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本报 收藏报纸 报纸头版

内容导航 版面导航

获得 Adobe Flash Player

玩梗营销不能越界

        新闻源

  近日,知名茶饮品牌古茗发布的一条视频引发公众关注。视频中,有三名员工手上戴着“杯托铐”,脖子上挂着“谢罪牌”,牌子上写着“我有罪,不放吸管罪、不放坚果罪、不放盖子罪”等内容。视频让很多网友感到不适,该公司已将该视频从平台上移除并公开道歉。
  
  媒体圈
  
  北京晚报

  不是什么题材都可以入梗,不是什么梗都能拿来玩。无论这种梗在短视频平台是多么流行,其格调都不高,传递的情绪也绝不积极正面,更不符合社会主流;每一个打工人看了,都笑不出来。动不动就认个罪,把严肃的法律儿戏化、罪名低幼化,反而暴露了管理人员法律意识的淡薄。网络空间难免泥沙俱下,但凡是还想好好做生意的企业都该有定力,在选择广告策略时做出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判断。盲目跟风,胡乱玩梗,最后就要自食其果。

  新京报

  2015年,中国政府网公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意见》,其中就提到“建立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同时《广告法》第九条也规定,广告不得违背妨碍社会公共秩序或者违背社会良好风尚。
  
  可见,企业文化塑造也好,营销宣传也罢,企业都应该对标这些最基本的要求。如今公众对更加良善、平等职场空间本就有极高的期待,企业更不能在营销时刻意挑动敏感的神经,忽视了观者的内心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