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届山东文化艺术节:
唱响与时代和人民双向奔赴的协奏曲

第十三届山东文化艺术节上演文化盛宴(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供图)

金秋,一个收获的季节。9月29日至10月25日,第十三届山东文化艺术节大幕拉开,山东文艺舞台累累硕果“成熟”,好戏轮番上演。文艺演出、展览展示等群文活动为人民放歌,展时代新貌,呈现出一场与群众双向奔赴的文化盛宴。
春华秋实。广大群众所采撷到的文艺果实源于文化大省山东深厚的艺术底蕴,更离不开在文化艺术创作方面的持续深耕。文艺为民、文艺惠民、文艺乐民,一首与时代和人民双向奔赴的协奏曲正在唱响。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许倩
以节为媒放大品牌效应
自1987年以来,山东文化艺术节已成功举办十二届,是推动山东文化发展、展示当代山东先进文化建设成果的重要平台,也是对近年来全省艺术创作和群众文化活动的一次集中检阅和展示。
从整体来看,第十三届山东文化艺术节活动内容丰富且亮点纷呈,集中展示2021年以来山东省艺术事业创新发展的新成果、新人才、新风貌,为挖掘齐鲁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发挥积极作用。
文艺演出方面,本届艺术节按照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四个门类分七个场次进行演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作品中既有对齐鲁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尊重,又有对传统艺术形式的突破创新,让齐鲁优秀传统文化被赋予崭新面貌,焕发出时代光彩。如作为开幕式剧目亮相的音乐剧《我家门前有条河》以山东黄河滩区“后迁建时代”为背景,讲述乡亲们随着黄河文化特色小镇的创建在家门口安居乐业的故事。“该剧通过大学生回到家乡的故事拓展到了现代化的迁建社区,以此来展现黄河滩区的新气象,让观众看到渗透在角色背后朴实、真实的人物原型,感受到真切的乡土气息。”该剧导演、济南市歌舞剧院院长李大海表示。
展览展示方面,全省优秀美术作品展览正在山东美术馆进行展出,199件彰显中国特色、反映时代精神、展现齐鲁风韵、体现艺术创新的优秀美术作品展出,集中展示近三年来我省美术创作的新成果、新气象、新风貌。
作为代表我省最高水平的大型综合性文化艺术活动,山东文化艺术节搭建了文艺创作成果集中展示的平台,一大批文艺精品和优秀文艺工作者由此脱颖而出。山东文化艺术节以节为媒融入大众生活,用文化点亮群众美好生活。
本届艺术节的23部参演大型剧目涵盖了5种戏剧艺术门类和山东省各地的8个戏曲剧种,以富有地域风情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展示出齐鲁多彩的地域文化特色。济南市文化馆莫非具体分析,“山东梆子《黄河滩·老槐树》将老槐树的意象融入黄河滩区人民几经变迁的生活;渔鼓戏《煮海》立足沾化当地的‘盐文化’,呈现出盐民的生活、情感和可歌可泣的战斗故事;山东梆子《竹竿巷》聚焦济宁运河畔的儒商和船户,以多样的群舞勾勒出运河人家的生活场景,向观众展开一幅生动的运河画卷。还有表现海港建设、植树造林、黄河生态等内容的京剧《弄潮》、五音戏《青山作证》、舞剧《大河之洲》等剧目,也以不同的视角传达出山东各地独特地域文化,带给观众异彩纷呈的艺术感受。”
双向奔赴共享文化盛宴
艺术创作来源于生活,现实生活赋予了文艺创作以经典品格和精神深度,艺术作品也在反映社会现实的同时搭建了回归生活、走近大众的桥梁。
第十三届山东文化艺术节深入推进文化惠民,不断扩大演出覆盖面,提高群众共享度,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此外,本届艺术节通过开展各类文化惠民活动,推动更多文艺作品进景区、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深入基层、深入村镇景区,免费开展送戏服务,同时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遵循低票价惠民原则,努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吸引更多群众走进剧场、走进美术馆、走进艺术节现场,真正将展演办成“艺术的盛会 人民的节日”。
“本届艺术节为市民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交流学习的平台,展现了山东各地群众的文艺创作热情和艺术才华。在此次艺术节的举办过程中,观众们不仅得以欣赏到一系列卓越的文艺作品,还深刻体验到了山东文化的独有魅力。艺术节更是为艺术家们搭建了一个展示个人才华的平台,促进了艺术创作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成为推动文化创新的重要力量。”山东艺术学院桂菡表示。
作为本届艺术节重要板块的全省优秀美术作品展览将首先在山东美术馆集中展示,并配套举办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公共美育活动,寓教于乐,让观众鲜活地感受艺术新成果的新魅力。后续还将遴选部分作品赴有关地市进行巡展,将优质展览资源送到基层,放大展览社会效应,切实增强人民群众文化参与感、获得感、幸福感。
把握时代脉搏接续传承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本届艺术节集中展示2021年以来我省艺术事业创新发展的新成果、新人才、新风貌,为挖掘齐鲁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发挥积极作用。
整个艺术节将评选山东文化艺术“优秀剧目”“优秀演员”、山东文化艺术“优秀小型剧(节)目”“山东省群众艺术优秀作品”、山东文化艺术“优秀美术作品”、2024年度山东省优秀文艺评论文章。此举将进一步提升文艺工作者政治理论素养和专业评论水平,也将立足创作视角助力我省艺术创作水平提升。
艺术节期间“家门口”的演出,让本土观众尽享文艺硕果。而聚焦新时代山东艺术事业持续繁荣,更需让多样化演出“走出去”,将艺苑芬芳播洒开来。我省持续打造的“好戏山东”品牌正是以人民为中心、共享艺术成果的生动体现,以第十三届山东文化艺术节为依托,通过多元艺术形式叫响“好戏山东”,将进一步助力讲好中国故事、山东故事,实现中国文化的当代表达、国际传播,打造我省对外开放的新高地。
春华秋实。广大群众所采撷到的文艺果实源于文化大省山东深厚的艺术底蕴,更离不开在文化艺术创作方面的持续深耕。文艺为民、文艺惠民、文艺乐民,一首与时代和人民双向奔赴的协奏曲正在唱响。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许倩
以节为媒放大品牌效应
自1987年以来,山东文化艺术节已成功举办十二届,是推动山东文化发展、展示当代山东先进文化建设成果的重要平台,也是对近年来全省艺术创作和群众文化活动的一次集中检阅和展示。
从整体来看,第十三届山东文化艺术节活动内容丰富且亮点纷呈,集中展示2021年以来山东省艺术事业创新发展的新成果、新人才、新风貌,为挖掘齐鲁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发挥积极作用。
文艺演出方面,本届艺术节按照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四个门类分七个场次进行演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作品中既有对齐鲁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尊重,又有对传统艺术形式的突破创新,让齐鲁优秀传统文化被赋予崭新面貌,焕发出时代光彩。如作为开幕式剧目亮相的音乐剧《我家门前有条河》以山东黄河滩区“后迁建时代”为背景,讲述乡亲们随着黄河文化特色小镇的创建在家门口安居乐业的故事。“该剧通过大学生回到家乡的故事拓展到了现代化的迁建社区,以此来展现黄河滩区的新气象,让观众看到渗透在角色背后朴实、真实的人物原型,感受到真切的乡土气息。”该剧导演、济南市歌舞剧院院长李大海表示。
展览展示方面,全省优秀美术作品展览正在山东美术馆进行展出,199件彰显中国特色、反映时代精神、展现齐鲁风韵、体现艺术创新的优秀美术作品展出,集中展示近三年来我省美术创作的新成果、新气象、新风貌。
作为代表我省最高水平的大型综合性文化艺术活动,山东文化艺术节搭建了文艺创作成果集中展示的平台,一大批文艺精品和优秀文艺工作者由此脱颖而出。山东文化艺术节以节为媒融入大众生活,用文化点亮群众美好生活。
本届艺术节的23部参演大型剧目涵盖了5种戏剧艺术门类和山东省各地的8个戏曲剧种,以富有地域风情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展示出齐鲁多彩的地域文化特色。济南市文化馆莫非具体分析,“山东梆子《黄河滩·老槐树》将老槐树的意象融入黄河滩区人民几经变迁的生活;渔鼓戏《煮海》立足沾化当地的‘盐文化’,呈现出盐民的生活、情感和可歌可泣的战斗故事;山东梆子《竹竿巷》聚焦济宁运河畔的儒商和船户,以多样的群舞勾勒出运河人家的生活场景,向观众展开一幅生动的运河画卷。还有表现海港建设、植树造林、黄河生态等内容的京剧《弄潮》、五音戏《青山作证》、舞剧《大河之洲》等剧目,也以不同的视角传达出山东各地独特地域文化,带给观众异彩纷呈的艺术感受。”
双向奔赴共享文化盛宴
艺术创作来源于生活,现实生活赋予了文艺创作以经典品格和精神深度,艺术作品也在反映社会现实的同时搭建了回归生活、走近大众的桥梁。
第十三届山东文化艺术节深入推进文化惠民,不断扩大演出覆盖面,提高群众共享度,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此外,本届艺术节通过开展各类文化惠民活动,推动更多文艺作品进景区、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深入基层、深入村镇景区,免费开展送戏服务,同时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遵循低票价惠民原则,努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吸引更多群众走进剧场、走进美术馆、走进艺术节现场,真正将展演办成“艺术的盛会 人民的节日”。
“本届艺术节为市民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交流学习的平台,展现了山东各地群众的文艺创作热情和艺术才华。在此次艺术节的举办过程中,观众们不仅得以欣赏到一系列卓越的文艺作品,还深刻体验到了山东文化的独有魅力。艺术节更是为艺术家们搭建了一个展示个人才华的平台,促进了艺术创作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成为推动文化创新的重要力量。”山东艺术学院桂菡表示。
作为本届艺术节重要板块的全省优秀美术作品展览将首先在山东美术馆集中展示,并配套举办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公共美育活动,寓教于乐,让观众鲜活地感受艺术新成果的新魅力。后续还将遴选部分作品赴有关地市进行巡展,将优质展览资源送到基层,放大展览社会效应,切实增强人民群众文化参与感、获得感、幸福感。
把握时代脉搏接续传承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本届艺术节集中展示2021年以来我省艺术事业创新发展的新成果、新人才、新风貌,为挖掘齐鲁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发挥积极作用。
整个艺术节将评选山东文化艺术“优秀剧目”“优秀演员”、山东文化艺术“优秀小型剧(节)目”“山东省群众艺术优秀作品”、山东文化艺术“优秀美术作品”、2024年度山东省优秀文艺评论文章。此举将进一步提升文艺工作者政治理论素养和专业评论水平,也将立足创作视角助力我省艺术创作水平提升。
艺术节期间“家门口”的演出,让本土观众尽享文艺硕果。而聚焦新时代山东艺术事业持续繁荣,更需让多样化演出“走出去”,将艺苑芬芳播洒开来。我省持续打造的“好戏山东”品牌正是以人民为中心、共享艺术成果的生动体现,以第十三届山东文化艺术节为依托,通过多元艺术形式叫响“好戏山东”,将进一步助力讲好中国故事、山东故事,实现中国文化的当代表达、国际传播,打造我省对外开放的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