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本报 收藏报纸 报纸头版

内容导航 版面导航

获得 Adobe Flash Player

央行首次开展买断式逆回购操作

        中国人民银行10月31日发布公告,以固定数量、利率招标、多重价位中标方式开展了5000亿元买断式逆回购操作。这是买断式逆回购创设以来,首次实现工具落地。

  “这是在连续开展7天期逆回购操作基础上,额外投放的长期资金。”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此次操作期限为6个月,可填补现有7天期逆回购、1年期中期借贷便利(MLF)之间的工具空白。此次操作于明年4月下旬到期,跨过年底和春节,届时可以有效平滑现金投放多、缴税规模大等因素引发的资金面波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据悉,买断式逆回购采用固定数量、利率招标、多重价位中标,回购标的包括国债、地方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公司信用类债券等。

  “买断式逆回购操作实现了债券押品的过户,有助于提升银行间市场的流动性、安全性和国际化水平。”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认为,作为押品的债券不再冻结在资金融入方的债券账户,而是划转到资金融出方的债券账户。此举可盘活大量债券资产,在违约等极端情况下保障央行资金安全,并带动全市场买断式回购业务发展。

  ◎据新华社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