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金融之笔,绘发展蓝图
山东银行业服务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实录

东营港25万吨级原油进口泊位及配套工程


滨州永泰自动化工程有限公司

金融是“国之大者”,关系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必须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为更好展示山东银行业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举措和成效,近日,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先后走进滨州、东营等地,对当地银行业做精做细金融“五篇大文章”、支持服务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典型做法成效进行了深入调研采访。
◎文/图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杜姿霖
创新驱动,激活新质生产力
滨州,是一座拥有“海韵河秀”“智者智城”城市名片和丰厚自然资源的城市,同时也是一座培育了高端铝业、精细化工、智能纺织、食品加工、畜牧水产五大千亿级优质产业集群的现代化智慧新型城市。
2024年以来,滨州辖区银行业立足区域政策与资源优势,全链条、全周期、全产品提升金融服务能级,全力推动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协同发展新机制,为全市各领域新质生产力发展和“品质滨州”建设注入高质量金融源泉。截至2024年10月末,辖区各项贷款余额4278.31亿元,较年初增加385.9亿元,增速9.91%,高于全省(不含青岛)平均增速1.36个百分点。
“这么坚硬的金属材料,居然可以雕刻出来这么精美细致的玫瑰花样式。”这是滨州永泰自动化工程有限公司(简称“永泰自动化”)的生产车间。记者了解到,永泰自动化是一家专业的自动化系统集成商,拥有发明专利1项、软件著作权专利8项、实用新型专利10项。
作为轻资产科技型企业,缺少抵押物让永泰自动化陷入融资难、融资贵的窘境。建设银行滨州分行在金融辅导走访时得知此情况,第一时间为该企业送上科技型中小微企业专属信贷产品——科技补偿贷,并推动500万元信贷资金快速审批投放。在山东省科技厅、滨州市科技局科技类贷款贴息政策共同加持下,企业实际支付的贷款利率不足2%。有了金融活水的及时足量输送,永泰自动化投标的城市集中供暖项目、固废处理项目陆续中标,企业年营收额也从上一年的2000多万元提升到4500余万元。
近年来,建设银行滨州分行积极将“国之大者”融入“金融实践”,在创新科技信贷产品上持续探索,以多元化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护航科创企业成长。截至10月末,该行共支持科创型小微企业310户,科技贷款余额10.99亿元;服务专精特新小微企业47户,贷款余额3亿元。
山东京博中聚新材料有限公司为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是全国溴化丁基橡胶产品的主要生产商之一。在京博中聚“7万吨/年溴化丁基橡胶及配套项目”开工建设前夕,交通银行滨州分行积极启动高层营销,省行相关部门赴企洽谈合作和督促业务审批,在省、市两级行高效协同下,成功为该项目建设发放科技项目贷2亿元,推动企业“溴化丁基橡胶”年产能提升1.4倍。
“交通银行服务细致高效,为我们扩大生产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树立了银企合作的典范。”京博中聚新材料有限公司财务总监刘洪志对记者表示。
记者获悉,今年以来,滨州银行业持续加大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支持,为科技型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打造金融新引擎。截至10月末,辖区科创企业贷款余额330.98亿元,较年初增加79.87亿元,增速31.81%。
点绿成“金”
盐碱地上起“良田”
九曲黄河从这里入海,积淀成洲绘就东营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画卷。2024年以来,东营市银行业协会以服务黄河重大国家战略为总统领,以科技金融为重点领域、绿色金融为发展方向、普惠群体为主要受众、养老服务为突破目标、数字化为改革动力,加强对实体经济支持保障力度,不断为实体经济注入更多“源头活水”。
黄河三角洲农高区是以盐碱地为特色的国家级农业高新区,受河海交汇特殊地理位置影响,形成了大量典型的滨海盐碱地,现有盐碱地面积341.8万亩,其中盐碱耕地196万亩,占东营市耕地面积的59%。
如何唤醒盐碱地这一“沉睡”资源,向盐碱地要效益,成为黄三角地区农业经济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
坐落于此的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项目,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历程中具有重要意义。项目建成后,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了解到项目情况后,农发行东营市分行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协调上级行一道多次到黄三角农高区进行实地考察。第一时间成立农高区政策性金融服务小组,积极进行政策宣讲,量身定做融资方案,积极向上级行在客户准入、信贷额度、贷款期限、资源安排等方面申请给予项目全力支持,并成功将盐碱地公司纳入农发行总行名单制管理重点客户,为该项目成功获批、实现投放奠定坚实基础。
经过前期的协调,该行成功获批贷款16亿元并于当年实现投放,专项用于支持中心项目建设。更具意义的是,该笔贷款也是农发行山东省分行建行以来单笔获批额度最大的农业科技类贷款。
精准“滴灌”
实体经济再焕新
从守护黄河安澜,到端牢粮食、能源饭碗,从创新驱动未来增长,到先进制造业向新向绿……在服务重大发展战略、支持区域经济转型升级、践行为民宗旨等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场上,处处都有东营银行的身影。
自2001年合并重组市城市信用社以来,东营银行历经数次蜕变与飞跃,已发展成为一家具有鲜明特色与强劲竞争力的现代化商业银行。截至2024年9月末,全行资产总额达2238.59亿元,较年初增长205.57亿元,增幅10.11%;各项存款1857.81亿元,较年初增长151.52亿元,增幅8.88%;各项贷款1323.92亿元,较年初增长164.70亿元,增幅14.21%。
东营因油而生,因油而兴,如何借油变强,让这座新型工业化城市持续焕发生机?重大项目成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器”和“压舱石”。东营港25万吨级原油进口泊位及配套工程是山东省重大建设项目,该项目设计年吞吐量为3493万吨,项目总投资34亿元,预计2025年6月投产运营。项目建成投用后,中东地区25万吨国际油轮可以在东营港直接接卸,有效满足腹地石化企业的原料、产品运输需求,提高物料周转效率,预计每年节省运输成本将超10亿元。
东营银行依托东营港经济开发区打造亿吨深水大港,推动临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机遇,锚定东营港企业平台,深入落实国家“双碳”战略,持续加大港口企业项目贷款,为东营港25万吨级原油进口泊位项目新增项目贷款6亿元,有效解决项目建设融资问题。最新数据显示,在支持省市重点项目建设上,东营银行已对接服务37家企业,贷款余额92.19亿元,为推进地区项目建设提供了强劲金融动力。
当今,百年变局之下,科技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变量”和“最大增量”。东营银行积极打造多元化产品矩阵,构建全场景、全生态金融服务体系,不断提升金融供给能力,推动普惠金融服务提质增效。截至9月末,东营银行支持全省科技型企业339家,贷款余额109.12亿元;其中,高新技术企业225家,贷款余额74.15亿元;科技型中小企业220家,贷款余额30.03亿元;专精特新企业156家,贷款余额58.46亿元。
执金融之笔,蘸奋进之墨,紧紧围绕国家和区域重大战略,瞄准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与地方经济发展同频共振,全面提升金融服务质效,乘势而上的东营银行,正凝聚起高质量发展的充沛新动能。
◎文/图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杜姿霖
创新驱动,激活新质生产力
滨州,是一座拥有“海韵河秀”“智者智城”城市名片和丰厚自然资源的城市,同时也是一座培育了高端铝业、精细化工、智能纺织、食品加工、畜牧水产五大千亿级优质产业集群的现代化智慧新型城市。
2024年以来,滨州辖区银行业立足区域政策与资源优势,全链条、全周期、全产品提升金融服务能级,全力推动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协同发展新机制,为全市各领域新质生产力发展和“品质滨州”建设注入高质量金融源泉。截至2024年10月末,辖区各项贷款余额4278.31亿元,较年初增加385.9亿元,增速9.91%,高于全省(不含青岛)平均增速1.36个百分点。
“这么坚硬的金属材料,居然可以雕刻出来这么精美细致的玫瑰花样式。”这是滨州永泰自动化工程有限公司(简称“永泰自动化”)的生产车间。记者了解到,永泰自动化是一家专业的自动化系统集成商,拥有发明专利1项、软件著作权专利8项、实用新型专利10项。
作为轻资产科技型企业,缺少抵押物让永泰自动化陷入融资难、融资贵的窘境。建设银行滨州分行在金融辅导走访时得知此情况,第一时间为该企业送上科技型中小微企业专属信贷产品——科技补偿贷,并推动500万元信贷资金快速审批投放。在山东省科技厅、滨州市科技局科技类贷款贴息政策共同加持下,企业实际支付的贷款利率不足2%。有了金融活水的及时足量输送,永泰自动化投标的城市集中供暖项目、固废处理项目陆续中标,企业年营收额也从上一年的2000多万元提升到4500余万元。
近年来,建设银行滨州分行积极将“国之大者”融入“金融实践”,在创新科技信贷产品上持续探索,以多元化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护航科创企业成长。截至10月末,该行共支持科创型小微企业310户,科技贷款余额10.99亿元;服务专精特新小微企业47户,贷款余额3亿元。
山东京博中聚新材料有限公司为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是全国溴化丁基橡胶产品的主要生产商之一。在京博中聚“7万吨/年溴化丁基橡胶及配套项目”开工建设前夕,交通银行滨州分行积极启动高层营销,省行相关部门赴企洽谈合作和督促业务审批,在省、市两级行高效协同下,成功为该项目建设发放科技项目贷2亿元,推动企业“溴化丁基橡胶”年产能提升1.4倍。
“交通银行服务细致高效,为我们扩大生产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树立了银企合作的典范。”京博中聚新材料有限公司财务总监刘洪志对记者表示。
记者获悉,今年以来,滨州银行业持续加大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支持,为科技型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打造金融新引擎。截至10月末,辖区科创企业贷款余额330.98亿元,较年初增加79.87亿元,增速31.81%。
点绿成“金”
盐碱地上起“良田”
九曲黄河从这里入海,积淀成洲绘就东营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画卷。2024年以来,东营市银行业协会以服务黄河重大国家战略为总统领,以科技金融为重点领域、绿色金融为发展方向、普惠群体为主要受众、养老服务为突破目标、数字化为改革动力,加强对实体经济支持保障力度,不断为实体经济注入更多“源头活水”。
黄河三角洲农高区是以盐碱地为特色的国家级农业高新区,受河海交汇特殊地理位置影响,形成了大量典型的滨海盐碱地,现有盐碱地面积341.8万亩,其中盐碱耕地196万亩,占东营市耕地面积的59%。
如何唤醒盐碱地这一“沉睡”资源,向盐碱地要效益,成为黄三角地区农业经济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
坐落于此的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项目,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历程中具有重要意义。项目建成后,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了解到项目情况后,农发行东营市分行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协调上级行一道多次到黄三角农高区进行实地考察。第一时间成立农高区政策性金融服务小组,积极进行政策宣讲,量身定做融资方案,积极向上级行在客户准入、信贷额度、贷款期限、资源安排等方面申请给予项目全力支持,并成功将盐碱地公司纳入农发行总行名单制管理重点客户,为该项目成功获批、实现投放奠定坚实基础。
经过前期的协调,该行成功获批贷款16亿元并于当年实现投放,专项用于支持中心项目建设。更具意义的是,该笔贷款也是农发行山东省分行建行以来单笔获批额度最大的农业科技类贷款。
精准“滴灌”
实体经济再焕新
从守护黄河安澜,到端牢粮食、能源饭碗,从创新驱动未来增长,到先进制造业向新向绿……在服务重大发展战略、支持区域经济转型升级、践行为民宗旨等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场上,处处都有东营银行的身影。
自2001年合并重组市城市信用社以来,东营银行历经数次蜕变与飞跃,已发展成为一家具有鲜明特色与强劲竞争力的现代化商业银行。截至2024年9月末,全行资产总额达2238.59亿元,较年初增长205.57亿元,增幅10.11%;各项存款1857.81亿元,较年初增长151.52亿元,增幅8.88%;各项贷款1323.92亿元,较年初增长164.70亿元,增幅14.21%。
东营因油而生,因油而兴,如何借油变强,让这座新型工业化城市持续焕发生机?重大项目成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器”和“压舱石”。东营港25万吨级原油进口泊位及配套工程是山东省重大建设项目,该项目设计年吞吐量为3493万吨,项目总投资34亿元,预计2025年6月投产运营。项目建成投用后,中东地区25万吨国际油轮可以在东营港直接接卸,有效满足腹地石化企业的原料、产品运输需求,提高物料周转效率,预计每年节省运输成本将超10亿元。
东营银行依托东营港经济开发区打造亿吨深水大港,推动临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机遇,锚定东营港企业平台,深入落实国家“双碳”战略,持续加大港口企业项目贷款,为东营港25万吨级原油进口泊位项目新增项目贷款6亿元,有效解决项目建设融资问题。最新数据显示,在支持省市重点项目建设上,东营银行已对接服务37家企业,贷款余额92.19亿元,为推进地区项目建设提供了强劲金融动力。
当今,百年变局之下,科技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变量”和“最大增量”。东营银行积极打造多元化产品矩阵,构建全场景、全生态金融服务体系,不断提升金融供给能力,推动普惠金融服务提质增效。截至9月末,东营银行支持全省科技型企业339家,贷款余额109.12亿元;其中,高新技术企业225家,贷款余额74.15亿元;科技型中小企业220家,贷款余额30.03亿元;专精特新企业156家,贷款余额58.46亿元。
执金融之笔,蘸奋进之墨,紧紧围绕国家和区域重大战略,瞄准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与地方经济发展同频共振,全面提升金融服务质效,乘势而上的东营银行,正凝聚起高质量发展的充沛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