吗?岳国回答,现在村里的合作社红火得很,村民都能在村里挣钱。
  
  小时候在街边巷子口,总能看到老爷爷骑着单车驮着一箩筐芝麻糖四处吆喝,香甜酥脆、色泽诱人的芝麻糖是许多人念念不忘的童年记忆,位于菏泽鲁西新区万福街道办事处鹿坊行政村的众诚食品专业合作社就把这小小的芝麻糖做成了带领老百姓致富的“甜蜜”产业。
  
  ◎文/图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葛红岩 任为

  老手艺的“第二春”

  眼下正值制作芝麻糖的时节,11月17日,在鹿坊村众诚食品专业合作社,已经正式“上岗”的岳国,手中活计相当娴熟。据介绍,岳国做芝麻糖的好手艺是祖传的,而且在鹿坊村还有不少村民有这个“祖传手艺”。

  “算起来,村里做芝麻糖的手艺传承200多年了。”鹿坊村党支部书记鹿群告诉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鹿坊村芝麻糖口感酥、不粘牙且无任何添加剂,深受周边市场欢迎。但过去因无人牵头,一直形不成规模,村民的收益也上不去,所以去南方芝麻糖企业打工的村民很多。
  
  如何让老手艺焕发“第二春”?鹿群从很早就开始思索,2021年,35岁的鹿群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当年他就明白,要想把老手艺留下、留住、留好,首先要有一个有凝聚力、有公信力的组织。

  “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这是鹿群一开始就确定的想法,他掰起手指算了起来,村集体以厂房入股,制糖能人以技术入股,村民以原材料入股。
  
  不过,正准备大干一场的鹿群,遇到了一个不小的难题。村里的制糖能人都不肯来合作社,鹿群苦笑,在芝麻糖企业干一季度能挣3万块钱,谁又会愿意来合作社承担风险呢。“主要还是以前村里做芝麻糖的收入只够温饱,大家穷怕了。”鹿群叹了口气。

  村支书的“鸿门宴”

  2021年7月初,对村里“门清”的鹿群,很快选定了“攻克目标”——技术好、人又实在的赵学亮。最重要的是,赵学亮在村里有个7人的制糖团队,他是团队“南下”打工的带头人。

  “不干不干,俺要是到合作社了,跟着我一块干的都没了保障。”这是鹿群第一次登门拜访时,赵学亮的话。“一块来呗,都入股,肯定能成事。”鹿群的话让赵学亮连连摇头。
  
  第一次登门失败,鹿群早有心理准备。随后,他又自掏腰包,开始了“饭局攻势”。“这恐怕是‘鸿门宴’吧?”收到鹿群消息的赵学亮哑然失笑。
  
  好酒、好菜、好友,初入饭局,赵学亮就明白村支书这是下了“血本”了。不过,也让他明白了村里对芝麻糖这门老手艺的重视程度,他不由得重新审视起了这次“入股”。“村里重视,镇上也支持,有这样的后盾,咱村的芝麻糖产业一定能发展起来。而且,这也是利村利民的大好事,把这事儿弄起来,全村都记你的好。”鹿群席间劝说。赵学亮虽说当场没应下这事,但内心已经松动。
  
  之后的饭局还有两三次,登门拜访也有两三次,一个月后,赵学亮和他的6个老搭档,都一一问明了“入股”细则。最后,一行7人,全部以技术入股合作社。在村“两委”的宣传下,也有23户村民以2000元的原材料,入股合作社。

  合作社的“节节高”

  同年8月,众诚食品专业合作社正式成立。11月,芝麻糖车间就热闹起来了,随着人声、笑声、机器声一齐飘向天空的,还有鹿群、赵学亮他们所有人的期待。
  
  大麦发芽、蒸米、发酵、熬糖、制糖、切断、粘芝麻……芝麻糖虽小,但制作工序可不少。第一批成品芝麻糖出来后,鹿群笑开了花。
  
  努力终结硕果。除了第一年的收支平衡,从第二年起,合作社的收入就大幅增长。“2022年分红500元,2023年是1000元。今年鹿书记说了,分红起码得在1500元以上。”原料股股东解艳丽告诉记者,合作社零工也不少,干半天就能领100元的工资。
  
  赵学亮他们7位“技术股东”收入也是连年增长。团队里年龄最小成员张永波今年40岁出头,手艺也是“家传”,他告诉记者,“去年分红不到30000元,虽比以前略少,但干得起劲,有盼头。而且,今年估计得分35000元以上。”
  
  今年分红增加的底气是什么?“纯手工、纯天然,口感好,口碑好呗!”鹿群回答,前段时间有个南方客户要把他们一季的产品全部“包圆”,这可不行,周边还有不少零售的老客户呢。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扩大芝麻糖生产规模,吸纳更多的村民加入,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坚强堡垒作用,为群众多干好事、多干实事,让老百姓的钱袋子越来越鼓、日子越来越好。”鹿群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