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本报 收藏报纸 报纸头版

内容导航 版面导航

获得 Adobe Flash Player

未成年人模式莫沦为“摆设”

        新闻源
  
  据报道,一段时间以来,不少未成年人的家长饱受AI剧情聊天软件困扰。一些打着“角色扮演”等旗号的AI剧情聊天应用,在吸引未成年人的同时,也悄然滋生了一些灰色地带。在部分AI剧情聊天软件的对话中,出现了色情擦边、语言暴力以及侮辱用户的内容。

  媒体圈  

  北京青年报

  身处高度数字化、信息化的今天,技术向善是一个基本常识,但技术向恶的问题时有发生,也提醒着各方加固技术防火墙的必要。围绕很多APP的使用,相关平台都推出了青少年模式,可该模式很多时候形同虚设,轻易就被未成年人绕过,早已为人诟病。乱象频发,主要还是相关平台企业受到利益驱使,无视自身社会责任。都知道未成年人的钱好赚,但决不能因此丢了底线、失了节操,搞出很多影响未成年人三观形塑和健康成长的东西来。
  
  在这个问题上,相关软件运营商首先要守土尽责。可以利用AI技术提供剧情聊天服务,但不能背离公序良俗污染社会空气,更不能无视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2023年7月颁布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第四条规定,提供和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尊重社会公德和伦理道德。

  大河网

  平台需要提供青少年模式,而目前出现的AI剧情聊天软件也不能在法律之外游走,也需要开启青少年模式。这个青少年模式既需要涵盖“使用的时长”“使用的时间”,也需要涵盖“使用的内容”。
  
  AI剧情聊天软件使用的是大模型技术,尽管能够带来前所未有的创新性和灵活性,但同时也有潜在问题,加强对新生事物的监管显得尤为重要。AI剧情聊天,不能无底线撩拨任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