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多枣产品中,德州乐陵小枣如何“突围”
枣林“生”好枣 红枣“换”黑衣

从红枣到黑枣的转变,让乐陵小枣从众多枣产品中脱颖而出,也形成了拉动全市经济的红枣产业。

初秋的乐陵,处处弥漫着小枣的香甜气息。漫步枣林处处可以看到虬曲盘旋的枝丫上,缀满了一簇簇红彤彤的枣儿,如玉似瑙,煞是喜人。9月7日,记者来到德州乐陵市农高区,循着这座城市得天独厚的枣资源,探寻乐陵小枣在悠久的岁月中“破茧而出”的红枣产业的新底色。
众所周知,乐陵这片土地承载着悠久的枣乡文化——30万亩古枣林历经3000年的风雨洗礼,形成拉动全市经济的红枣产业。目前,乐陵市小枣种植面积29.6万亩,核心区10.5万亩。
近年来,受市场供销变化影响,传统粗放的乐陵金丝小枣产业受到冲击,在全国枣业都不景气的背景下,乐陵小枣产业也面临转型升级,普通枣制品已经无法在众多枣产品中“脱颖而出”。那么怎么转?从哪里入手呢?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于大龙 任为 周建新 于东钧
擦亮招牌
张仁堂教授的出现,让乐陵小枣“脱胎换骨”,以一种崭新的面貌“杀”回市场,再次擦亮了“金丝小枣之乡”的金字招牌。张仁堂是山东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早在2015年,他就参与山东对口援疆,把红枣的精深加工当作重要课题研究,在关注到山东农业大学在红枣精深加工领域做出的成果之后,2021年,乐陵市人民政府与山东农业大学签署了合作协议,共建德州(乐陵)省级农高区共建乐陵市健康食品产业技术研究院。长期专注红枣精深加工的张仁堂,也因此被特聘为研究院副院长及乐陵金丝小枣科技小院首席专家。
肩负小枣产业振兴重任的张仁堂片刻不敢耽误,立即带领研究生团体进驻乐陵,围绕乐陵红枣产业开展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转化、中试以及标准研究。
开展生态纳米硒金丝小枣提质增效复合试验是张仁堂团队迈出的第一步,乐陵金丝小枣具有富集硒的特性,通过试验研究,提高金丝小枣品质,增加金丝小枣有机硒含量,增强其降血脂、防癌、抗癌的功效,为进一步开发金丝小枣系列高端健康食品打好基础。
“我们为什么要把红枣变成黑枣?通过对温湿度等条件的控制,把红枣变成了黑枣,其中的营养成分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将蔗糖基本降低为零,还原糖、有机酸大量地增加,更重要的是多酚、多糖的含量都显著增高,抗氧化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张仁堂介绍,红枣“黑化”,这正是增加乐陵小枣附加值的关键。
科技赋能
产业迭代升级的背后是科研投入,从制造到“智造”,需要顶尖智慧的赋能。随着年产量100万吨的中试基地投产,金丝小枣固态发酵黑化技术实现落地转化,衍生出金丝黑枣、金丝黑枣酒、金丝黑枣醋以及金丝黑枣白兰等多款产品,并先后获得第十五届中国林产品交易会金奖(金丝黑枣白兰地)、第十八届中国林产品交易会金奖(金丝黑枣、金丝黑枣酒、金丝黑枣醋),在增加金丝小枣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为乐陵金丝小枣产业由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提供了技术支撑。
如此一来,金丝小枣的经济附加值增加到原来的五倍、十倍,甚至二十倍以上,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金丝小枣的原料价格,从原来的2元/斤—4元/斤逐步上涨到6元/斤—9元/斤,增加了枣农的收入,提高了枣农的积极性,让枣农看到了希望。
发展和传承
科技赋能让小枣产业“枝繁叶茂”,而保护传承好这片枣林,就是守住了乐陵小枣的“根”。说起枣树的传承与发展,乐陵市林业局研究员田敬义最有发言权。今年76岁的他,从1983年便开始从事枣研究,他的一生可谓都奉献给了枣。
“品种是决定品质和产量的根本,只有好的品种,才能有好的效益。要想从根本上改变乐陵小枣的落后局面,必须进行品种更新。”在乐陵金丝小枣双新双零精品示范园里,田敬义正在观察中国金丝傲雪双零精品枣的长势,“傲雪”是他用了十多年时间选育出的新品种。
“傲雪”生长期长,植株矮小,枣果不易脱落,可挂到新雪添枝,甚至次年枣花初现。这可以有效防止大风降雨导致的非人为落果,还可以与其他枣品种上市打时间差。此外,“傲雪”植株矮小,可以种在花盆中,金丝小枣有望真正走进百姓家。
科学化种植、生态化培育,是提升小枣品质、树立品牌的一剂良方,决定了金丝小枣能否走得更远。在田敬义看来,只有不断推陈出新,有过硬的枣果品质,才能引来金凤凰。就这样,田敬义研制或参与研制了多个小枣品种。
早些年,他选育出乐金1号、2号、3号和乐陵无核1号、2号五个优良品种,并通过了省林业部门的验收鉴定。其中乐陵无核1号更以其单果量5.7至6克,单株产量增产30%至50%而创下无核小枣之最,填补了一项国家空白。后来,他又培育出乐金4号、乐陵无核3号、金红、早大红、傲雪五个品种,结束了乐陵金丝小枣没有自己当家品种的局面。
无论是品种改良方面,还是日常管护方面,现在的大部分枣农还是依旧延续着古老的方式方法,很多人仍然是靠经验。乐陵古枣树保护与传承任重而道远,田敬义坦言,在小枣养护过程中,处处都要讲科学,枣树管护的专业人才缺乏也是目前乐陵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围绕这个问题,乐陵市创新工作方式,探索实施了管护资金市场化、管护体系网格化、管护流程专业化、管护监督社会化、管护效益多元化的“五化”管护工作法。目前,全市现有5个古树群,100年以上古枣树1.43万株,实现了“林有人管,树有人护”管护格局。
如今的乐陵小枣,完成了从“根系发达”到“枝繁叶茂”的华丽蜕变。未来,传承千年的乐陵小枣也将带着新的责任与使命走向全国,被更多的人所熟知。
众所周知,乐陵这片土地承载着悠久的枣乡文化——30万亩古枣林历经3000年的风雨洗礼,形成拉动全市经济的红枣产业。目前,乐陵市小枣种植面积29.6万亩,核心区10.5万亩。
近年来,受市场供销变化影响,传统粗放的乐陵金丝小枣产业受到冲击,在全国枣业都不景气的背景下,乐陵小枣产业也面临转型升级,普通枣制品已经无法在众多枣产品中“脱颖而出”。那么怎么转?从哪里入手呢?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于大龙 任为 周建新 于东钧
擦亮招牌
张仁堂教授的出现,让乐陵小枣“脱胎换骨”,以一种崭新的面貌“杀”回市场,再次擦亮了“金丝小枣之乡”的金字招牌。张仁堂是山东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早在2015年,他就参与山东对口援疆,把红枣的精深加工当作重要课题研究,在关注到山东农业大学在红枣精深加工领域做出的成果之后,2021年,乐陵市人民政府与山东农业大学签署了合作协议,共建德州(乐陵)省级农高区共建乐陵市健康食品产业技术研究院。长期专注红枣精深加工的张仁堂,也因此被特聘为研究院副院长及乐陵金丝小枣科技小院首席专家。
肩负小枣产业振兴重任的张仁堂片刻不敢耽误,立即带领研究生团体进驻乐陵,围绕乐陵红枣产业开展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转化、中试以及标准研究。
开展生态纳米硒金丝小枣提质增效复合试验是张仁堂团队迈出的第一步,乐陵金丝小枣具有富集硒的特性,通过试验研究,提高金丝小枣品质,增加金丝小枣有机硒含量,增强其降血脂、防癌、抗癌的功效,为进一步开发金丝小枣系列高端健康食品打好基础。
“我们为什么要把红枣变成黑枣?通过对温湿度等条件的控制,把红枣变成了黑枣,其中的营养成分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将蔗糖基本降低为零,还原糖、有机酸大量地增加,更重要的是多酚、多糖的含量都显著增高,抗氧化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张仁堂介绍,红枣“黑化”,这正是增加乐陵小枣附加值的关键。
科技赋能
产业迭代升级的背后是科研投入,从制造到“智造”,需要顶尖智慧的赋能。随着年产量100万吨的中试基地投产,金丝小枣固态发酵黑化技术实现落地转化,衍生出金丝黑枣、金丝黑枣酒、金丝黑枣醋以及金丝黑枣白兰等多款产品,并先后获得第十五届中国林产品交易会金奖(金丝黑枣白兰地)、第十八届中国林产品交易会金奖(金丝黑枣、金丝黑枣酒、金丝黑枣醋),在增加金丝小枣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为乐陵金丝小枣产业由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提供了技术支撑。
如此一来,金丝小枣的经济附加值增加到原来的五倍、十倍,甚至二十倍以上,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金丝小枣的原料价格,从原来的2元/斤—4元/斤逐步上涨到6元/斤—9元/斤,增加了枣农的收入,提高了枣农的积极性,让枣农看到了希望。
发展和传承
科技赋能让小枣产业“枝繁叶茂”,而保护传承好这片枣林,就是守住了乐陵小枣的“根”。说起枣树的传承与发展,乐陵市林业局研究员田敬义最有发言权。今年76岁的他,从1983年便开始从事枣研究,他的一生可谓都奉献给了枣。
“品种是决定品质和产量的根本,只有好的品种,才能有好的效益。要想从根本上改变乐陵小枣的落后局面,必须进行品种更新。”在乐陵金丝小枣双新双零精品示范园里,田敬义正在观察中国金丝傲雪双零精品枣的长势,“傲雪”是他用了十多年时间选育出的新品种。
“傲雪”生长期长,植株矮小,枣果不易脱落,可挂到新雪添枝,甚至次年枣花初现。这可以有效防止大风降雨导致的非人为落果,还可以与其他枣品种上市打时间差。此外,“傲雪”植株矮小,可以种在花盆中,金丝小枣有望真正走进百姓家。
科学化种植、生态化培育,是提升小枣品质、树立品牌的一剂良方,决定了金丝小枣能否走得更远。在田敬义看来,只有不断推陈出新,有过硬的枣果品质,才能引来金凤凰。就这样,田敬义研制或参与研制了多个小枣品种。
早些年,他选育出乐金1号、2号、3号和乐陵无核1号、2号五个优良品种,并通过了省林业部门的验收鉴定。其中乐陵无核1号更以其单果量5.7至6克,单株产量增产30%至50%而创下无核小枣之最,填补了一项国家空白。后来,他又培育出乐金4号、乐陵无核3号、金红、早大红、傲雪五个品种,结束了乐陵金丝小枣没有自己当家品种的局面。
无论是品种改良方面,还是日常管护方面,现在的大部分枣农还是依旧延续着古老的方式方法,很多人仍然是靠经验。乐陵古枣树保护与传承任重而道远,田敬义坦言,在小枣养护过程中,处处都要讲科学,枣树管护的专业人才缺乏也是目前乐陵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围绕这个问题,乐陵市创新工作方式,探索实施了管护资金市场化、管护体系网格化、管护流程专业化、管护监督社会化、管护效益多元化的“五化”管护工作法。目前,全市现有5个古树群,100年以上古枣树1.43万株,实现了“林有人管,树有人护”管护格局。
如今的乐陵小枣,完成了从“根系发达”到“枝繁叶茂”的华丽蜕变。未来,传承千年的乐陵小枣也将带着新的责任与使命走向全国,被更多的人所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