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本报 收藏报纸 报纸头版

内容导航 版面导航

获得 Adobe Flash Player

收藏虽好,切莫“吃灰”

        新闻源
  
  近日,媒体对大学生使用和管理数字资源的情况展开问卷调查,共计回收来自227所高校大学生填写的有效问卷5501份。调查结果显示,近三成受访大学生较少或极少使用到自己收藏或保存的数字资源,16.10%的受访大学生几乎不或从不整理自己的数字资源。

  媒体圈  

  北京青年报

  “数字囤积症”这个词,形象地描绘了当下一些大学生“码了就是学了”的心理状态——刷到一篇深度好文、一个喜欢的视频,来不及看怎么办,先收藏再说,结果一键收藏后几乎从不回看。告别“囤积症”,至关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学会并善用“断舍离”,轻装上阵,在学习和工作上不断奋进。告别“囤积症”,还需学会辩证思维,运用分类管理法、时间管理法等现代管理办法,提高学习、工作效率,提升生活品质。

  光明日报

  给收藏夹“断舍离”,并非一键清空如此极端,也并不是完全不收藏。要知道,信息的交互本就是双向的,有采集信息的能力,便拥有处理信息的能力。定期给自己的收藏夹“吹吹灰”,或许会发现,所谓的“干货”其实自己已掌握八九成,那些“血泪教训”“避坑指南”其实不过是营销噱头,并非所有的收藏都具有价值,而是自己赋予了它们太多的期待。
  
  比起急用之时搜遍全网都找不到的慌乱,囤积信息的确令人心安,这并没有错,但对信息单纯地“错失恐慌”,只会让收藏夹成为越来越大的“信息黑洞”。沉淀、转化、思考,才能做信息的主人,让它成为生活的辅助而非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