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本报 收藏报纸 报纸头版

内容导航 版面导航

获得 Adobe Flash Player

累计投资2.3亿元建设沿黄生态廊道

济南推动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11月8日下午,济南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实施五周年以来,济南全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举措成效。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从会上获悉,五年来,济南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持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全力保障黄河安澜,努力奏响了新时代“黄河大合唱”的“济南乐章”。

  ◎本组撰文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王颂博 张柯

  水质指数位列全省第一

  济南累计投资2.3亿元建设沿黄生态廊道,完成绿化提升防洪工程1万余亩,实施百里黄河风景区和济西、白云湖等7个国家、省级湿地公园保护提升工程,183公里的黄河绿色生态走廊展露新颜。
  
  济南森林覆盖率、水土保持率稳步提升,分别达到23.7%和83.2%。济南完成217个黄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溯源,10个国控断面全达标、水质指数位列全省第一,趵突泉等重点泉群保持21年连续喷涌。
  
  2023年,济南PM2.5浓度在我省7个通道城市最优,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62.6%,较2019年提高10.7个百分点。
  
  水安全保障能力全面提升。济南全市年用水总量控制在省分解指标22.27亿立方米以内。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44.6%,2023年全市万元GDP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分别较2020年下降17.6和10.1个百分点,连续22年保持国家节水型城市称号。2024年水务投资达到194亿元,创历史最高纪录。

  先进制造业占比超过60%

  2019—2023年,济南市地区生产总值跨越三个“千亿台阶”,从9443.37亿元上升到12757.4亿元,居全国城市前20强。济南综合科技创新指数连续五年居全省首位,全国首个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起势。济南加快建设首个国家实验室济南基地,累计布局14家全国重点实验室、3家省实验室、13家“中科系”院所项目。2023年,济南全社会研发综合投入占比达到2.89%,比2019年提高0.23个百分点。
  
  济南市制造业占全部工业比重达90%以上,先进制造业占制造业比重超过60%,四大主导产业规模达1.6万亿元。济南全市已投运算力2940P,其中智能算力2607P、排名全国城市第7位,跻身数字生态总指数全国十强,工业互联网发展水平居全国第8位、山东省首位。济南谋划实施2000个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项目。今年前三季度累计完成投资3049亿元,投资完成率90.5%,超时间进度15.5个百分点。

  中欧班列通达22个国家

  济南国际机场208条航线可通达海内外116个城市;米字型高铁网、“二环一联十六射”高速公路网加快成型,每天660趟高铁车次直达全国366个城市,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864.6公里;规划建设34条跨黄通道,目前已开通18条、年底前将达到21条;轨道交通已开通3条线路,到2025年运营及在建里程将达到279公里;小清河复航工程顺利通航。
  
  济南获批建设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和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深度参与共建“一带一路”,中欧班列通达22个国家、49个城市,年开行量由2019年的158列增长至2023年的1006列,连续四年位居全省首位。2023年,全市完成进出口总额2161亿元,是2019年(1125亿元)的近2倍。济南统筹3000亩土地指标保障省市重点产业类项目建设。今年以来,依托精准供地模式,保障13个项目用地需求1100余亩;46个项目获批中央预算内资金16.5亿元,325个项目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近472亿元,41个项目获批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23.83亿元。

  【聚焦】
  
  人均可支配收入提升24.8%

  五年来,济南坚持人民至上、民生为本,推动人民群众生活品质不断提高。在城乡发展方面,明府城、老商埠等传统特色街区焕发新生,中央商务区、国际医学中心等重点片区崛起成势。脱贫攻坚战圆满收官,21.13万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全部脱贫,33.9万黄河滩区居民圆了安居梦,2023年济南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75.3%,较2019年提高4.1个百分点。群众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2023年济南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1757元,较2019年(41472元)提高24.8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比从2.67:1缩小到2.44:1。在增进民生福祉方面,2023年济南民生支出占比达到80.1%,比2019年提高2.1个百分点,全市就业形势保持稳定,2019—2023年累计新增城镇就业近90万人。
  
  济南提升供水管网输配效能,城镇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降至7.06%;加快农村供水保障工程建设,到2024年底,济南全市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自来水入户率将达到100%。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村累计达到4138个,治理占比达78%,农村水环境质量持续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