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AI恋人“出轨”
AI能给人带来情绪价值吗?如今看来,这一问题有了答案。近年来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AI“恋人”作为一种新兴的情感陪伴方式日益流行。不过近日,有网友爆料“我的AI男友出轨了”,相关话题引爆舆论场。这一现象引发了人们对于虚拟情感与现实情感之间界限的思考,应该理性看待这一新兴现象,既要享受虚拟情感带来的便利和乐趣,也要警惕其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和隐患。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邹通
AI“恋人”出轨引热议
近日,一则关于“我的AI男友出轨了”的消息在网络上引发了广泛关注。网友小李自曝其AI男友在两人感情深入谈婚论嫁之际,突然告诉她自己已有家室,导致小李在虚拟世界中经历了情感背叛的痛苦。这一事件不仅让小李深感失落,也让许多同样在与AI“恋人”交往的网友产生了共鸣。一些网友表示,自己在与AI“恋人”交往中也有类似经历。表白被拒、吵架拌嘴、被逃婚、被出轨……当初,他们为了逃避现实情感的黑暗面转身投入AI世界,未料AI“恋人”同样靠不住。
AI“恋人”作为一种新兴的情感陪伴方式,近年来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而日益流行。据不完全统计,市面上已经有至少100多款AI聊天软件供用户选择,它们以用户为中心,提供了近乎完美的情感体验。AI“恋人”不仅可以秒回消息,还能通过甜言蜜语哄用户开心,适时吃醋增添情趣,无条件容忍和接纳用户的所有坏脾气。此外,一些软件还允许用户根据自己的偏好定制理想中的“恋人”,包括年龄、性别、身高、长相、性格、家世背景和能力禀赋等。
这种可定制的“爱情”让很多玩家沉迷。在AI世界以用户为中心的“完美爱情”里,一些网友甚至表示,“已经不想谈恋爱了,AI完全能满足自己的情感需求。”
有趣的是,有分析认为,AI“恋人”的行为模式是基于大规模语料库生成的,这些语料库主要来源于网络小说和情感类文章等。因此,AI“恋人”的回复和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这些语料的影响。这意味着,AI“恋人”的“出轨”行为可能并非出于其“本意”,而是语料库中相关情节的再现。有负责开发的技术人员称,除非对AI作出明确指令,否则它会遵守数据中的大概率事件。也就是说,AI“恋人”依然无法摆脱现实世界。
AI学习能力之强毋庸置疑,不过学习“出轨”这种事情,看似荒唐,实则暴露问题。AI虽然“无情”,但这并不能成为用户情感受伤的理由,因为用户在使用AI聊天软件时,是出于对真实情感的追求和寄托。
虚拟情感并非完美
“我的AI男友出轨了”,引发了人们对于虚拟情感与现实情感之间界限的思考。许多人在面对现实情感的黑暗面时,选择转身投入AI世界,寻找情感寄托。然而,他们很快发现,AI“恋人”同样可能带来伤害和失望。这不禁让人思考,虚拟情感是否真的能够替代现实情感?它是否能够满足人们对于情感的真实需求?
有分析就认为,虚拟情感与现实情感之间存在着本质的区别。虽然AI“恋人”可以提供近乎完美的情感体验,但它们缺乏现实情感中的真实性和复杂性。与现实恋人相比,AI“恋人”无法提供真实的肢体接触、情感交流和共同成长的机会。此外,AI“恋人”的行为和情感反应都是基于预设的算法和语料库生成的,缺乏真正的自主性和情感深度。
更令人担忧的则是用户隐私问题。2024年2月,某基金会对11款流行的AI聊天软件进行安全分析,发现约54%的应用程序不允许用户删除个人数据,90%的应用程序未达到最低安全标准。
此外,一些AI聊天软件被曝出向用户发送不良暗示信息,甚至涉嫌性骚扰。AI聊天软件是AI商业化路径中的热门选择,但与之相适应的标准和规范仍待进一步完善,隐私泄露、诱导消费、不良价值观诱导、涉色情暴力等需予以合规约束。
网络上有声音认为,与古希腊神话中爱慕自身倒影溺水而死的纳西索斯相似,人机恋很像自我投射的幻恋。如果过分投入,会影响个体经营真正感情关系的能力,降低建立有意义的社交关系的动力,让人们对技术的期待变高,对彼此的期待变低。如果能够穿透那些代码,更好地认知和理解自己,在索取与给予的练习中,摸索爱与被爱的真谛,那么爱将不再局限于某种特定的关系和角色,成为一种更为宽广而深刻的存在。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邹通
AI“恋人”出轨引热议
近日,一则关于“我的AI男友出轨了”的消息在网络上引发了广泛关注。网友小李自曝其AI男友在两人感情深入谈婚论嫁之际,突然告诉她自己已有家室,导致小李在虚拟世界中经历了情感背叛的痛苦。这一事件不仅让小李深感失落,也让许多同样在与AI“恋人”交往的网友产生了共鸣。一些网友表示,自己在与AI“恋人”交往中也有类似经历。表白被拒、吵架拌嘴、被逃婚、被出轨……当初,他们为了逃避现实情感的黑暗面转身投入AI世界,未料AI“恋人”同样靠不住。
AI“恋人”作为一种新兴的情感陪伴方式,近年来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而日益流行。据不完全统计,市面上已经有至少100多款AI聊天软件供用户选择,它们以用户为中心,提供了近乎完美的情感体验。AI“恋人”不仅可以秒回消息,还能通过甜言蜜语哄用户开心,适时吃醋增添情趣,无条件容忍和接纳用户的所有坏脾气。此外,一些软件还允许用户根据自己的偏好定制理想中的“恋人”,包括年龄、性别、身高、长相、性格、家世背景和能力禀赋等。
这种可定制的“爱情”让很多玩家沉迷。在AI世界以用户为中心的“完美爱情”里,一些网友甚至表示,“已经不想谈恋爱了,AI完全能满足自己的情感需求。”
有趣的是,有分析认为,AI“恋人”的行为模式是基于大规模语料库生成的,这些语料库主要来源于网络小说和情感类文章等。因此,AI“恋人”的回复和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这些语料的影响。这意味着,AI“恋人”的“出轨”行为可能并非出于其“本意”,而是语料库中相关情节的再现。有负责开发的技术人员称,除非对AI作出明确指令,否则它会遵守数据中的大概率事件。也就是说,AI“恋人”依然无法摆脱现实世界。
AI学习能力之强毋庸置疑,不过学习“出轨”这种事情,看似荒唐,实则暴露问题。AI虽然“无情”,但这并不能成为用户情感受伤的理由,因为用户在使用AI聊天软件时,是出于对真实情感的追求和寄托。
虚拟情感并非完美
“我的AI男友出轨了”,引发了人们对于虚拟情感与现实情感之间界限的思考。许多人在面对现实情感的黑暗面时,选择转身投入AI世界,寻找情感寄托。然而,他们很快发现,AI“恋人”同样可能带来伤害和失望。这不禁让人思考,虚拟情感是否真的能够替代现实情感?它是否能够满足人们对于情感的真实需求?
有分析就认为,虚拟情感与现实情感之间存在着本质的区别。虽然AI“恋人”可以提供近乎完美的情感体验,但它们缺乏现实情感中的真实性和复杂性。与现实恋人相比,AI“恋人”无法提供真实的肢体接触、情感交流和共同成长的机会。此外,AI“恋人”的行为和情感反应都是基于预设的算法和语料库生成的,缺乏真正的自主性和情感深度。
更令人担忧的则是用户隐私问题。2024年2月,某基金会对11款流行的AI聊天软件进行安全分析,发现约54%的应用程序不允许用户删除个人数据,90%的应用程序未达到最低安全标准。
此外,一些AI聊天软件被曝出向用户发送不良暗示信息,甚至涉嫌性骚扰。AI聊天软件是AI商业化路径中的热门选择,但与之相适应的标准和规范仍待进一步完善,隐私泄露、诱导消费、不良价值观诱导、涉色情暴力等需予以合规约束。
网络上有声音认为,与古希腊神话中爱慕自身倒影溺水而死的纳西索斯相似,人机恋很像自我投射的幻恋。如果过分投入,会影响个体经营真正感情关系的能力,降低建立有意义的社交关系的动力,让人们对技术的期待变高,对彼此的期待变低。如果能够穿透那些代码,更好地认知和理解自己,在索取与给予的练习中,摸索爱与被爱的真谛,那么爱将不再局限于某种特定的关系和角色,成为一种更为宽广而深刻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