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胡同里的平安期许
在济南泉城路街道鞭指巷社区里,有一个始建于1928年的“平安胡同”,取“平安”二字寓意着当时的人们对平安祥和的期许、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在2024年的今天,见证了近百年时代变迁的平安胡同,从容地迎接新的曙光。
济南市公安局历下区分局泉城路派出所延续了胡同对于“平安”的期许,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在现代的繁华中,续写了为民担当的新“荣光”,始终坚持“传承+创新”的工作理念,秉持为民初心,创新数智警务,用科技赋能打造新时代“智慧枫桥派出所”,为平安添色,让群众真切感受到平安就在身边。
◎文/图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刘东宁 通讯员 赵亚辉 孟蕾
警网融合治理
一刻不停护平安
“我们坚持的就是常走访、常检查,有问题当下就要处理,矛盾不上交,当下处理不了的,也一定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这是历下公安分局泉城路派出所民警方宇在平安胡同日常检查中对社区工作者的嘱咐。
平安胡同的住户都是几十年的老街坊,彼此间没有激烈的冲突,但日常琐碎引发的矛盾纠纷也不容忽视。“我们持续深化警网格融合,集合人员、机制、功能、数据融合的力量,让胡同的大小事都被关注着。”泉城路派出所所长董伟说。
今年上半年,方宇在平安胡同走访时,了解到有几名业主因水费分摊不均问题产生了纠纷。因此,方宇利用警网格融合的优势,召集泉城路街道办事处及鞭指巷社区工作人员、胡同居民和派出所,协商确定解决方案。
会后,社区民警及鞭指巷社区工作人员和网格员还展开了为期一个月的走访调研工作,在调研中联系居民188户,收集群众诉求80余条。
经过对居民诉求的研究,相关部门决定采用“多户一水井”的方式,不仅降低均摊费用,还能以住户实际用水量为结算依据,不再产生公摊水费现象,让居民清清楚楚消费、明明白白缴费,真正解决了胡同居民的困扰,让纠纷止于萌芽。
这场由小小的水表引发的邻里间的矛盾在警网融合的努力下得到解决。该所还通过培育“房泽秋志愿者工作室”“胡同管家红色物业”“义警骑士志愿站”“小院茶摊调解团队”等队伍,进一步充实了“基层治理共同体”力量,层层叠叠为平安胡同的“平安”持续加码。
三所联调解忧
多元出动定分止争
作为全国第一批枫桥式派出所,“矛盾不上交”是泉城路派出所对民警的基本要求。为此,该所成立了调解委员会,建立了矛盾纠纷调解室,实行“派出所+司法所+律师事务所”三所联动,提升警调、民调、律调多元化矛盾纠纷调解能力。
前不久,该调解室便调解了一起胡同内由噪声引发的纠纷。“喂,110吗?我是住在平安胡同的居民,我们天天凌晨4点多就被马路上的车吵醒,噪声太大了,你们能协调协调吗?”方宇实地了解情况后发现,原来,该居民所说的噪声来源是马路上垃圾车清运垃圾时的声音,在凌晨安静的街道上,细微的声音也会被放大几倍。
经过核实后,方宇当即决定召开三所联调会。调解过程中,调解员将居民的诉求告知垃圾清运公司,使该公司认识到清运工作给居民带来的困扰;社区民警从治安案件角度切入,告知该公司不应在休息时制造噪声;驻所律师向该公司阐明应遵守的相关规定。最终,在三所联动下,垃圾清运公司同意调整工作时间,并承诺在清运垃圾时尽量将动作放轻放缓、降低声音,减少对居民的影响。
就这样,这起胡同居民和垃圾清运公司的噪声纠纷得到解决,居民的生活又回到了安静祥和中。
警保联动巡防
共画平安“同心圆”
平安胡同地处这段繁华路段的内里,不似其他街道般人流涌动,但节假日期间也少不了稀疏游客闲逛至此,因此仍然是反恐维稳和治安防控的前沿。
在往来的人流中守护胡同平安,承担起全域的安保工作,对泉城路派出所来说也是一项重要任务。泉城路派出所整合200余名辖区保安力量,依托市公安局研发的智能化警保联动防控平台建立了警保联动机制。
通过抓好“三人”、开好“三会”、建好“一群”的方式,即牢牢抓住单位法人、安保负责人、保安队长,每半年召开一次企业座谈会、每季度召开一次业务培训会、每月召开一次治安通报会,利用“泉城路巡防工作群”,通报辖区治安形势,交流安保业务,提升了各单位人员的自身防范能力,形成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联动合作意识。
此外,泉城路派出所还通过车巡、步巡结合的方式,常态化开展巡逻防控。考虑到以平安胡同为代表的小街小巷较多,专门配备了8辆警用电动车,对辖区实现全覆盖多元化的巡逻防控。
近日,泉城广场保安队员在车巡时发现有人在泉城广场打架,便立即通过手持移动终端向派出所报告,值班所长接警后带领民警,迅速调集广场周边保安队员赶到现场,在武装巡逻车的协助下,将全部人员控制,并有序带回派出所审查,在不到5分钟的时间内,妥善处置了一起恶性斗殴警情。
以平安胡同为点延伸出的整个辖区就在警保联动中共画以“平安”为底色的同心圆,“在这生活几十年啦,我们一直觉得在这里住着很温暖、很安心、很舒心,这都是因为咱们公安的工作做得好啊!”平安胡同的老居民告诉记者。
“平安胡同承载的期许一定会在我们手里继续传承下去”。泉城路派出所始终怀揣着这份坚定的信念,打造平安新品牌,将“枫桥经验”贯彻始终,守护这一方百姓的烟火气,持续向人民满意而行。
济南市公安局历下区分局泉城路派出所延续了胡同对于“平安”的期许,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在现代的繁华中,续写了为民担当的新“荣光”,始终坚持“传承+创新”的工作理念,秉持为民初心,创新数智警务,用科技赋能打造新时代“智慧枫桥派出所”,为平安添色,让群众真切感受到平安就在身边。
◎文/图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刘东宁 通讯员 赵亚辉 孟蕾
警网融合治理
一刻不停护平安
“我们坚持的就是常走访、常检查,有问题当下就要处理,矛盾不上交,当下处理不了的,也一定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这是历下公安分局泉城路派出所民警方宇在平安胡同日常检查中对社区工作者的嘱咐。
平安胡同的住户都是几十年的老街坊,彼此间没有激烈的冲突,但日常琐碎引发的矛盾纠纷也不容忽视。“我们持续深化警网格融合,集合人员、机制、功能、数据融合的力量,让胡同的大小事都被关注着。”泉城路派出所所长董伟说。
今年上半年,方宇在平安胡同走访时,了解到有几名业主因水费分摊不均问题产生了纠纷。因此,方宇利用警网格融合的优势,召集泉城路街道办事处及鞭指巷社区工作人员、胡同居民和派出所,协商确定解决方案。
会后,社区民警及鞭指巷社区工作人员和网格员还展开了为期一个月的走访调研工作,在调研中联系居民188户,收集群众诉求80余条。
经过对居民诉求的研究,相关部门决定采用“多户一水井”的方式,不仅降低均摊费用,还能以住户实际用水量为结算依据,不再产生公摊水费现象,让居民清清楚楚消费、明明白白缴费,真正解决了胡同居民的困扰,让纠纷止于萌芽。
这场由小小的水表引发的邻里间的矛盾在警网融合的努力下得到解决。该所还通过培育“房泽秋志愿者工作室”“胡同管家红色物业”“义警骑士志愿站”“小院茶摊调解团队”等队伍,进一步充实了“基层治理共同体”力量,层层叠叠为平安胡同的“平安”持续加码。
三所联调解忧
多元出动定分止争
作为全国第一批枫桥式派出所,“矛盾不上交”是泉城路派出所对民警的基本要求。为此,该所成立了调解委员会,建立了矛盾纠纷调解室,实行“派出所+司法所+律师事务所”三所联动,提升警调、民调、律调多元化矛盾纠纷调解能力。
前不久,该调解室便调解了一起胡同内由噪声引发的纠纷。“喂,110吗?我是住在平安胡同的居民,我们天天凌晨4点多就被马路上的车吵醒,噪声太大了,你们能协调协调吗?”方宇实地了解情况后发现,原来,该居民所说的噪声来源是马路上垃圾车清运垃圾时的声音,在凌晨安静的街道上,细微的声音也会被放大几倍。
经过核实后,方宇当即决定召开三所联调会。调解过程中,调解员将居民的诉求告知垃圾清运公司,使该公司认识到清运工作给居民带来的困扰;社区民警从治安案件角度切入,告知该公司不应在休息时制造噪声;驻所律师向该公司阐明应遵守的相关规定。最终,在三所联动下,垃圾清运公司同意调整工作时间,并承诺在清运垃圾时尽量将动作放轻放缓、降低声音,减少对居民的影响。
就这样,这起胡同居民和垃圾清运公司的噪声纠纷得到解决,居民的生活又回到了安静祥和中。
警保联动巡防
共画平安“同心圆”
平安胡同地处这段繁华路段的内里,不似其他街道般人流涌动,但节假日期间也少不了稀疏游客闲逛至此,因此仍然是反恐维稳和治安防控的前沿。
在往来的人流中守护胡同平安,承担起全域的安保工作,对泉城路派出所来说也是一项重要任务。泉城路派出所整合200余名辖区保安力量,依托市公安局研发的智能化警保联动防控平台建立了警保联动机制。
通过抓好“三人”、开好“三会”、建好“一群”的方式,即牢牢抓住单位法人、安保负责人、保安队长,每半年召开一次企业座谈会、每季度召开一次业务培训会、每月召开一次治安通报会,利用“泉城路巡防工作群”,通报辖区治安形势,交流安保业务,提升了各单位人员的自身防范能力,形成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联动合作意识。
此外,泉城路派出所还通过车巡、步巡结合的方式,常态化开展巡逻防控。考虑到以平安胡同为代表的小街小巷较多,专门配备了8辆警用电动车,对辖区实现全覆盖多元化的巡逻防控。
近日,泉城广场保安队员在车巡时发现有人在泉城广场打架,便立即通过手持移动终端向派出所报告,值班所长接警后带领民警,迅速调集广场周边保安队员赶到现场,在武装巡逻车的协助下,将全部人员控制,并有序带回派出所审查,在不到5分钟的时间内,妥善处置了一起恶性斗殴警情。
以平安胡同为点延伸出的整个辖区就在警保联动中共画以“平安”为底色的同心圆,“在这生活几十年啦,我们一直觉得在这里住着很温暖、很安心、很舒心,这都是因为咱们公安的工作做得好啊!”平安胡同的老居民告诉记者。
“平安胡同承载的期许一定会在我们手里继续传承下去”。泉城路派出所始终怀揣着这份坚定的信念,打造平安新品牌,将“枫桥经验”贯彻始终,守护这一方百姓的烟火气,持续向人民满意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