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本报 收藏报纸 报纸头版

内容导航 版面导航

获得 Adobe Flash Player

德国会重启核能发电吗?

因民意、经济和政治等阻碍,近期难以实现
        新华社柏林11月25日电 近日,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拉斐尔·格罗西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九次缔约方大会期间接受德国媒体采访时表示,德国重启核能发电是“合乎逻辑且理性的”。德国最大反对党基督教民主联盟也呼吁重启核电,引起多方激辩。
  
  德国去年正式关闭该国最后三座核电站。如今,重启核电又在德国成为热议话题。专家认为,德国虽然存在重启核能的可能性,但由于民意、经济和政治等方面的阻碍,至少近期难以实现。
  
  德国国内的核能争议由来已久。自20世纪60年代德国首座商业核电站投用以来,该国反原子能运动就从未停歇。2002年,因“安全问题”和“高放射性废物的最终储存问题”相关考量,德国修订《原子能法》,决定逐步淘汰核能商业发电。但2010年,德国再次修订该法,将核能视为过渡到可再生能源的必要技术,决定延长核电站使用寿命。
  
  今年11月初,德国执政联盟因在财政预算等方面存在分歧而破裂。随着德国内部政治分歧升级,各党派将核政策作为竞选的重要筹码之一。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所副所长李超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能源供应问题关乎德国工业化进程,能否找到有效、稳定的能源供应渠道并显著降低发电成本,应对“能源脱俄”带来的负面冲击,对德国执政党意义重大。
  
  德国总理朔尔茨将于下个月在联邦议院发起信任投票,如未能通过信任投票,原定明年9月举行的联邦议院选举可能提前至明年2月。民调显示,如果提前选举,大约34%的选民将投票支持基督教民主联盟。
  
  分析人士认为,选举结果可能对德国核政策产生影响。
  
  尽管格罗西认为德国重启核能发电是“合乎逻辑且理性的”,但就目前情况看,重启之路阻碍重重。
  
  李超认为,德国即使最终决定重启核能,也还面临行政许可、安全核查等一系列程序。近来关于德国官僚主义的讨论十分激烈,行政效率低下被认为是导致德国经济下行的重要原因,再加上财政紧张,预计在核电站问题上,很难快速决策并落地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