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本报 收藏报纸 报纸头版

内容导航 版面导航

获得 Adobe Flash Player

“科技小院”促振兴“千村提升”正当时

济南市平阴县为乡村振兴注入“智力活水”
平阴县深入实施“千村提升”工程,形成推进乡村振兴的整体合力
点击查看原图
        初秋时节,济南市平阴县的广袤田野上处处呈现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新图景。一座座“科技小院”拔节生长,让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竞相涌现;一个个专家顾问团、一批批研究生扎根基层,研究解决农业农村生产实践中的实际问题……人才和乡村的双向奔赴、相互成就,正是平阴县深入实施“万人下乡、千村提升”工程(简称“千村提升”工程),巩固提升“1+1+N”帮扶共建体系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平阴县积极探索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新路径,以“千村提升”工程为抓手,因地制宜建立不同类型的“科技小院”,积极为高层次农业科技顾问搭建服务平台、提供施展才能的新天地,形成了推进乡村振兴的整体合力。

  ◎文/图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崔艳红 叶福森 通讯员 赵青山

  >>>从“芯”出发,“薯”光无限

  日前,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跟随平阴县科学技术协会相关负责同志来到位于孝直镇盛屯办事处的马铃薯制种科技小院,走进组培实验室内,组培架上摆满了一瓶瓶的组培苗,属于孝直镇当地独一无二的马铃薯品种呼之欲出。这项科技成果将填补平阴县薯类育苗的空白。

  “目前,组培苗正在发育,组培室的规模还要继续扩大。很快,咱们平阴就能用上本地研发的马铃薯新品种,品质和产量将有大幅提升。”作为马铃薯制种科技小院的负责人,齐鲁工业大学的教授綦振宝向记者介绍,平阴县马铃薯育苗基地暨乡村振兴科技顾问专家工作站也设在此处,集中了齐鲁工业大学、青岛科技大学、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等高校的20余名专家,为马铃薯形成特色产业提供基础支撑。

  “现在,我们的专家和技术团正在围绕土壤改良、种子研发、脱毒育苗三项重点工作展开。新品种的研发,可以让当地农民拥有自己的种苗‘芯片’,还能进一步提高马铃薯种质、避免外购种苗带来的病毒侵害。”据綦振宝介绍,他和团队不仅为孝直镇带来新技术,而且他也带来自己研究多年的生物菌剂——贝莱斯芽孢杆菌。该菌剂能提高植物抗盐性,所分泌的次生代谢物能抑制多种植物病原菌,在土壤修复、减肥、减药方面作用很大。

  綦振宝不满足于在种苗研发、新技术推广等方面对于当地乡村振兴的促进作用,他还毫不保留地将组培技术向当地农民传授普及,加快培育乡村“土专家”,带动更多村民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掘金”。

  让科技“扎根”泥土

  像綦振宝的马铃薯育苗一样,位于孔村镇孙庄村的蓝莓科技小院新上的无土栽培蓝莓新品种长势也煞是喜人。该科技小院依托济南帝沃丰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建立,负责人为杨松泼。12年前,他就开始一门心思地研究起了蓝莓种植。

  “目前,大棚内新上2万棵蓝莓新品种,采用无土栽培新技术进行种植,通过智能水肥一体化系统进行灌溉和营养液输入,种植更加科学方便。”杨松泼一边介绍蓝莓种植情况,一边算起经济账,“这批蓝莓产量高、果实大,春节前后就能上市,能填补节日里蔬果的‘空窗期’。按市场价每公斤120元算,收入十分可观。”

  据杨松泼介绍,相较传统土地栽培,基地内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种植蓝莓,用过滤器净化后的水为蓝莓进行灌溉,把输液管插入到培育蓝莓的基质中,通过智能水肥一体化机的设定自动对蓝莓树苗进行灌溉和施肥,确保水分和肥料均衡。

  科技小院连接起了科研院所与田间地头,也为特色产业的崛起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位于锦水街道上盆王村的平阴县绿利源家庭农场,依靠菊花科技小院的助力,成功擦亮了盆王菊花的亮丽名片。

  “我们与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牵手合作,在菊花品种选育、病虫害防治、品种提纯等方面取得了较好成绩。”据平阴县绿利源家庭农场负责人王军介绍,目前,家庭农场总共流转土地300余亩,菊花种植基地占地120余亩,品种200余个,菊花种植业已发展成为上盆村的主导产业,成为村民眼中的“致富花”。

  村企“联姻”成佳话

  在平阴县,科技小院不仅助力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培育,还书写了村企“联姻”的佳话。位于安城镇的山东佐田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生物肥料研发生产和蔬菜绿色种植技术推广应用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该企业与山东农业大学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建立了番茄科技小院。“我们的科技小院主要从事生物肥料生产菌种选育、发酵工艺优化、肥料产品研发、肥料在番茄等作物上的应用效果等研发工作。”山东佐田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泽利介绍,科技小院目前已培养研究生32名,双方共同承担各类科研项目5项,申报专利12项,发表研究论文6篇,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在强化产学研合作的同时,番茄科技小院还担负起助力乡村振兴的光荣使命。科技小院的师生和山东佐田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携手成立了济南市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基地,导师被聘为乡村振兴服务专家,研究生为其成员。

  “今年以来,我们为宋庄村赠送价值2万元的生物肥料。并在草莓育苗、病虫害防治、测土配方等方面提供技术支持。山农大的师生也多次走进草莓种植基地开展送技术到田间活动。”王泽利告诉记者,宋庄村以“党支部引领+集体注资+村民入股”的方式大力发展草莓种植业,依靠草莓产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走出一条强村富民的乡村振兴之路。

  互利共赢的“双向奔赴”

  科技小院是科研院所、高校专家到农业生产一线开展技术服务、成果转化、科学普及和人才培养的创新服务平台,被明确写入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平阴县把推广科技小院模式作为科技服务“三农”,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和人才振兴的重要抓手,围绕各类农业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扎实推进科技小院建设。目前,全县各类科技小院已达到12处。

  平阴县加强常态化人才引进,引进山东农业大学、青岛科技大学、齐鲁工业大学等专家人才12人;以县农业农村局专业技术人员为骨干,成立了50人的县科技顾问团队,在安城镇、孝直镇两个试点镇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在全县全面铺开“科技顾问”工作。在此基础上,平阴县还推出乡村“点单”专家“接单”服务,切实做到乡村科技所需与专家顾问的精准对接,形成县、乡、村三级联动机制:由乡、村“点单”,县、镇“接单”,基层村、农户和相关专家人才进行双向选择,形成按需“引、选、派、送”,做到相关项目与所需人才、技术形成无缝对接的良性互动。

  下一步,平阴县将加大科普服务平台建设力度,超前谋划打造有平阴特色的专家工作站、科普示范教育基地,为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看得见、摸得着的技术样板,更好助力乡村振兴。