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桥区制锦市街道
聚焦“三个制锦”建设创新品质提升路径
以“铜元局”“于家桥”历史文化景点为中心,引进“泉小巷”文创体验店等商业形式,在周边配合打造网红墙等IP地标,激活文旅经济“一池春水”;以改造铜元局后街为契机,清理占道经营140余处,规范经营200余家……今年以来,济南市天桥区制锦市街道突出全面深化改革关键一招,把品质提升行动作为重要抓手,聚焦党的建设、项目建设、基层治理和民生保障等重点领域改革,加大统筹谋划、梯次推进力度,全力打造“实力制锦”“活力制锦”“魅力制锦”,推动改革与发展深度融合、高效联动。2023年,获全区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一等奖。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于蓓蕾
聚焦打造“实力制锦”创新发展园区经济
制锦市街道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他们坚持文化建设与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等同频共振,加快鲁丰1908文化创意产业园建设,推动打造集科技创意、文化休闲、赏住游乐为一体的高端文化产业集群,形成更多新的文化产业增长点。同时,以“铜元局”“于家桥”历史文化景点为中心,引进“泉小巷”文创体验店等商业形式,在周边配合打造网红墙等IP地标,激活文旅经济“一池春水”。
街道依托五龙潭金融创新产业园引领集聚效应,以国网英大(济南)金融中心为支撑,大力发展金融专业园区产业链群,推动金融产业集群化、规模化。建立健全英大系企业“街道—社区—网格”三级服务网络和“周见面”制度,推进惠企政策“直达快享”,提振企业发展信心。目前英大财险等7家英大系企业顺利入驻,成为区金融总部经济、楼宇经济新样板。
聚焦打造“活力制锦”创新构建服务矩阵
街道打造“红传制锦”党建品牌矩阵,推动“五化协同”“六联六享”等党建品牌升级、推广、转化、应用,建立“网格提事、居民议事、联动办事、群众评事”的参与式社会治理新模式,更好发挥基层组织议事中心、宣传中心、学习中心、活动中心作用。今年以来,围绕停车难、楼顶漏水等问题,开展议事会15期,为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提供坚强保障。
街道培优“文韵制锦”文化品牌,创新“旅游+文化”新路径,深入挖掘泉水文化、红色文化、工商文化、金融文化、市井文化等优势资源,形成“名人足迹游制锦”红色研学线路、“百年制锦风云”寻访民族工商业等富有天桥特点、制锦特色的系列文旅路线,进一步营造浓厚文旅氛围。
聚焦打造“魅力制锦”创新完善综治体系
以改造铜元局后街为契机,制锦市街道打好道路整治、立面美化、河道修缮、秩序治理等“组合拳”,清理占道经营140余处,规范经营200余家,确保辖区秩序规范、环境创优达标。对辖区内部道路进行综合整治提升,营造“一步一景观、处处制锦情”道路通行体验,扮靓扮美天桥东大门关键要道。
持续强化社会治理。探索“党建引领、政府主导、业主自治、多方联建”治理工作体系,明确需求、资源、项目“三张清单”,联合“双报到”单位、驻地单位发挥资源优势,建强红色服务驿站、红色物业窗口、“红管家”议事厅等基层治理工作载体,协调解决危墙整修、车棚改造等24项民生实事,实现居民有需求、街居有响应、工作有成效。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于蓓蕾
聚焦打造“实力制锦”创新发展园区经济
制锦市街道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他们坚持文化建设与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等同频共振,加快鲁丰1908文化创意产业园建设,推动打造集科技创意、文化休闲、赏住游乐为一体的高端文化产业集群,形成更多新的文化产业增长点。同时,以“铜元局”“于家桥”历史文化景点为中心,引进“泉小巷”文创体验店等商业形式,在周边配合打造网红墙等IP地标,激活文旅经济“一池春水”。
街道依托五龙潭金融创新产业园引领集聚效应,以国网英大(济南)金融中心为支撑,大力发展金融专业园区产业链群,推动金融产业集群化、规模化。建立健全英大系企业“街道—社区—网格”三级服务网络和“周见面”制度,推进惠企政策“直达快享”,提振企业发展信心。目前英大财险等7家英大系企业顺利入驻,成为区金融总部经济、楼宇经济新样板。
聚焦打造“活力制锦”创新构建服务矩阵
街道打造“红传制锦”党建品牌矩阵,推动“五化协同”“六联六享”等党建品牌升级、推广、转化、应用,建立“网格提事、居民议事、联动办事、群众评事”的参与式社会治理新模式,更好发挥基层组织议事中心、宣传中心、学习中心、活动中心作用。今年以来,围绕停车难、楼顶漏水等问题,开展议事会15期,为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提供坚强保障。
街道培优“文韵制锦”文化品牌,创新“旅游+文化”新路径,深入挖掘泉水文化、红色文化、工商文化、金融文化、市井文化等优势资源,形成“名人足迹游制锦”红色研学线路、“百年制锦风云”寻访民族工商业等富有天桥特点、制锦特色的系列文旅路线,进一步营造浓厚文旅氛围。
聚焦打造“魅力制锦”创新完善综治体系
以改造铜元局后街为契机,制锦市街道打好道路整治、立面美化、河道修缮、秩序治理等“组合拳”,清理占道经营140余处,规范经营200余家,确保辖区秩序规范、环境创优达标。对辖区内部道路进行综合整治提升,营造“一步一景观、处处制锦情”道路通行体验,扮靓扮美天桥东大门关键要道。
持续强化社会治理。探索“党建引领、政府主导、业主自治、多方联建”治理工作体系,明确需求、资源、项目“三张清单”,联合“双报到”单位、驻地单位发挥资源优势,建强红色服务驿站、红色物业窗口、“红管家”议事厅等基层治理工作载体,协调解决危墙整修、车棚改造等24项民生实事,实现居民有需求、街居有响应、工作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