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诈小贴士来了
随着数字科技的飞速发展,各种新技术正在走进我们的日常生活。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在提供了便利化、个性化服务的同时,也给电信网络诈骗分子带来了可乘之机。13日上午的发布会上,省公安厅刑事侦查局局长靖涛向大家通报了几类多发犯罪手段及防范措施。
警惕AI仿冒视频诈骗
有的案件中,犯罪分子利用AI技术提前制作仿冒视频,使用仿冒视频与被害人联系,让被害人误以为对方是熟悉的人。也有的诈骗团伙利用AI语音机器人自动拨打电话,形成语音和文本通话记录。诈骗团伙通过分析通话情况,选择被害人进行诈骗。提醒广大群众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做到“三不”:不轻信、不点击、不转账。切勿轻信冒充公检法、客服、领导、亲友等来历不明的电话。要通过官方咨询、本人电话、当面确认等方式核实对方身份。即使已通过视频、语音联系的,也要通过其他方式进行验证。不要点击任何来路不明的网页链接,不要扫描任何来路不明的二维码,不要安装任何来路不明的APP软件。不要向陌生人汇款、转账,尤其是不随意加入陌生的QQ群、微信群、共享屏幕,不要根据群里人员指示进行账号密码输入等操作。
警惕刷单返利类诈骗
刷单诈骗是最为高发的诈骗类型,变种最多、与其他诈骗高度融合,引流手段也层出不穷,例如通过网络平台发布兼职广告,或以色情内容、免费礼物诱导对受害人实施诈骗。但无论形式怎么变化,刷单诈骗要求垫付资金“做任务”的基本套路是不变的。同时,刷单本身就是违法行为,没有任何保障,一定不要参与。
警惕虚假投资理财诈骗
切勿轻信非正规渠道推荐的投资理财,凡是标榜“内幕消息”“稳定高回报”的网络投资理财一定是诈骗。此外,犯罪分子常诱导受害人下载小众通联软件或非常规聊天工具,目的是规避监管和反诈预警,要谨慎使用,切勿下载未知投资APP,更不要轻易转账。
警惕机票退改签诈骗
临近春运高峰期,犯罪分子以“机票退改签补偿”名义实施诈骗增多。如果接到航班延误或取消等通知信息,要通过航空公司客服电话、官方网站等多渠道核实;“机票退改签”理赔务必登录航空公司官网或购票平台进行操作。
避免成为电诈“工具人”
非法买卖、出租出借、假冒他人身份或虚构代理关系开立电话卡、物联网卡、电信线路、短信端口、银行账户、支付账户、互联网账号,帮助诈骗分子架设呼叫转接设备、推广引流、转移涉诈资金等行为都是违法犯罪,提醒广大群众切勿参与。近期犯罪分子打着“精准扶贫”“发放扶贫款”旗号,诱骗农村地区居民特别是老年人提供银行卡用于犯罪,必须谨慎识别,防范被不法分子利用。
警惕冒充公检法诈骗
大多数群众对公检法机关办案流程不熟悉,犯罪分子借机对受害人实施精准诈骗。在此提醒,公检法机关不会线上全流程侦查办案,更不会在网上出示逮捕证、拘留证,如果你对电话、网上警察身份怀疑,可拨打110或96110进行查证核实。公检法机关没有所谓“安全账户”,凡是遇到要求转账进行资金核查的都是诈骗。
警惕AI仿冒视频诈骗
有的案件中,犯罪分子利用AI技术提前制作仿冒视频,使用仿冒视频与被害人联系,让被害人误以为对方是熟悉的人。也有的诈骗团伙利用AI语音机器人自动拨打电话,形成语音和文本通话记录。诈骗团伙通过分析通话情况,选择被害人进行诈骗。提醒广大群众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做到“三不”:不轻信、不点击、不转账。切勿轻信冒充公检法、客服、领导、亲友等来历不明的电话。要通过官方咨询、本人电话、当面确认等方式核实对方身份。即使已通过视频、语音联系的,也要通过其他方式进行验证。不要点击任何来路不明的网页链接,不要扫描任何来路不明的二维码,不要安装任何来路不明的APP软件。不要向陌生人汇款、转账,尤其是不随意加入陌生的QQ群、微信群、共享屏幕,不要根据群里人员指示进行账号密码输入等操作。
警惕刷单返利类诈骗
刷单诈骗是最为高发的诈骗类型,变种最多、与其他诈骗高度融合,引流手段也层出不穷,例如通过网络平台发布兼职广告,或以色情内容、免费礼物诱导对受害人实施诈骗。但无论形式怎么变化,刷单诈骗要求垫付资金“做任务”的基本套路是不变的。同时,刷单本身就是违法行为,没有任何保障,一定不要参与。
警惕虚假投资理财诈骗
切勿轻信非正规渠道推荐的投资理财,凡是标榜“内幕消息”“稳定高回报”的网络投资理财一定是诈骗。此外,犯罪分子常诱导受害人下载小众通联软件或非常规聊天工具,目的是规避监管和反诈预警,要谨慎使用,切勿下载未知投资APP,更不要轻易转账。
警惕机票退改签诈骗
临近春运高峰期,犯罪分子以“机票退改签补偿”名义实施诈骗增多。如果接到航班延误或取消等通知信息,要通过航空公司客服电话、官方网站等多渠道核实;“机票退改签”理赔务必登录航空公司官网或购票平台进行操作。
避免成为电诈“工具人”
非法买卖、出租出借、假冒他人身份或虚构代理关系开立电话卡、物联网卡、电信线路、短信端口、银行账户、支付账户、互联网账号,帮助诈骗分子架设呼叫转接设备、推广引流、转移涉诈资金等行为都是违法犯罪,提醒广大群众切勿参与。近期犯罪分子打着“精准扶贫”“发放扶贫款”旗号,诱骗农村地区居民特别是老年人提供银行卡用于犯罪,必须谨慎识别,防范被不法分子利用。
警惕冒充公检法诈骗
大多数群众对公检法机关办案流程不熟悉,犯罪分子借机对受害人实施精准诈骗。在此提醒,公检法机关不会线上全流程侦查办案,更不会在网上出示逮捕证、拘留证,如果你对电话、网上警察身份怀疑,可拨打110或96110进行查证核实。公检法机关没有所谓“安全账户”,凡是遇到要求转账进行资金核查的都是诈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